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为什么能卖增高产品(增高贴网店乱象调查)

“即使60岁,长高都不是梦”

“往脚底穴位一贴,一个月就能长高”

“用上4盒能让你长高5-10厘米”

……

如今网络平台上

被商家吹得神乎其神的增高贴

真有这么神奇吗

2021年12月以来

《中国消费者报》历时1个多月

对增高贴产品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

淘宝为什么能卖增高产品(增高贴网店乱象调查)(1)

宣称成年人长高不是梦

“见郊”“无校全褪”玩花样

商家用错别字规避纠纷

在一家名为“优选私人护理”的网店,《中国消费者报》在其宣传页面上看到,有“7天猛长16厘米,一贴就长”的图片,点击图片打开链接,标着“成人增高贴外用非激素长高产品”等字样,还有大量客户使用后的增高案例:“29岁男士使用7天 10厘米”“53岁的女士使用后增长了7厘米”……

但如此眼花缭乱的宣传中,却没有产品的名称、生产厂家等介绍信息,只在页面底端有产品用法、用量的图片。

淘宝为什么能卖增高产品(增高贴网店乱象调查)(2)

《中国消费者报》联系该店客服进行咨询,对方表示:“效果是肯定有的,一般一个疗程可以长高5-10厘米不等,2个疗程可以长高10-15厘米,使用时间越久效果越好,50岁以内都适用,年纪越小效果越好。”该客服还表示,此产品是纯中药外贴,无副作用,不反弹,且常年使用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

淘宝为什么能卖增高产品(增高贴网店乱象调查)(3)

淘宝为什么能卖增高产品(增高贴网店乱象调查)(4)

2022年1月3日,《中国消费者报》又在一家知名购物平台上输入“增高贴”,同样也出现了大量增高产品,这些产品商标不同、包装不同,但都宣传了相同的功能,即,使用后都能不同程度地长高,如“成年人再次长高不是梦”“1米58小个子成功突破1米72”等。

号称“增高用品畅销榜第一名”的“效医师专门健长店”售卖的“效医师牌健长保健贴”宣称“增高新技术,当天就长,不高不收费,暴长30厘米”。在该商品的评价中,有留言说“半个月长了4厘米”“使用两次就长高了3厘米”;另外一家“优尚护理馆”销售的“风火贝康健长助长保健贴”宣称“可以帮助6-60岁年龄段的人长高,起步增长10厘米……”

此外,还有商家故意利用错别字来迷惑消费者,例如将“见效”写作“见郊”,将“无效全退”写作“无校全褪”……以此规避产生售后纠纷时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淘宝为什么能卖增高产品(增高贴网店乱象调查)(5)

使用增高贴长高无科学依据

部分产品或会影响人体激素的分泌

1月5日下午,安徽省合肥长江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丁正东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说,从医学上来说,这些增高贴的宣传是没有道理的,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分泌和遗传有关系,靠增高贴刺激穴位吸收来帮助长高,这种作用几乎为零。

人能长高,主要是生长激素刺激骨骺的生长发育,骨骺一般到18周岁开始闭合,最晚到25周岁,后面就不会再长高了,所以通过增高贴来长高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而且使用含有生长激素的产品还可能会影响人体激素的分泌,导致爆痘、脱发等。

丁正东表示,影响青少年长高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遗传,占60%-70%;二是后天通过运动帮助骨骺生长;三是饮食,多摄取蛋白质、绿色蔬菜、钙类食物等,饮食要均衡,且不能挑食;四是环境、情绪以及充足的睡眠等。

“一些商家宣传的新技术,如打破生长限制,把闭合的骨骺重新打开是不可能的,骨骺是一种软骨细胞,完全没有可能重新打开。”丁正东建议消费者谨慎对待此类宣传。

淘宝为什么能卖增高产品(增高贴网店乱象调查)(6)

增高贴夸大宣传涉嫌违法

消费者切勿盲目相信

1月4日,安徽省律师协会消费维权专委会副主任、安徽远致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爱国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说,“成年人和老年人使用增高贴后也长高”的宣传不科学,涉嫌违法。

方爱国律师认为,上述增高产品商家的宣传行为涉嫌违反《消法》《广告法》和《电子商务法》中的相关条款,其目的是为了诱导消费者购买,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按照《广告法》相关规定,该行为应当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处以相应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关法律:

《广告法》第4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2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电子商务法》第17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安徽省消保委秘书长吴瑞卿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安徽省消保委将督促涉事购物平台落实平台主体责任,注重商家资质审核,加大对平台商家虚假宣传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净化平台消费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更加便捷、放心、安心的线上消费平台。

消费者要科学理性看待增高产品,切勿盲目相信商家夸大虚假宣传,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科学理性选择,如遭遇消费欺诈可保存相关证据积极维权。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