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个舌战群儒(还原真实的历史)

“舌战群儒” 长期以来是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一典故出自《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为孙刘两家联合抗曹,而只身前往江东,说服了江东君臣,实现了战略联盟的背景故事。

历史上第一个舌战群儒(还原真实的历史)(1)

见面以后,江东文臣首领张昭首先发难,讥笑刘备打了败仗,说明你孔明不行嘛,你还自比管仲乐毅?!孔明当即反驳说,你们这些燕雀哪知道什么是 “鹏飞万里”,我们是因为仁义才打了败仗,是为了保护百姓撤退。接着孔明反讽 “非比夸辩之徒” 只会用虚名骗人,你们这些 “坐议立谈” 的人高谈阔论是挺厉害的,可“临机应变,百无一能”,真让天下人笑话!张昭立时无言可对。

历史上第一个舌战群儒(还原真实的历史)(2)

连环画《三国演义》上海美术出版社94版.典藏实物拍摄

又有个叫严峻的站出来了,张口就骂:你孔明强词夺理,都是胡说八道,我问你,你平时都研究哪家经典著作吗?孔明心想够迂腐的,回骂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接着举例子,古时候的那些大才,姜子牙、张良、陈平,等等等等,也没见他们把时间花在研究经书上。“岂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把严峻骂的抬不起头来。

… … ...

江东的文臣们一个个败下阵去,“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作者罗贯中把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通过 “舌战群儒” 这个片段,刻画得淋漓精致,读起来舒适感极强。

那么在三国历史上真的存在“舌战群儒”的历史事件吗?

我们来看看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里记载:

“孝献皇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于鲁肃俱诣孙权。”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里记载: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

说明当曹操大兵压境,诸葛亮确实到了江东,为孙刘两家结盟抗曹而来的。

但到了江东柴桑之后,先见的并不是江东诸文臣,而是直接面见了孙权,说服的动作实际上是对孙权展开的。

《资治通鉴》对诸葛亮与孙权的对答,有如下记载: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而,犹守义不辱使;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于是孙权在诸葛亮的说服下,决心抗曹。

其实后来鲁肃和周瑜在单独面见孙权时,都阐述了抗曹的理由,更坚定了孙权的决心。和周瑜谈完之后,孙权抚着周瑜的背说:“…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因此,诸葛亮说服的是孙权,而没有与江东群臣有过直接的交锋。

历史上第一个舌战群儒(还原真实的历史)(3)

不过在江东内部,主战派领袖周瑜却与主降派在朝堂会议上发生过辩论。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是这样记载的: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在孙权的会议上,群臣都说敌众我寡,而且敌人也有水军,长江天险的优势已经不是我们一边独占了,所以不如降了吧。

这个时候,周瑜站出来了,他说了四个理由,对主降派群臣进行了反驳:

第一, 从名份上分析,“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曹操虽然挂着汉朝丞相的职位,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人都清楚,其实他是汉贼,天下人都痛恨他。

第二, 从我方实力上分析,“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有这样的实力,都可以横行天下了,他曹操要是敢来,那就是送死,不用怕。

第三, 从国际形势上分析,“今北土已安,操无内忧… 又能与我校胜负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 且舍鞍马,仗舟楫… 本非中国所长。” 即使曹操把北方全都平定了,没有后顾之忧,来和我们打水战,我强大的江东水军都不怕,更何况曹操在关西地区还有马超、韩遂这样的军阀在虎视眈眈,北方的士兵善于骑兵作战,但现在却要舍长用短,和我们打水战,我们怎么会打不赢?

第四, 从战场环境分析,“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之士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我们的地盘我们做主,天气寒冷,北方人来这里一定会水土不服,士兵就会生病,哪里打得过我们?!

就这样,在诸葛亮、鲁肃、周瑜的共同说服之下,孙权最后决定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

历史上第一个舌战群儒(还原真实的历史)(4)

因此,“舌战群儒” 并非真实的历史,而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基于历史真实,通过嫁接的方法,进行修改和润色而成的故事,对诸葛亮出使东吴的过程进行了夸大渲染,使诸葛亮的博雅雄辩与江东众儒的迂腐驽钝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超群智慧与过人胆识,产生了极为强烈的艺术效果,为读者大众所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