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1)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官渡之战,从公元199年打到公元200年,历时1年零5个月、

此战,曹操完胜,而袁绍惨败。

光袁军降卒,曹军就抓10余万人。

后因无粮接纳,以“伪降”和“叛乱”为由,曹操竟坑杀河北降卒八万余人。

一将无能,坑死千军,袁绍是也!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2)

如果历史能倒带,官渡之战重打一遍,曹操还能赢吗?

成功靠运气,特别是战争这种激烈的博弈,运气更重要。

官渡之战也如此,运气很重要。

首先,时间。提前一年开打,袁术在寿春、刘备在徐州,曹操就会被南北夹击。

第二,对手。对手袁绍但有一个军事决策是正确的,曹操也只能流落江湖。

第三,自己。官渡僵持,曹操扛不住了,准备放弃官渡防线,坚守待胜、放弃必败,仅是一念之间。

第四,机遇。偷袭乌巢是机遇,也是一步险棋,此战不可复制。许攸叛逃、淳于琼被捉、张郃策不用、郭图谋害军、袁绍刚愎自用,这一系列事件纯属偶然地巧合在一起。

成功是个偶然,英雄是随机漫步的幸运儿。

但是,有的英雄却有英雄的禀赋,值得我们认真探究一番。

1.曹操谋势待时,袁绍给了时间

曹操割据兖州、豫州,兖州是个三战之地、豫州是个四战之地,这是曹操的劣势,他不占地利。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3)

但这个劣势,改变不了,先天不良的曹操也得认命。因为乱世之中,谋得一块土地,已属不易。

兖州和豫州连年遭战,人打没了、地打荒了,在一众割据诸侯中,曹操很穷,穷得养不起兵。

所以,官渡之战的袁绍,能够以十倍军力碾压曹操,袁绍瞧不起曹操,是有理由的。

尽管处于逆境,但是曹操却在逆境中为官渡之战创造了最好的战前环境。

首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帝在曹操手中,这个政治资源很重要。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4)

汉献帝

曹操可以对天下发号施令,听与不听、诸侯自便,但皇帝制诏、仅此一家。

第二是屯田备战,曹操积蓄了力量。

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秦人耕战、汉武屯田,曹操也有样学样,在中原地区大搞屯田。

没有屯田,官渡之战的曹操连两万兵都养不起,就别说打仗了。

第三是南征三杰,曹操搞定了后方。

直接威胁曹操的,有三股力量,分别是袁术、吕布、张绣。

袁术是自己作死,吕布是有勇无谋,张绣是被曹操打服了。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5)

所以,官渡战前,曹操不用担心后方。

第四是争取荆吴,曹操稳定了诸侯。

曹操所挟的大汉天子,打仗用不着,但搞联盟,却非常管用。

以皇帝之名、封孙策为骑都尉、会稽太守,草鸡没名的孙策终于实现了正名,所以与曹操结为儿女亲家。

派韩嵩、刘先游说刘表,虽然未能形成联盟,但是曹操争取了刘表中立,不参与曹袁争霸。

第五是西抚东讨,曹操稳定了两翼。

地处中原的曹操,要去打大仗,非常麻烦,因为四面都是敌人。

兖州、豫州搞定了,还得搞定荆吴,荆吴搞定了,还得搞定东边的徐州和西边的关中。

钟繇以天子之名、抚慰割据关中的韩遂、马腾。

这两个人,非常看重天子的封赏正名,所以钟繇一出使,便质子入朝,基本上就跟曹操联盟了。

对于徐州的吕布和刘备,曹操的手段就是打,打到服都不行,因为这两个人既要名又要利,而且非常不忠诚,索性就杀了吕布、赶跑刘备。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6)

经过一二三四五的谋势运作,曹操终于创造了一个最有利的战前局面。

但是,这些都拜袁绍所赐,因为袁绍给了曹操时间。

公元197年,袁绍修书曹操。

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

叫唤的狗不咬人。

袁绍要打就打,联合公孙瓒渡黄河、杀曹操、抢天子,就可以了。

但是,他非要送这么一封信,然后等了三年、再与曹操开战。

袁绍图啥?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7)

原因是实力不允许,所以袁绍必得嚣张一番,他根本就没把曹操放在眼里:曹阿瞒,你洗干净脖子、等我来杀。

袁绍修书,彻底挑动了曹操的敏感神经,所以在公元前199年6月官渡开打之前,曹操已经备战三年,他为官渡之战做足了准备。

2.曹操谋学孙膑,袁绍先锋堕锐

公元199年6月,官渡之战,曹操已经为自己创造了最好的战前局面。

但这个最好的战前局面,仅是对曹操而言,他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没法比这再好。

但与袁绍比起来,曹操的最好,竟不值一提,袁绍根本不夹他一眼。

袁绍之所以给了曹操时间,不是犹豫、不是仁慈,也不是在效仿不鼓不成列的宋襄公,他也在准备。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8)

公元199年3月,袁绍攻灭公孙瓒,占据了四州之地:冀(今河北临漳西南)、青(今山东淄博北)、幽(今北京西南)、并(今山西太原西南)。

曹操的兖、豫二州是累年遭战,所以连当兵的都吃不饱饭。

而袁绍的四州之地却是战火稀少,所以要兵则精兵十万、要粮则府库充溢。

因此,官渡之战,袁绍是碾压,而曹操是勉强支撑。

但是,此战必须得打,不仅有袁绍的修书悖慢,更有袁绍的势在必得。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诸葛亮对曹操是这样的评价,“先帝每称操为能”,刘备对曹操也是止不住的称赞。

所以,打仗这件事,曹操绝对是碾压袁绍,于是官渡刚一接站,曹操便拔得头筹,一出场就告诉了袁绍什么叫打仗。

河北大将颜良,先锋渡河、猛攻白马城,正式打响了官渡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9)

白马之战,颜良率河北精兵万余人,白马守将刘延仅率步兵六千,死守了四个月。

刘延打不过颜良,白马守军也抵不过河北精兵,白马城岌岌可危。

于是,曹操亲自引兵来救,但是曹操的援军却不去白马,而是上演了一出“围魏救赵”。

孙膑围魏救赵,曹操则扑延津而救白马。

曹操直接抢占白马左翼的延津渡口,他要北渡黄河、突袭袁绍本部。

袁绍担心侧后被袭,于是派大将文丑领军驻守延津北岸、防止曹军渡过黄河,同时袁绍也率本部大军推进至朝歌(今河南淇县)

围困白马的颜良部是不是分军了,不用管,反正是袁绍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延津渡口。

曹操实现了对袁绍的“管理”:我让你兵向何处、你就兵向何处,曹操要“调动”袁绍的军队、吸引袁绍的注意力。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10)

趁此机会,曹军赶紧挥师向东、奔袭白马颜良部,首战告捷。

曹操解了白马围城,击溃了袁绍的河北先锋军,同时阵斩河北大将颜良。

3.曹操忍如高祖,袁绍却非楚霸王

白马之围虽解,但白马城是守不住了,因为曹操兵少,必须集中力量,然后才能与袁绍死扛。

于是,曹操迁徙白马城中百姓沿黄河向西南撤退。

孙膑戏庞涓,增兵减灶,诱敌来追,而后再举兵围歼。

曹操先学了“围魏救赵”,接着再学“增兵减灶”。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11)

孙膑与庞涓

见河北大将文丑轻兵追击,曹操便沿途丢弃辎重,诱使追兵四处劫掠。

见袁军中计,趁其兵形散乱,曹操再率军突然袭击,再战破敌数千、斩杀河北大将文丑。

据史料记载,曹操所部仅六百余骑,而文丑追兵竟达五千之众,但是此战却是曹操回马追击文丑大军三十余里,杀敌数千、获马数千,并斩敌主将。

两相交战,曹操招招诡诈而袁绍损兵折将。

但是,大战就是大战,一两场小战役扭转不了形势。

三十六计,能占得一两次便宜,但大战博弈,得实力说了算。

于是,官渡阵地战正式展开。

袁军筑“高橹”,就是在己方大营堆土筑城,然后在“城”上俯射曹军,逼得曹军上厕所都得举着盾牌。

曹军打造霹雳车,“以机发石,声如霹雳”,就是巨型投石车,对着袁军的“高橹”猛击。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12)

袁军接着挖地道,从地下出兵、袭击曹营。

曹军在营中挖壕沟,发现袁军地道就烟熏火烧。

战争绝对是能够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为了能够消灭对手,各种技术、各式工具都会发明和施用出来。

就这样,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了一百多天。

如此形势,纵使曹操用兵“仿佛孙吴”,也无济于事,只能你来我往的死缠烂打。

所以,战争还得拼实力,实力比兵法更重要。

四世三公的袁绍是富二代,河北之兵也是财大气粗,官渡打了一百天,他们还能打。

但是,曹操没有袁绍富贵,曹军更是穷得叮当响。

《三国演义》里有曹操借仓官王垕之首安定军心的桥段,还有向孙策借粮的事情,这些都说明曹军着实太穷,已经穷得吃不饱饭了。

所以,官渡胶着,袁绍无所谓,而曹操却扛不住了。

于是,曹操写信给许都留守荀彧,商量着要放弃官渡防线、退回许都。

楚汉争霸,刘邦在成皋荥阳一线,也是实在扛不住项羽了,所以准备放弃成皋、退守巩洛。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13)

但是,郦食其却严词拒绝,告诉刘邦现在只能向天下示强,而绝不能示弱,必须扛住项羽。

此时的荀彧就是曹操手下的郦食其,他要曹操效仿刘邦、拼死扛住。

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

荀彧的看法是:曹操以“十分居一之众”,也就是面对十倍强敌,僵持半年,这已经就是胜利了。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继续坚守,不能退,要等袁绍军中生变,然后再见机行事。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14)

用兵如神的曹操,实力不济,所以只能效仿刘邦,在官渡死扛,因为实力比兵法重要。

而占据形势之利的袁绍,却不是楚霸王,虽然后顾无忧、虽然兵力碾压、虽然将勇兵强,却无法侵略如火、一战破敌,拥十倍强兵竟只能与敌耗时僵持。

4.机会是等出来的,曹操就是要等袁绍犯错误

打破战争僵局:

一是靠外力介入,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等来了美国。

二是靠管理对手,红军反围剿就是在运动中调动敌人,然后在运动中歼敌。

三是靠抓住机会,而最好的机会就是对手犯错误。

曹操屡战屡胜,但屡胜却换不来官渡之战的胜利,原因就是袁绍有实力。

而袁绍的实力就是:要兵有兵、要粮有粮。

粮食,就是要害中的要害,是袁绍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也是曹操最可能抓住的机会。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15)

许攸叛袁投曹,泄露了袁绍的绝密情报:袁军粮食全在乌巢。

这就是机会,是曹操一直再等的机会,可能也是最后的机会。

所以,曹操率兵五千、连夜偷袭乌巢粮仓。

袁绍不是傻子,连年征战,粮食是战争资本,也是取胜的根本,所以他派了一万军队驻守乌巢。

五千对一万,曹操的用兵如神再一次有了施展的机会。

但是,乌巢烧粮战,与其说是曹操的兵法如神,不如说是曹操的孤注一掷。

曹操的偷袭部队直接开到了袁绍大将淳于琼的大营门口,就是堵着门口跟乌巢的一万袁军死磕。

当袁军赵睿部赶到乌巢救援时,左右诸将顿时慌了手脚,催促曹操快快分兵阻援。

而曹操是怎么回应呢?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16)

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谷,杀士卒千馀人。

曹操怒喝三军:怕什么,敌人到了我的背后,再告诉我!

何谓大将风度?

不动如山,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侵略如火,舞步惊云而如雷霆暴虐。

曹孟德堪称大将风度。

前面就是淳于琼的一万军队,必须干掉他们,在这之前,任凭山崩地裂、无所畏惧,只是侵略如火。

玩战略,曹操能有张良计;玩战术,曹操也是楚霸王。

所以,乌巢烧粮战,一战定乾坤,袁绍败而曹操胜。

那么,乌巢形势如此紧急的情况下,袁绍和他的一众谋臣战将都在做了什么?

他们先是争执不断,在救不救乌巢的问题上理不清。

监军郭图要玩围魏救赵,你烧我的乌巢、我就攻你的大营。

而大将张郃则要不顾其他,全力挥军奔赴乌巢,因为他料定曹操不是傻子,曹军大营一定深沟垒寨、加强戒备。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17)

张郃

之后,便是袁绍在犹豫中“兼听则明”:既听张郃的,派赵睿率轻骑支援乌巢;也听郭图的,却派大将张郃前去攻打曹军大营。

如果袁绍能够不管曹营,拼尽全力地支援乌巢,不仅可能救的了粮食,也可能活捉曹操。

如果袁绍能派张郃支援乌巢,张郃是有名的“飞将军”,彪悍加神速,而且支援乌巢本就是他的建议,或许也能保乌巢无虞。

如果袁绍当真有楚霸王的神勇,大喝一声、千人皆废,一战破曹营,烧了乌巢的曹操也只能官渡战败。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18)

但是,所有的如果都只是如果。

烧了乌巢的曹军,士气大振;而乌巢战败的袁军,开始人心惶恐了。

占得天时的袁绍,做不到侵略如火,而天时归己的曹操,却能雷霆万钧。

于是,还打什么阵地战,直接大军突袭,曹操率两万军队全线出击,追杀十数万的河北大军。

大溃,绍及谭等幅巾乘马,与八百骑渡河。

楚霸王垓下突围,就带了八百骑兵;袁绍官渡溃败,也是带了八百骑兵。

“八百”,真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完胜、袁绍的惨败宣告结束。

5.后记

史书的记述多是简略的,而且史家在叙述中往往被动着推理归因,所以胜利者总是天时地利加人和,而失败者全是“失道寡助”和愚不可及。

其实,成功的英雄,或许如纳西姆•塔勒布所言,都是“随机漫步的傻瓜”。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的一战(没有白来的成功)(19)

成功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成功了。

但成功了就要总结原因,总会有人要想着怎么去复制成功的案例。

所以,对于成功的英雄、对于成功的大事情,我们需要思考一下:如果再来一次或几次,他们还能成功吗?

如果仍有理由支持,支持成功是个大概率事件,那么我们便不应吝惜自己的膝盖了,应该去礼赞一番。

即便这个概率能够超过50%,我们也应该叹服一下。

细察官渡之战,虽然也是种种偶然叠加,但我们必须得承认:

曹操的谋势待时,增加了胜算概率;曹操的诡谲行兵,增加了作战士气;曹操的煎熬忍耐,等来了对手犯错、也等来了成功机会。

所以,曹操这个随机漫步的幸运儿,是个英雄,他的成功不是白来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