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乡村振兴的典范(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如何打造乡村振兴的典范(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1)

溪边村旧村改造后,44栋闽南风格的独栋安置住宅交付使用,村民乐享乡村振兴美好成果。 (潘燕红 摄)

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选之路。近年来,晋江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先后获得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等四项全国性改革试点。其中,以“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的安海镇坝头村溪边自然村,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先行样板”。

当前,晋江正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找准短板、弱项,在特色镇、试点村、示范线策划生成一批高质量的乡村振兴项目,让农村和城市有一样的生活品质、不一样的生活体验,把“最美乡情”变成“最美家园”。

□泉州晚报记者 黄祖祥 许雅玲 通讯员 林晓燕 谢佩龙

一村一品 培育特色农业产业

近日,晋江东石镇檗谷村凭借闻名遐迩的“晋江胡萝卜”产业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东石胡萝卜”入选首批大国好货“一县一品”特色农产品。

“晋江胡萝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作为晋江重要的胡萝卜生产基地,近年来檗谷村对标国际标准,以土地集体流转承包持续推进胡萝卜标准化生产,形成农户、农场与村经济联合社统一联合经营、合作的模式,2200多亩的耕地90%都种植了胡萝卜,有效地带动村集体增收,今年檗谷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50万元。

在晋江金井镇南江村,全村海岸线长近3公里,近年来该村依托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的技术优势,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创新养殖技术,将工厂化水产鲍鱼养殖作为村里“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实现从苗种培育、养殖、加工和销售的全产业链的延伸,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村每年可繁育优质良种鲍苗1500万粒、年产种鲍50万粒、年成品鲍鱼80万粒,去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

据晋江农业农村部门介绍,经过多年来精心培育发展,晋江形成了胡萝卜种植、衙口花生、鲍鱼养殖、紫菜加工、辣椒种植等“五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其中,晋江胡萝卜年产值超7亿元,为全省最大胡萝卜种植基地,全国冬春季胡萝卜生产和出口优势区。

乡贤反哺 富民强村共享成果

历经两年多建设,近日在晋江安海镇坝头村溪边自然村,44户村民领到了独栋住宅的“金钥匙”,全体村民们还获得了宝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和许健康公益基金会发放的每人共计1万元的福利。

2016年3月,溪边村被列为晋江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开启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为了改变乡亲的生活环境,推动家乡乡村振兴,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共捐赠1.25亿元,以慈善帮扶项目的方式推动溪边村新农村建设。五年来,溪边村乡村振兴规划有序开展,从土地整理、危房改建,到村办企业创办、提振文化教育等,都取得初步成果。

变美是乡村需求,变富才是乡村振兴的标准答案。溪边村抓紧机遇,创新村企合作、乡贤反哺模式,成立了宝旺金属制品公司和溪边股份经济合作社,启动溪边高标农田整治、土地流转,推进农耕休闲旅游和乡村联盟驿站等“造血”项目,带动乡亲一起致富,开创了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典范。

在溪边村以乡贤反哺推动乡村发展的示范带动下,内坑镇长埔村为破解乡村振兴中遇到的资源短缺、资金薄弱等难题,在2020年春节前夕,利用大量在外经商人士回乡契机,推动成立乡村发展促进会这个参与村庄建设、村庄治理的好平台,短短十多天便吸引了800多名乡贤及热心村民参与,筹资近1000万元,并拿出3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九十九溪左汊长埔段整治工程、村道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

在发展促进会启动资金的支持下,长埔村全体村民对项目建设有了很大信心,九十九溪支流沿岸许多村民自愿将门前空地无偿提供给村里建设绿化景观。

晋江农业农村部门表示,为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晋江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海外华侨通过慈善公益定向捐赠乡村振兴项目。同时,积极引导村级组织拓宽创收渠道,导入“共享创业”理念,实施“乡村共享驿站”项目建设,鼓励支持村集体通过理财投资、贷款融资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截至2020年底,晋江全市383个村社(不含新型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20万元,总收入超2亿元,村均54.65万元,同比增长31.91%。

乡村善治 打造活力和谐家园

近日,在晋江内坑镇黎山村,村民张克海到村里的指定便利店,使用“黎山村乡村积分治理系统”小程序上的399积分,免费兑换了一箱牛奶。

去年,黎山村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探索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制定出台《黎山村村民积分管理办法》等制度,依托“印象黎山”微信公众号设置“乡村治理积分系统”,以“做对积分,做错扣分”的原则实施,激励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及乡村治理。村民可凭积分到指定兑换站换取油、米、牛奶、洗衣液等30余种生活用品,积分结果还与推荐优秀党员、村级后备干部,评定星级家庭等挂钩。目前,黎山村已有469户村民、96家经营单位纳入积分管理,其中397户村民获得加分,7家经营单位被扣积分。

行之有效的积分兑换激励机制,让黎山村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身“参与者”,村里人居环境由“无人管、管不全”向“全村管、全面管”转变,家家户户争做美丽乡村建设的践行者。如今在黎山村,邻里矛盾大幅减少,民事纠纷比往年同期下降55%以上,由原先的薄弱村变为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村。

作为晋江探索实践基层协商民主治理机制的先行者,英林镇西埔村近年来创新组建协商民主议事会,在建成村级协商民主议事厅后,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村集体重要“事”的决定中,共召开8次协商民主议事会,协商事项14项,形成乡村振兴以及村务管理的一系列制度约定,并重点围绕生态公园与微景观开展区域人居环境治理。其中,英埔湿地公园改建提升工程使废旧水坝实现生态和社会效益“双赢”,西埔生态公园成为村民休闲运动好去处,村庄人居环境彻底改观,村民的幸福感极大提升。

当前,晋江在推进乡村善治中,还在全省率先构建“一个中心、若干网格”村级运行机制,形成“15分钟服务圈”,就近快速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乡村服务的新需求、高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