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马建荣(宁波首富马建荣)
文|浮渔说娱
编辑|浮渔说娱
1997年,亚洲遭受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许多工厂纷纷倒闭。
就在这个时候,年仅32岁的马建荣站出来接手公司,扶大厦之将倾。
到如今短短20年过去,马建荣已经是手握59万平方米厂房,年产9000万衣服的宁波首富。
然而谁能想到,就是这样身价一度高达800亿的富豪,在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个辍学打工的小学徒。
从13岁辍学打工的小学徒,到如今坐拥59万平方米厂房的宁波首富,马建荣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1、
1965年,马建荣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富裕家庭中,父亲马宝兴不仅是当地纺织厂的副厂长,还是远近闻名的纺织行家。
可以说,凭借着父亲这门手艺,马建荣一家至少饿不着。
马宝兴自己13岁就出来打工,没有什么大文化,也因此吃了许多苦,因此他非常注重后代的教育,希望儿子马建荣能够好好读书,不要走自己的老路。
然而或许是因为遗传,也或许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马建荣对读书并不太感兴趣。
马建荣说:“相较于读书,我更喜欢纺织行业,对我来说,一辈子能够做精一件事就足够了。”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马建荣在13岁这年也选择了辍学,跟随父亲开启了纺织学徒生涯。
对此,父亲马宝兴倒是也没有说什么。
毕竟在这个年代的时候,高考基本等于奢望,早早出来打工也是很多家庭的选择。
而学门手艺傍身,相较于进城卖苦力来说,也算是个不错的出路。
况且江浙一带自古以来便被称为“鱼米之乡”,纺织行业远比其他地方发达,如果能将纺织这门技术学精的话,将来也不愁饿着。
但继承家业什么的就不用多想了,倒不是马宝兴不想好好教马家荣,只是因为马建荣的户口有问题,根本就无法成为一名正式工人。
就这样,马建荣开始了长达12年的学徒工生涯。
对此马建荣自己倒不太在意,每天乐此不疲地游走于纺织厂之间,向各位老师傅求教手艺。
在他看来,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但是父亲马宝兴却有些坐不住了,这学徒即便是再好,也不能干一辈子吧。
尤其是在1984年的“下海潮”过后,许多手艺人都开始办厂致富,这意味着手艺人在未来会越来越不吃香,马宝兴的心里就更是担忧了。
马建荣说:“父亲年轻时候一直为了这个家打拼,等我和妹妹长大了之后,又开始为了我们户口担忧……”
马宝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为自己的子女支撑起一个避风港,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父爱”吧。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随着“下海潮”的成效初步显现,许多实业工厂都切实解决了当地就业的问题,掌握一门技术的人才也越发受到关注。
马宝兴作为远近闻名的纺织行业行家,自然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与邀请。
但是面对这些邀请,马宝兴只开出一个条件:帮自己子女解决户口问题。
光是这个条件,就劝退了不少的人,最后还是宁波当地的代表拍板,同意了这个条件。
就这样,已经是25岁的马建荣,跟随着父亲举家搬到宁波。
而这里也将是他们的正式起航的地方。
2、
1990年的时候,马建荣一家在宁波落了户。
父亲马宝兴自然也是投桃报李,在当地成立“申洲织造”,准备继续从事自己的老本行。
然而当马宝兴、马建荣父子切实了解了情况之后,才彻底傻眼。
原来宁波此时也帮不太多忙,除了一块地之外,其他的就只能马宝兴、马建荣自己想办法。
这种情况,如果换做一个脾气大的或许扭头就走,但马宝兴不行。
一是子女的户口问题,二是他要强的性格也不允许他放弃。
“不就是从零开始吗?有什么好怕的!”
马宝兴扭头从银行贷出来一笔钱,专心直至投入到工厂的建设之中。
而马建荣也没有闲着,他一边负责工人的招募与培训,一边还有负责联系过去的那些老师傅。
就这样兜兜转转几个月,“申洲织造”总算顺利开工了,主营衣服生产。
或许是因为“好事多磨”,工厂刚开工没多久,恰巧赶上纺织行业低迷,整个江浙地区的纺织厂都开始走下坡路。
甚至不少小厂房因为经营不下去而倒闭。
其实这也和当年的“下海潮”有一定的关系。
当初“下海潮”的时候,江浙地区很多纺织工辞去工作自己经商。
但经商也是需要很高的本金,这些纺织工掏不出来,就只能“半工半商”开办家庭纺织作坊。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纺织作坊确实也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但是纺织作坊势必会面临与这些大纺织厂抢生意的局面。
尤其是这些纺织作坊的主力,大部分本身就是从厂子里辞职出来的,纺织厂的衰落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这些纺织作坊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品质无法得到保障。
毕竟每一位纺织工所掌握的技术、经验都是有差距的,产品的好坏自然也全看上手纺织工的水平。
马建荣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说服父亲马宝兴,让“申洲织造”转型主打中高端市场。
如果想要走中高端市场,那么首先就要保障产品的质量。
为此,马建荣不惜花费大价钱,请来不少纺织行业的行家。
而马宝兴也亲自开办培训班,专门为新招募的工人授课。
渐渐地,“申洲织造”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快就接到一单价值300万的童装订单。
本以为这将是“申洲织造”起飞点,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个这单生意却出现的问题。
由于一位员工的失误,导致有一批童装出现严重的褪色问题。
等马建荣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这批货物已经发给了甲方,甚至已经被分运到各地分销商。
这个时候如果再召回,那就不单单是这一批衣服的问题,甚至还要将前几批全部都召回来。
这个时候,“申洲织造”内部也出现的分歧。
有些人认为,童装是甲方亲手过目的,他们没有发现问题,那自然怪不得别人。
但马建荣却坚持认为,质量问题绝对不能放松,这损失的不单单是一个回头客,更是“申洲织造”在行业内的名声。
最终,还是马建荣说服了父亲,将前几批衣服全部召回,当着全体员工的面一把火烧掉。
马建荣在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说不心疼是假的,毕竟这是几百万的生意,但我们不得不这么做。”
然而也正是马建荣对质量的精益求精,才赢得行业内部的认可,来找“申洲织造”下订单的人也越来越多。
到了1995年的时候,马宝兴、马建荣父子已经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生意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一直截止到1997年,“申洲织造”已经为父子两人带来超过3000万的净利润。
可以说,马宝兴、马建荣父子俩,已然成为了宁波纺织行业的领头人。
然而这个时候一场危机悄然来临。
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各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连累着国内的各行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纺织产品作为相对比较依赖外贸的行业,受到的波及自然也比较大。
马宝兴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宣布退位让贤,由儿子马建荣来接手“申洲织造”。
对于马宝兴为什么会突然将公司交给儿子马家荣,外界有不少的猜测。
有人认为是因为马宝兴自觉年龄大了,没有把握度过这场危机。
也有人认为马宝兴是对马建荣信任,想让马建荣在危机中建立威信。
但不管怎么说,马建荣接手之后,“申洲织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工厂污水处理的问题。
在原先的时候,环保概念还没有那么强,很多污水都是就近排放。
马建荣在了解到情况后,认为这会对当地以及当地的居民造成不可磨灭的困扰。
当即他力排众议,花费3000万搭建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工业污水不会流出到厂外。
马建荣说:“我觉得做企业哪怕不能给社会做出多少贡献,但至少不能给老百姓添麻烦。”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马建荣的做法有点傻,尤其是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时候。
但这恰恰也反应出马建荣的聪明。
处理好污水排放问题,让“申洲织造”得到了当地以及当地老百姓的认可,确保了“申洲织造”在之后扩大生产时不会遭遇抵触。
而在行业不景气、原本就没有多少生意的时候,来解决这个问题,既可以避免订单的堆积,又可以低价买到国外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
可以说,马建荣改造污水处理系统这件事,简直是兼顾天时、地利、人和,已经找不到比现在更合适的时候了。
处理好内部问题,马建荣的下一步就是对外策略了。
然而在这一点上,大家却也是迟迟不能达成统一。
不少人认为,此时正遭遇金融危机,最应该做的是减少内耗,帮助公司平稳度过这场危机。
但马建荣却并不这么认为。
这场金融危机受灾的主要是东南亚各国,与我国关系不大,国内一些倒闭的,也多是些外贸比例比较大的企业、工厂。
“申洲织造”先前一直主打浙江本地,其次是与其他省份的交易往来,反而国际贸易少之又少,自然不会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
此时收缩产业,反而会错过这个扩张的最好机会。
而且马建荣看得比较长远。
以前“申洲织造”几乎没有国际市场,也没有没有相关的渠道,只能看着其他工厂吃着外贸的红利。
然而现在这些拥有外贸渠道的工厂纷纷倒闭,买下这些外贸工厂,不但能够扩张产业,还能够顺势将对方的外贸渠道买回来,还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吗?
但马建荣的这种远见却未能说服所有人。
很多人坚持认为,“申洲织造”既然能够靠着本土生意生存下去,那么就压根没有外贸渠道的必要,更何况是现在外贸风险这么大的情况下。
双方各有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终马建荣拍板,顶着董事会的压力一意孤行,买下了多条国际先进生产线、以及外贸渠道。
但这也导致“申洲织造”在未来的一年里,资金一直很紧张,直到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这才有所缓解。
或许也正是马建荣的这种一意孤行,导致“申洲织造”从1997年开始,便陆续有股东宣布撤资退出。
到了2004年,随着几个大股东都把股份卖给马建荣,“申洲织造”几乎已经要成为马建荣一家的家族企业。
对此马建荣倒是不甚在意:“自己买下来这些股份也好,买下来很多事情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做了。”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止马建荣的决定。
这也预示着“申洲织造”的正式崛起。
4、
2005年,在马建荣的主持下,“申洲织造”与优衣库等国际品牌接轨,承接这些大品牌的衣服制造。
外贸比重,一度占到了“申洲织造”总产量的80%以上。
凭借这一项,就让马建荣赚得盆满钵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将产业扩展到整个浙江。
但过度注重外贸,也为马建荣与“申洲织造”埋下了隐患。
2008年,国外再次爆发次贷危机,这一次马建荣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第一时间就被卷入到危机之中。
恰恰在此时,也是国内房地产行业迈入到快车道的时候。
许多知名大厂在转投房地产之后,都将公司扩张了数倍。
一方面是外贸行业的不景气,另一方面是国内许多企业转投到房地产之后大赚。
这时候饶是心志坚毅的马建荣,内心也产生了一些动摇。
但想了想,马建荣还是放弃了转投房地产的打算。
贸然转行,很可能会陷入什么都不懂、投什么都会亏的怪圈。
而且衣食住行毕竟是人的必需品,没道理衣服行业会没落才对。
既然现在国外不靠谱,那么不如就自己做服装设计。
经过两年的摸索,马建荣终于在2010年创办出“ ”自主服装品牌。
只可惜“马威”的创办,并没有为马建荣带来新鲜活力。
甚至因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导致“申洲织造”渐渐失去国际代工的竞争力。
到了2012年,“申洲织造”甚至还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
这时候马建荣突然意识到,“申洲织造”是靠纺织起家的,现在的主要产业是纺织,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搞自主品牌呢?
潘然悔悟的马建荣,决定顺应市场潮流,在东南亚创办自己的工厂。
等到了2016年,眼见着东南亚市场初成规模的马建荣,果断放弃“马威”,并将其一般的股权卖给网易丁磊,换取资金。
等钱一到账,马建荣转头就全部投入到东南亚市场。
先后创建了德利面料生产基地,以及多家成衣制造工厂。
到了2019年,马建荣已经彻底放弃“马威”品牌以及相关的自营店,反而在进一步扩大东南亚面料的生产。
但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2019年光是德利面料基地产量,就已经达到“申洲织造”总面料产量的一半。
这些面料不但完全足够“申洲织造”自己的成衣制作,甚至还有富余销售给同行。
马建荣的决策成功,最显而易见的体现在他的个人财富之上。
在2012年,马建荣陷入困境的时候,他的财富还是105亿,
然而到了2016年,当马建荣果断放弃“马威”之后,他的个人财富不降反升,达到255亿。
等到了2018年,马建荣的财富几乎翻倍,达到整整500亿。
等马建荣在2019年彻底放弃“马威”之后,财富再次上涨到600亿。
2020年的时候,财富更是高达747亿,位居全球207位。
以2016年为分割线,马建荣2年狂赚245亿、4年暴涨492亿,这无疑是证明了马建荣的决策。
到如今,马建荣已经是坐拥59万平方米的厂房,年产衣服高达9000万件,成为名副其实的宁波首富。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马建荣能够从当年的小学徒,到如今身价800亿身价的宁波首富,离不开父亲马宝兴的帮助。
马建荣13岁之所以能够从事喜欢的纺织行业,对亏父亲是纺织厂的副厂长。
马建荣25岁能够落户宁波,也是父亲马宝兴做出了一定的牺牲。
甚至即便是现在的“申洲织造”,也是从父亲手中接过来的。
其实较真的话,马建荣绝对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白手起家。
但马建荣也绝对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
在父亲马宝兴创业之初,是马建荣一直陪伴在身边,帮忙出谋划策。
在马宝兴外出谈生意的时候,也是马建荣一直主持着“申洲织造”内部事宜。
甚至在1997年公司遭遇危机的时候,也是马建荣临危受命,扶大厦之将倾。
从某种意义上将,马宝兴、马建荣父子是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关系。
或许这才是“上阵父子兵”的真正含义。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