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的理由(司马迁写的史记)

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朝最详细的记载分别存在于《尚书·夏书》《史记·夏本纪》《竹书纪年·夏纪》几种文献中,其中又以《史记·夏本纪》的资料最多,大概有4000字。但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却难以从《夏本纪》中找出有用的史料,这是为什么呢?我就来说说《夏本纪》中的内容问题吧。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的理由(司马迁写的史记)(1)

一,《夏本纪》的内容基本抄袭于尚书

《夏本纪》的内容大约有4000字,其中大约有3500字是直接来源于《尚书》。《夏本纪》中第一段话记载大禹和舜的对话,其内容来源于《尚书》中的《益稷》《皐陶谟》《大禹谟》等篇章。《夏本纪》中大部分内容记载大禹治水和九州的地理状况,其内容基本原文来自于《尚书》中的《禹贡》,大约有1600字。《夏本纪》中只有最后关于夏朝世系的内容是不见于《尚书》的,大概有200多字。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的理由(司马迁写的史记)(2)

禹贡九州:战国时代的认知范围

实际上,司马迁的《史记》关于先秦时期的内容有大量都是从《尚书》《春秋左传》《战国策》中得来,有的竟然是一字不改。当然,我们也不能全部说是抄袭,毕竟司马迁原创部分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这篇《夏本纪》不说抄却不太合适了,因为查重率实在是太高了。

那么《尚书》是一个什么书呢?它主要记载上古时代圣君言语,叫做“诰、誓、命、训”,类似于语录。而这本书记载的上古圣人基本都是完美无缺的,说的话也基本都是完美无缺的空话、套话,有点像领导人的演讲稿。因此,《尚书》重视演讲语言,不重视事迹的记载,因此导致其史料性不足。例如《夏本纪》中记载大禹的为人是:“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这也太完美了,反而什么没有为我们提供任何信息。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的理由(司马迁写的史记)(3)

大禹像

另外,《尚书》的成书时间较晚,基本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的。例如《禹贡》这一篇,其内容讲的九州范围基本就是战国末期人们的认识范围。如果认为大禹活动的范围有战国那么大,就不免荒唐了。因此,学术界一般都将《禹贡》作为研究战国历史地理的资料,而不作为研究大禹治水的资料。

二,《史记》中的“禅让制”和其他资料的矛盾

《史记》中关于“禅让制”的内容主要记载于《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主要涉及尧、舜、禹三个人,而相应的内容也是来自于《尚书》,这里就不再细说。由于《尚书》中说的圣人都是完美无缺的,因此“禅让制”也被描述成为圣人们和平让权的典范。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的理由(司马迁写的史记)(4)

禅让制

我已经在一些文章中分析过,所谓的“禅让制”就是西方文献中的“军事民主制”,是一个部落向国家阶段过渡而产生的制度。这种制度的特征是部落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一位“王”,他拥有军事权力。最初,这种选举比较公平,后来就充满了政治斗争。因此,尧舜禹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文明的门槛,因此禅让制不可能如此和平,必然是腥风血雨。

中国古代有另外一些史料记载了不同版本的“禅让制”。荀子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韩非子指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古本《竹书纪年》机智啊“舜放尧于平阳”,“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从这些资料来看,尧舜禅让并不和平,舜禹禅让也是充满阴谋。《史记》记载舜是南巡苍梧而去世,《竹书纪年》则记载为被禹驱逐到苍梧去世的。关于后启继位,《史记》记载为后启发动政变夺位,但是《战国策》却记载后启继位是大禹暗中安排的。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的理由(司马迁写的史记)(5)

从人类几千年的政治斗争史来看,《史记》的记载太过于理想。《史记》的记载直接来源于《尚书》,这是古代儒生们对上古“大同时代”和“小康时代”的追忆。儒家的一大特点就是崇尚古代,甚至是是古非今。司马迁距离夏朝已经有了2000年,他没有一手资料,因此也只能选择保留《尚书》的“追忆”了。

三,《夏本纪》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夏朝世系

目前发现的关于夏朝世系的完整记载只有《夏本纪》,字数不多,情况如下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的理由(司马迁写的史记)(6)

《史记》对世系的记载准确度非常之高。例如,《殷本纪》记载的商朝世系得到了甲骨文的印证,结果只错了两个地方。《夏本纪》中的记载也符合古本《竹书纪年》“凡夏自禹以至于桀,十七王”的记录。目前人们认为《竹书纪年》的世系更有价值。和甲骨文的对照来看,《竹书纪年》中的商朝诸王世系是完全正确的,这就导致《竹书》的在这方面的可信度比《史记》更可靠。

除了世系之外,《夏本纪》能为夏朝研究提供的有效信息就少得可怜了,如其重要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基本没有涉及。而古本《竹书纪年》虽然已经散佚,但是却能够提供夏都“斟寻”“阳城”“商丘”等地名信息,其中“商丘”经过考证,也就是“帝丘”,是后来卫国之地。《左传·僖公三十一年》记载:“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这就给夏朝的考古提供了一些信息。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的理由(司马迁写的史记)(7)

另外,《夏本纪》中还有一些属于迷信内容,如记载孔甲的事迹竟然是“养龙”,让人匪夷所思。后来在《周本纪》中,说褒姒的来源就和孔甲时期的龙有关。在《史记》的描述中,褒姒就是一个妖怪,和神话接近。因此,我们在阅读《史记》的时候,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眼光去看待。

结语

司马迁写《史记》,应该是十分具有严谨的精神的。他曾经走遍天下,到处寻访史料。他为了探访大禹的足迹,也曾经登上了会稽山。但是,由于司马迁始终是古代人,他不具备现代史学家筛选史料的能力。虽然如《山海经》这种怪异的资料他不敢采用,但是还是将许多民间传闻写入了书中。有人也说,《史记》严格来说不是一本史书,它更像一本文学著作。我认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是一本伟大的史书。《史记》中虽然有许多错误和缺陷,但是它毕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思想。

推荐阅读

禅让制的解析:是儒家美化的大同社会,还是风波险恶的政治斗争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朝历史:和《史记》对比,哪个更真实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的理由(司马迁写的史记)(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