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你是否仰望星空(尚敬华胜钱学森)

尚敬华:胜钱学森,似鲁迅,我愿微光追随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钱学森你是否仰望星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钱学森你是否仰望星空(尚敬华胜钱学森)

钱学森你是否仰望星空

尚敬华:胜钱学森,似鲁迅,我愿微光追随您

这篇文章我思考了好久,却久久不知如何下笔,面对这样的一位伟人,卑微如草芥的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觉醒,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写下这篇拙文,望自己能像微光一样追随于您,也希望我的学生们将来能向您一样热爱自己的国家,成为国家栋梁。

2016年,饶毅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在谈到,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时,他说像张昌绍教授这样的人才能说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而自己则深感惭愧和惶恐。

他说:“从社会角度来说,我们当然得做有意义的人。做有意义的事情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是一个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可能是更大的问题,因为我们是和平年代的中国人。我在9年前回北大,我坚决拒绝任何人给我戴上‘爱国’的帽子。”

他认为爱国只能用来描述20世纪40年代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进行过博士后工作,后来回到战争中的重庆工作的张昌绍教授。

我找了很多关于绕毅教授的资料,从中我发现了他的研究生导师张安中教授对其影响了重要的一生。饶毅教授曾写文称:“张老师(张安中)非常有创造性,且有多方面才华。张老师还具体帮助我申请出国。不仅张老师自己写推荐信,而且在哈佛教授来信提到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的冯德培先生后,张老师介绍给冯德培先生,申请哈佛的推荐信有冯先生一封。斯坦福大学药理系主任Avram Goldstein给多个学校写推荐信,也因为张老师引荐。张老师直接和间接改变了我的一生。”

张安中曾是复旦大学教授,著名的神经药理学家,其父是中国药理学奠基人张昌绍。张安中教授还是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1983年至1985年在上海时期的研究生导师。

张昌绍药理学家,中国药理学奠基人。1906年9月25日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望仙桥镇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张昌绍在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14岁便进入苏州一家私人办的树德医院当学徒。他白天工作,晚上刻苦自学,用4年的时间修完全部中学课程。1928年,他进入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后来该医学院迁入上海,成为独立的上海医学院。1934年毕业后,留校任药理学助教。1937年,考取公费留英。在伦敦大学医学院著名神经药理学大师盖达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从事肾上腺素能神经药理的研究,1940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进修。1941年抗日战争期间,他谢绝美方的挽留,毅然回国。当时上海医学院内迁重庆,他返母校后即被任命为药理学副教授,并兼任中央卫生实验院药理研究室主任。1967年12月20日,张昌绍教授在"文化大革命"中饱受迫害、自杀,逝世于上海。

张昌绍在培养人才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他对师资班都是定期亲自主持答疑,对于进修生和研究生的科研也都亲自指导。在培养方法上,他主张"扶着走",反对"抱着走"。他教育学生从不作长篇大论,而是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地影响后辈。因此,凡曾受教于他的学生,一致认为张老师治学严谨,既严于律己,又严格要求学生,从实验室的清洁卫生与技术细节开始直至论文修改,无不精益求精。因此,他指导过的学生,无论在文献的阅读、实验的设计、还是在结果的分析上都得到过他许多教益,大家无不为他辛勤的工作、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虚怀若谷的作风所感动。

看到这里我从了解到的内容不难看出饶毅教授的家国情怀为何如此之深。这些他深受导师张安中教授及其父亲张昌绍教授的影响。

多管闲事的饶毅

饶毅自2000年起就开始组织BIO课程的事情。他花诸多精力和心血,邀请了多位优秀华人生物学家专程回国,为国内高校生命科学院的学生授课,这个课程被称为2000BIO。

他组织这门课的初衷,是致力于改变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生教学落后的状况。他的心血最终没有白费,他组织的这门课程受到了所有学生的欢迎,也成为国内生命科学领域里最受欢迎的课程。

直指美国职场的饶毅

为了维护亚裔科学家权利,饶毅发现即使再优秀的华人科学家,在美国的职场奋斗,都很难获得学术界更高层面的荣誉。虽然很多人意识到了,但是很少有人去触及这个问题,饶毅却用很多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给美国的生化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以及美国的神经科科学会和CELL杂志写信,提出要有一位亚裔科学家的参与建议。目前这一现状的改变应该说与饶毅有着密切的关系。

放弃美国优越条件的饶毅

2007年,饶毅接受了北京大学的邀请,辞掉了美国国籍,辞去了他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位,放弃了自己的实验室,回到祖国,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因此他被美国封杀直到今天,他的赴美学术交流,频遭拒签。尽管他与夫人儿女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却丝毫不能动摇他对祖国做贡献的决心。在他的带动下,不久之后,施一公也辞去了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回到祖国负责清华大学生命学科。

直言不讳的饶毅

面对学术界不纯洁的环境,饶毅直击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流程标准的问题等,候选后的他发博文《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引起多方关注。饶毅曾直言,他发现一个奇怪的规则,那就是现在做好的研究,还不如搞好关系重要,他还曾在一次毕业生演讲中表示,“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价是损害他人”。

举报学术造假的饶毅

2019年的时候,他曾以一己之力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名举报了三位在国内享有盛誉的科学家,举报信中详细列举了他们学术造假的证据,证明他们利益抄袭的论文骗取了国家的科研基金,然而时至今日,利用学术造假骗取国家科研基金的行为依然层出不穷,这一现象使得饶毅心痛不已。即使他把前辈和领导都得罪了,甚至有人在他背后捅刀子,他依然讲话丝毫不留情面。

然而关于饶毅还有很多很多,我看后越发尊敬,这个时代敢于说真话的,大胆说真话的又有几人?饶毅一定是最前行的那个人。

这样一心为国的科学家为了科研事业可以放弃一切,值得所有中国人的尊敬,值得为中国有这样正直而又爱国的科学家而骄傲自豪!

饶毅教授,您就如同光明,我愿举起微弱之光走向您,追随您!

2022年7月27日星期三

偶有帮助 常常疗愈 自得其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