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猫科动物这么强(猫科动物战斗力那么强)
编者按:开阔新视野,分享好知识!《新知问答》是新华网客户端和知乎联合出品的知识类问答栏目,致力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发现、聚合和传播高品质原创内容。
在智力、力量、敏捷、视力、嗅觉方面,猫科都比犬科高出不少。那么,为什么猫科没有把犬科淘汰掉?
一起来看看猫科和犬科各方面的特征,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比:
生理特征
嗅觉
猫科的嗅觉并不如犬科,但却是人类嗅觉的六倍。嗅觉无论对于猫科还是犬科来说,都极其重要,但由于犬科需要搜索和追踪,比起单单对领地、亲属、同类进行辨别的猫科动物来说,犬科对嗅觉方面有着更高的需求。
视力
和灵长类相比,猫科和犬科都是色盲。猫科利用色盲换来了无与伦比的裸视和夜视能力,而犬科则没有较强视力的需求,甚至还有一点点近视。
那么,导盲犬如何辨别红绿灯?
答案:光线亮度。
耐力
对于犬科来说,耐力甚至是比嗅觉更加重要的东西。对于豺、狼等大型犬科动物来说,长距离追猎动物,是最常见的狩猎方式。而猫科,主要利用伏击,通过短程爆发力狩猎,这就决定了猫科动物耐力不高,稍稍长距离追捕,便累得气喘吁吁,只能放弃捕猎。
爪子
猫科为利爪,犬科为钝爪。猫科的利爪对动物具有很强的杀伤能力,而犬科的钝爪更方便拿来长距离奔跑和刨坑。另外,除了猎豹之外,猫科的爪子具有收缩性,善于爬树,而犬科则没有这样的能力。
即便是狮子老虎也是会爬树的,但由于体型过大、过重,爬树能力并不强。当然,因为猎豹爪子不能收缩,它们也没有爬树的能力,利用惯性冲上低矮的树木,那是另外一回事儿。
牙齿
猫科的犬齿尖长而平行,在致死性上,具有极强的优势。而犬科的牙齿,有些外八字,极其适合长久的撕咬。前者体现在攻击效率上面,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对于猎物体力的消耗上。
咬合力
从臼齿的咬合力来说,犬科是数一数二的,虽然不如鬣狗,但却是动物界前茅的存在。猫科没有传统的臼齿,但是存在裂齿的,而不少大型猫科动物的裂齿咬力,大于犬科的裂齿咬力。
而且,对于动物捕猎来说,关键的咬合力在于前段,也就是犬齿的咬合能力。在这方面,个别猫科动物的犬齿咬合能力是大于犬科,尤其是美洲豹甚至能够轻松咬穿头骨,这也是美洲豹捕食鳄鱼很轻松的原因之一。
不过,从耐力上,也就是咬力的持久性,犬科又是大大优于猫科,它们的下颚肌肉的耐力,强于猫科。
智力
以前大多有狗比猫更聪明的说法,现在又有了猫比狗更聪明的说法。但实际相关的研究,往往得出二者智商差不多的结果。
其它
猫科只食肉,所以尝不出甜,不需要咀嚼,所以臼齿退化。布满倒刺的舌头,专门为食肉而生。
猫科和犬科都具有极强的自愈能力,对于恶劣的自然环境,都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除了猞猁,猫科动物的尾巴都很长,甚至云豹和雪豹的尾巴能够达到身体的长度,极其的灵活。除了狮子之外,绝大部分都能在捕猎的时候灵活改变形状以协调身体的突然变化。而犬科的尾巴,主要还是社交作用。
除此之外,猫科还有敏锐的听觉,无与伦比的反应能力、平衡能力、爆发能力,以及敏捷、柔韧,强大的肌肉协调能力,这些,都是比犬科更有优势的地方。除此之外,突出的胡须、骨关节、掌垫,也是适应环境的进化策略。
而犬科的其它优势,还有极强的耐寒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超强的意志。
犬科在团体协作和耐力狩猎方面的能力是其他野生动物难以企及的。
从单体狩猎的角度来说,猫科动物几乎是进化到完美的存在。
捕猎技巧
适应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捕猎技巧,因此造成了猫科和犬科生理上的不同。同时,因为生理上的不同,也会固化它们各自在不同环境的捕猎技巧。
猫科缺乏耐力,捕猎讲究一击必杀,所以主要侧重爆发力。
犬科,主要消耗猎物,故而侧重耐力。
猫科可以在短至数秒的时间解决猎物,犬科则可以为了狩猎,锲而不舍地坚持数个小时的追踪,或者围猎消耗。
这也决定了猫科动物主要攻击脖颈,而犬科动物主要攻击下半身,主要位置是下腹到肛门。经常会见到野生动物开膛破肚,被犬科动物活吃的现象,非洲野狗便是此类捕猎方式的老手。
和非洲野狗相同生态位的鬣狗,则把此类捕猎方式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基因上鬣狗和猫科动物的关系更近,但从一些生理特征和生活方式来说,它们却是更近于犬科。
相比较犬科更加残酷的攻击方式,猫科则高效果断很多,通过锁喉,或者直接咬断颈椎、脊椎,大大缩短了捕杀猎物的时间,一般虎杀野牛、美洲狮杀狼都是直接咬断颈椎的方式。另外,狮子的咬鼻窒息,老虎掌击直接拍断脖子,还有之前提到的美洲豹牙齿咬穿头骨的方式,都是猫科动物在狩猎过程之中,为了提高效率而采取的捕食策略。
生活习性
猫科纯肉食动物,这就要求在野外生存必须具有较高的捕猎能力。对于食物要求较多的狮子等大型猫科动物来说,有着食腐的现象,但对于食物充足的中小型猫科动物来说,对肉食的新鲜度具有一定的挑剔性。
而犬科则是来者不拒,除了人类的各种食物、腐食,甚至还有尸体、粪便,甚至素食也可能是犬科的食谱。属于犬科的貉,吃掉的植物比肉食还要多。这就决定了相比起猫科,犬科对肉食的需求会更低一些,捕猎的频率也会低很多,自然也就不需要捕杀足够大型的猎物,捕杀的数量相对来说也会比猫科动物更低,而且由于有着发达的臼齿,犬科也会比猫科吃得更干净一些。
除了狮子以外,猫科主要都是独行猎手,这方面,就必须要求猫科具有高超的捕猎技巧,才能在残酷的环境之中生存。
狮子的群居行为,则是环境造成的。非洲大草原上,曾经也有其它的超大型猫科动物,但没有群居的都已经灭绝了。大草原上,伏击距离过远,需要更大的消耗,同时还要和鬣狗、非洲野狗进行竞争,加上不能像非洲豹那样轻松爬树,最终不得不选择了群居。猎豹选择了速度的进化策略,身形则更加纤细苗条。
除了狐狸、郊狼等个别独居犬科动物之外,绝大部分的犬科都是群居动物。豺、狼等大型犬科都是群居动物,灰狼和非洲野狗是其中的典型,这由它们围猎的生活方式决定。
狐狸虽然独居,但可以通过洞穴进行保护,而食物的广泛和行为的投机性,让其在自身的生态位上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在对待同类上,猫科洁身自傲,虽然有争斗,但主要在于征服对方。而犬科通常团结协作,不会出现争斗,但一出现争斗,往往则是赶尽杀绝。所以,通常情况下失败的狮王可能会活着离开,而失败的狼王,往往只有死亡一条路。
因为本性的原因,猫科的驯化也比犬科困难很多。虽然一般意义上认为家猫是被驯化的,但也有人认为家猫从来没有被真正驯化(驯服)过。
而对于流浪猫狗来说,流浪猫并不像真正的流浪,而是单纯的回归自然,甚至可能是回归到了狩猎乐园。高超的捕猎机巧,对于老鼠、小型鸟类汇聚的城镇来说,简直是野猫的天堂。而对于流浪狗,除了进入草原、旷野的大型流浪犬之外,小型家犬的野外适应能力极差。
另外,通常人们会认为猫科比犬科更加地怕水,但在自然之中,猫科往往比犬科拥有更佳的游泳技巧。云豹会花样游泳,甚至老虎和渔猫还能潜水。而犬科,只会狗刨一种姿势。
竞争力对比
可以这么说,在进化之路上,为了适应相应的环境,猫科和犬科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所以点开了不同的技能。
如果单单从捕猎的成功率来说,非洲野狗成功率大于70%,而成功率最高的猫科动物为薮猫和猎豹,只有50%。狮子和狼群则为10%,老虎则只有5%,但驯养的猎犬能高达40%。
大致可以看出这么一个现象,食物链越高的动物,捕猎成功率越低,这恰恰是各自生态位所决定。
任何动物所具备的能力,都是为了适应环境,然后因为体型、食性、生活方式的差别,令它们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对于生物链的环节,它们其实都是缺一不可的。
从适应的角度来说,无论猫科和犬科的进化,都是极其成功的。
从个体来说,相似体型的犬科自然远远不可和猫科比的。
从群体来说,群居的大型犬科,对猫科具有很强的威胁,尤其是亚洲豺狼与老虎的竞争,非洲野狗和狮子的竞争。由于群居的豺类动物十分的凶猛,依靠群体的力量,在生态上和老虎、狮子达成了平衡。
相反,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狼,相比起豺,虽然体型更大,但在自然中竞争力却更低一点。如果说豺的竞争对手是狮子、老虎等最大型的猫科动物,那么,狼的竞争对手往往是雪豹、猞猁、美洲豹等小于狮虎的中大型,甚至中小型猫科动物。同时,狼对老虎拥有本能的恐惧,而狼的近亲狗类更是如此,哪怕大型犬藏獒面对狮虎的气味,也会极度恐惧。
至于小型猫科和小型犬科,大多没有什么冲突,往往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总的来说,小型猫科依然主要依靠高超的狩猎技巧生存,城市流浪猫是无数小型动物的灭绝杀手。而小型犬科,诸如狐狸,则需要更多其他方面的能力,诸如挖洞、跟在大型动物后面捡食,或者到附近农家打秋风,或者偷食鸟类、爬行类的蛋或者各种各样的动物幼崽。
总的来说——
除了群居动物,基本上没有任何独居动物能够对猫科动物的生存产生威胁。而在陆地群居动物里,恐怕也只有鬣狗能够和犬科有所竞争。
从全球范围的种群数量来说,犬科是更优于猫科的。
但它们各自都在自己的领域进化出了超高的适应能力,从环境适应性来说,二者是相当的,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不过从生态位上来说,猫科可能比犬科更加重要一些。相对于犬科,猫科的生态位更广一些。而且由于绝对肉食,食物链上对食草动物的数量,具有绝对的控制力。虽然犬科的影响也很大,但不及猫科。另外,犬科动物的食腐性对生态的净化,完全可以由其它动物或者分解者代替。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
猫科动物想要淘汰犬科简直是笑话,而反之亦然。作为两大最成功的食肉目动物之一,他们在自然的生态位分布,正是它们各自优越性的体现。单方面的抬高一方某些领域的优势而打压另一方,都不是足够理智的行为。
作者:瞻云(知乎用户)
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新华网客户端和知乎的立场及观点。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