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耐克优点和缺点(阿迪达斯耐克的败退)

阿迪达斯耐克优点和缺点(阿迪达斯耐克的败退)(1)

耐克、阿迪的败退华说

阿迪达斯的首席执行官(CEO)卡斯珀·罗斯特德近来在中国舆论场连续“上头条”——这运气,汪峰大抵是要羡慕妒忌恨的(一笑)。但送罗斯特德“上头条”的,其实不是什么好事。简而言之,先是他接受德国《商报》专访时承认,阿迪达斯在中国犯下了错误:“我们不够了解消费者,所以我们为那些做得更好的中国竞争商家们留下了空间......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喜欢(产品)有一种‘中国的感觉’。”之后不久,阿迪达斯在其官网上宣布,公司董事会和罗斯特德已经达成共同认可的协议,罗斯特德将于明年离职,较原定合同期提前三年解约,公司即日启动交接工作。在2023年任命新CEO前,罗斯特德将担任“过渡”CEO,以确保公司业务的平稳交接。

罗斯特德提前三年离职,是否与阿迪达斯“在中国犯了错误”直接相关不得而知。但让罗斯特德喟叹“在中国犯了错误”的原因,倒是简单明了:该公司在大中华区的销售收入已连续5个季度下滑。阿迪达斯的财报说,2021财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阿迪达斯大中华区销售额分别为10.03亿欧元、11.55亿欧元、10.37亿欧元,同比下滑15.9%、14.6%和24.3%。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大中华区销售额分别为10.04亿欧元、7.2 亿欧元,同比下滑34.6%和 28.3%。

不唯阿迪达斯,耐克亦然。耐克2022年财报说,从该财年的第二季度开始,该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绩出现连续下滑。第二财季销售收入为18.44亿美元,下跌20%;第三财季销售收入21.6亿美元,同比下降5.2%;第四财季销售收入15.61亿美元,同比下降19%。从整个财年看,大中华区全年营收75.47亿美元,同比下滑9%,剔除汇率变动影响下滑13%。

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为什么阿迪达斯、耐克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连续下滑?

罗斯特德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新冠疫情。耐克也类似的分析,认为大中华区业绩下滑主要受到由大范围疫情导致的库存、物流及运输成本增加的影响。新冠疫情对商业运作有影响不言而喻,问题是,在同样的局限下,国产品牌的营收非但没有下滑,而且实现了快速增长。根据各该公司发布的半年报数据,安踏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59.65亿元,同比增长13.8%;李宁上半年营收124亿元,同比增长21.7%;特步上半年营收56.84亿元,同比增长37.5%。新冠疫情何厚此薄彼,对国产品牌青眼有加而对国际品牌施以白眼?不亦谬乎!

当然,罗斯特德也说了,“我们也犯了错误”。犯了什么错误呢?“我们不够了解消费者,所以我们为那些做得更好的中国竞争商家们留下了空间......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喜欢(产品)有一种‘中国的感觉’。”这话说得吞吞吐吐,但倘若是关注时事之人,大抵是明了此话中的弦外之音的,直白地说,就是指中国消费者的“抵制”。而中国消费者的“抵制”,则源于这些所谓的国际大牌在商而要言政治,以扯淡的原因“抵制”新疆棉花,宣称将不再从新疆采购棉花,从而在国内引发广泛的声讨浪潮。“新疆棉”事件无疑会影响一部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但将阿迪达斯,耐克失守中国市场归因于此,未免夸大其词了。这里有一个直接的反例:“新疆棉”事件事发于2021年3月,在舆论场上最为群情激愤的一段日子里,耐克在大中华区的销售收入不跌反增——2021年的第四财季(3月1-5月31日),其大中华区收入19.33亿美元,较上一财年同期增长了17%,同时也高过2019财年同期的17亿美元收入。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中国消费者开始不待见阿迪达斯、耐克?或者用网络语言之,为什么阿迪达斯、耐克“不香了”?

前些天无事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一位做外贸生意的网友发的帖子,说其和几位做了多年线下品牌运动鞋的朋友吃饭聊天,这些朋友提供的信息中,有一条这么说:

“国产质量其实已经赶上外国牌子了,像耐克,阿迪达斯,转移到东南亚以后,产品质量下滑严重,如果你买到开胶,脱底,开线的,那么恭喜你买到的是正品。”

“于我来了一道光。”我想,这就是答案了。

当阿迪达斯、耐克的产品质量下降而国产品牌的产品质量上升,此消彼长,两者质量比肩之时,你会买哪一个?当然是后者。因为后者的价格远低于前者!同等质量下,前者价高,后者价低,市场竞争价低者胜。

换一个角度看。真实世界讯息费用不菲,品牌的主要功能,是传达质量信息,也即是质量的保证了。当阿迪达斯、耐克的产品质量下滑,出现开胶,脱底,开线之现象,品牌和质量出现了背离,守不住,其品牌想象随之在消费者心目中暗淡乃至崩塌。反映在市场上,便是消费者“用脚投票”,走开了。

一言以蔽之,阿迪达斯、耐克等在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节节失守,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步步进逼,质量之此消彼长之故也。

由小见大。这些年“国潮”风起,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国产品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舆论的解读甚多,民族自豪感回归、文化自信云云,我也不反对。但从根本上说,余以为,是国货质量的提升。各行各业“国潮”风起,其实质,是中国生产制造的产品或者说国货之质量,在整体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2022年8月28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