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文明城市创建验收(池州扬文明之风)

池州市文明城市创建验收(池州扬文明之风)(1)

春到清溪美如画。图为4月1日,主城区清溪河一角。

□记者徐婷/文盛文鹏/图

斑马线前,车辆礼让行人成为驾驶人行动自觉;餐饮店内,文明用餐理念深入人心;阡陌乡村,红事新办、丧事简办引领新风尚......如今,树文明之风、践文明之礼、做文明之人,正成为越来越多池州人的自觉行动,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浸润城市每一个角落。

从1名到627名

——文明向善蔚然成风

在池州,好人辈出。

十年前,2012年3月23日,在贵池区墩上街道步岭村,64岁周友如老人在骑行过程中因避让行人摔倒在地,当场昏厥。正在休产假的市二院护士徐晓霞恰巧经过,她二话不说,将手推车中3个多月大的宝宝放在一边,跪在地上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术。经过10多分钟的努力,老人逐渐苏醒。自此,我市开始开展“发现身边‘徐晓霞’、争做最美池州人”活动。十年后,同样的3月。2022年3月20日,一名孕妇驾车不慎冲进平天湖中,贵池区委组织部机关干部蔡松、张兆军先后跳入水中,奋力营救出被困群众。两人先后荣获2022年3月“池州好人”、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

截至目前,我市共评选出“池州好人”627名、池州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9名,选树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2名、安徽好人126名,选树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名、中国好人61名......为了让“好人”的事迹广为传播,我市建成并开放池州好人馆,直观形象地展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自开馆以来,共接待5万余人次学习参观。汇编出版《尚德之地·好人池州》《池州道德故事读本》等书籍,免费发放至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乡镇、街道、社区。

好人有好报,德者有所得。对获得县级以上道德嘉奖的先进典型最高给予30万元授信额度,目前累计发放道德信贷2229万元;出台帮扶和礼遇道德典型实施意见,实现帮扶礼遇规范化;推荐道德典型当选村“两委”,入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近年来,我市完善礼遇褒奖好人工作机制,让好人故事走进大众视野,使先进典型由“盆景”成为“风景”,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池州好人”汇聚社会向善之风,营造了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329778人、志愿队伍1541个,开展项目21008个,涌现出了池州市三献志愿者协会、青阳县向日葵爱心公益协会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队伍。

从劝导300多辆到10余辆

——文明行为深入人心

在榜样的引领和感召下,一颗颗崇德向善的种子被悄然播下,文明行为不断在池州上演。

主城区翠柏南路上有农贸市场及学校,且两侧商户林立、人流量大、车流频密,原来经常出现违规停车等不文明现象,给过往居民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3月27日,记者在该路段,只见街道两侧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城管执法人员正值守在马路边,劝导不文明停车行为。“从以前的每天劝导300多辆到如今10余辆,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市民素质明显提高。”贵池区行政执法局秋浦大队九华中队副中队长程粲说。

当天,在主城区的新港花园小区广场,老人座椅谈笑,儿童嬉戏玩耍,一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画面映入眼帘。“以前,小区里不牵绳遛狗的行为比较多,既不卫生又不安全,经过整治后,遛狗拴绳和随时清理犬只粪便等文明养犬行为已成为习惯,如今,小区环境干净舒适,住在这里十分安心。”正在小区散步的居民舒梦瑶笑道。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针对市民文明习惯养成,我市坚持引导与整治并举,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让文明习惯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为生活自觉。

我市持续宣传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素质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首要任务,持续实施推进。出台《池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印发《池州市市民文明礼仪手册》等,深化文明交通、文明用餐、文明上网等群众性创建活动。

与此同时,开展抵制“十大不文明行为”“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等主题活动,在新闻媒体开设曝光台、在公共场所显著位置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墙、在全市物业小区建立“红黑榜”,对不文明行为现象进行公开曝光。

从大操大办到自觉简办

——文明新风拂面而来

全域文明创建不仅仅是城区,在池州的每一个乡村,也处处都是“好风景”。(下转2版) (上接1版)

走进贵池区乌沙镇灯塔村,抢眼的不仅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还有设置在文化广场的“好人榜”和“村规民约”。“在这办婚礼非常好,地方宽敞,不会铺张浪费,既喜庆又节俭。”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办婚礼的村民何长婉告诉记者,过去办婚礼相互攀比现象严重,一桌上千元都正常。现在村里的喜事会倡导每桌酒席不超过500元,随礼也不超过500元,大大减少了铺张浪费。红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节俭风尚已逐步成为村民的共识。

在贵池区里山街道元四村的道德超市内,货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洗衣液、粮油、毛巾等物品,村民章继武正在用“道德积分”兑换物品。章继武曾是一个“老传统”,如今却成了村里带头弘扬好风尚的“新典型”,去年他因为日常表现优异,多次获得季度道德积分冠军。“‘道德积分’和‘道德超市’让文明实践形成群众看得见、做得到,可量化的道德评价体系,推动形成了‘人人养成好习惯、村村形成好风气’的浓厚氛围。”章继武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全域美”。

制定《池州市进一步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恶俗陋习禁办”行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奢靡之风。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融合,结合农村“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等,大力推进乡镇政府驻地整治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环境面貌,一批老旧村庄、集镇“脏乱差”面貌得到较大改观。2022年,我市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86个,5个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目前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达73.5%,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实现了提质扩面。

漫步池州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洋溢在百姓脸上......文明,已经植根在这座城市里,渗透在广大市民的精神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