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川贝的方剂(每日一本草川贝)

川贝Fritillaria cirrhosa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甘肃贝母(p.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 delavayi Franch.)的鳞茎。前三者按不同性状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称“炉贝”。

含有川贝的方剂(每日一本草川贝)(1)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粗皮,晒干,生用。

采收加工

挖季节因地而异,西北地区多在雪融后上山采挖;青海一带一般在7月采挖;四川、云南及甘肃地区约在5月间采挖。挖出后,洗净,用矾水擦去外皮;亦有用盐水浸泡后晒干或用木炭烘焙至干,然后用硫黄熏后再晒干。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均含多种生物碱,如川贝母含青贝碱,松贝碱甲和松贝碱乙,还含川贝碱和西贝素。暗紫贝母还含松贝宁及蔗糖,甘肃贝母含有岷贝碱甲、岷贝碱乙;梭砂贝母含有白炉贝碱,炉贝碱。

2.药理作用: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川贝流浸膏,川贝母碱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此外,西贝母碱还有解痉作用;川贝碱、西贝碱有降压作用;贝母碱能增加子宫张力;贝母总碱有抗溃疡作用。

3.临床研究:川贝、制甘遂末,大枣煎汤送服,或装胶囊,治疗肝硬化腹水36例,总有效率为86.1%(《辽宁中医杂志》,1986,9:29);川贝粉,每日按每公年体重0.1g分3次服用,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有确效(《黑龙江中医药》,1991,3:38);川贝母与炒黑白芝麻油调敷可治乳头皲裂(《浙江中医杂志》,1984,7:309)。

含有川贝的方剂(每日一本草川贝)(2)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主治病症

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泄肺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治肺阴虚劳嗽,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母以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如二母散(《急救仙方》)。

2.瘰疬、乳痈、肺痈。

本品能清化郁热,化痰散结。治痰火郁结之瘰疬,常配玄参等药用,如消瘰丸(《医学心悟》);治热毒壅结之乳痈、肺痈,常配蒲公英、鱼腥草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含有川贝的方剂(每日一本草川贝)(3)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古籍记载

1.《神农本草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2.《本草会编》:“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

3.《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