跨语言视角下的英汉对比(英汉语言体系的比较)

英汉语言体系的比较 (原创:朱凡石)

我们现在的英汉思维、文化、表达等的比较,绝大多数是以英语的体系来丈量汉语的体系。英汉是两个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两者之间既不存在依附从属关系,也不存在共同的历史文化框架。想用英语的一套概念、规则、体系来解释清汉语,实在勉为其难,甚至东辕西辙。

语法方面,英语是以逻辑的方式构建英语语法语义大厦,主谓宾、主系表是句子的基本结构,缺少主语与谓语,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汉语的重点不在逻辑,而是诗意的审美,心领神会,句子结构往往残缺不全,但并不影响理解,主语经常性省略,所谓的谓语,也不一定由动词承担,名词、形容词照样可以充当谓语。汉语讲究对举组合,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往往重叠迭加,尤喜好二字、四字词语,采取对偶、类比、重复等组合方式,有赋比兴的风味,对称对偶,互文见义,如,千真万确、莺歌燕舞、春花秋月等词语,对英语的母语者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重复啰嗦,逻辑不严谨,含义不精确,给人空、虚、泛的感觉。当然,英语的逻辑派生方式,汉语母语者也会觉得不适应,会有太直接、太生硬、太苍白的感觉。

再从对事物的分类来看,汉语倾向于万物归一的求同与按关系分类的思考方式,讲究天人合一,和为贵,比如,阴阳五行,精气神等概念,把众多事物的共同点析取出来,舍弃不一样的属性,力求整体的和谐平衡;对两个以上的事物,倾向于从它们的关系入手进行分类,在熊猫、猴子与竹子中,往往把熊猫与竹子归在一起,因为熊猫吃竹子的关系。

而英语倾向于求异与逻辑分析的思考方式,主客两分,一分为二,非真即假,事物的属性的区别性、独特性越强越好,标新立异,为了拉大区分度,强调清晰的线性逻辑过程,名词要限定且分出单复数,动词要有时间、状态、(虚拟)语气的区别,定语从句等使用率较高,句子人称、数、格、时态等要前后呼应一致,主谓分明,主从分明,单词及短语不讲究对称对偶等等;对事物的分类上,重点在于事物自身的本质属性,分门别类,条分缕析,不太注重关系,往往把熊猫与猴子放在一起,它们具有动物的属性,竹子则属于植物。

当然,这几个例子只是英汉的差异比较的很小的一部分,英汉两者之间存在大量的差异。本文想要表达的观点是,英汉的差异比较不能仅仅用英语的体系来解释汉语,英汉是两种在不同历史文化的土壤中生长进化出来的语言体系,汉语应该尽快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话语解释体系。这就好比中医与西医的比较与探源。用西医的理念与方式,很难把中医解释清楚。这是两条不同的路径,无法并入一个轨道。

跨语言视角下的英汉对比(英汉语言体系的比较)(1)

跨语言视角下的英汉对比(英汉语言体系的比较)(2)

跨语言视角下的英汉对比(英汉语言体系的比较)(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