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会说话的小妙招(教宝宝说话有技巧)

文丨京妈说,原创内容。

家长们基本每天都会带娃出去晒太阳,然后家长们就会聚在一起讨论各家宝宝的事情,比如到了七八个月后,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就是“宝宝说话”。

有的宝宝开始叫“爸爸妈妈”很早,但也有的宝宝将近两岁了,还不会说“爸爸妈妈”,家人因此就很着急,带娃去看医生、咨询专家,甚至还担心宝宝是不是有语言障碍或自闭症等。

宝宝学会说话的小妙招(教宝宝说话有技巧)(1)

宝宝说话晚,可能有多个原因,比如:

遗传因素,爸爸妈妈小时候说话就晚;

家庭语言环境不统一,老人说的老家方言,爸爸妈妈说的普通话,这就两种语言了,甚至更复杂些,就容易给宝宝造成“错觉”,不知道到底该说哪个。

家长和宝宝交流少,比如妈妈一个人带娃,又不爱说话,那宝宝得到的学习机会就少,自然说话也会晚。

宝宝学会说话的小妙招(教宝宝说话有技巧)(2)

不少家长不太重视从小和宝宝的语言交流,一般要等到宝宝会说话时,才开始教宝宝说话。但其实宝宝对语言的学习,早在一出生就开始了。

家长有必要先认识下 “什么是语言”?

语言,并不单纯是我们每天说的话,说的话只是狭义的语言。在人的交流中,通过 口头语言传达只占7%,肢体语言却占55%。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赵忠心老师 曾说过 “和口语相比,非言语沟通在和婴幼儿交流中起的作用更大,包括收手势、动作、眼神、神情等”。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也曾说过“手是会说话的工具”。

因此,在这些非言语沟通中,手势又是最重要的。通常说我们说话时,会同时配有手势,尤其演讲者,通常会用准确的手势吸引观众注意力。

宝宝学会说话的小妙招(教宝宝说话有技巧)(3)

教宝宝说话:在宝宝耳边“碎碎念”的同时,也别忘做“这件事”‍

对于学龄前的宝宝来说,对新鲜事物的学习,更偏向于“具象”的呈现和理解,比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家长如果能把抽象的词语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宝宝就更容易理解,宝宝对语言的学习,也自然会事半功倍。

▶ 举个例子吧:

比如宝宝把某件事情做得很好,需要被表扬时,家长一边说“你好棒”,一边竖出大拇指给宝宝看,宝宝就更容易理解“棒”的意思;

又如当宝宝要做一件不能做的事情时,家长一边说“不可以”,一边摆手,宝宝就能很快意会家长的意思,并及时接受和改正。

这是因为宝宝天生对动作有很好的记忆力,会把词语和相应动作建立联系,甚至模仿大人去做,而更加深刻地记住这是什么意思。

宝宝学会说话的小妙招(教宝宝说话有技巧)(4)

▶ 那这种“手势 语言”的学习方式,对宝宝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这种表现形式丰富有趣,是宝宝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方式,也能很好的帮宝宝理解、掌握词语。

其次,这样的形式也利于 宝宝注意力的发展(有研究发现80%以上的宝宝属于视觉优先型,也就是视觉占主导作用)、想象力的发展、记忆力的发展(幼儿期的记忆以“表象记忆”为主),也利于宝宝感受语言的魅力。

宝宝学会说话的小妙招(教宝宝说话有技巧)(5)

家长具体要怎么做,宝宝才学会得更快?‍

很简单,就是从小就和宝宝多交流,并且是 口头语言 肢体语言 的交流方式。

1、在宝宝小月龄时,先边说边做给宝宝,让宝宝边听边看;随着宝宝发育,宝宝就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去模仿着大人做。

这个时候,宝宝大多是明白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当宝宝做出来时,家长不要忘记鼓励宝宝哦。

比如“再见”,在小的时候,宝宝可能不懂是什么,家长可以对着宝宝,边说“再见”边摆手,同时离开。

这样频繁多次的“刺激”宝宝后,他就会理解“再见”的意思了,可能某一天,等家长再说“再见”时,宝宝也会跟着模仿做起来。

宝宝学会说话的小妙招(教宝宝说话有技巧)(6)

2、除了“再见”,一些常见的手势语,也都可以教给宝宝。

如 “肚子饿了”是用手拍拍肚肚 皱眉;

“吃饱了”是拍拍肚子 微笑满足;

“睡觉”是双手合十,放在头的一边,并闭上眼睛,甚至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洗澡”是用手来回摩擦身体……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时候,边说边做给宝宝外,还可以在一个小儿歌、小童谣、小绘本故事中,边读边用肢体表演、边唱边做肢体表演,也利于宝宝对语言的学习,同时促进宝宝想象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宝宝学会说话的小妙招(教宝宝说话有技巧)(7)

京妈提醒:家长们不要不好意思,或是觉得无聊,教宝宝学习,用宝宝能接受的方式,才会效果更好;而且在这个童趣的过程中,也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你是怎么教宝宝学说话的呢,有哪些技巧和方法,也欢迎留言分享给其他家长们呀。

关注「京妈说」,学习更多专业又实用的母婴育儿知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给京妈点赞并且分享给身边更多需要的人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