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三种东西(自律的内在逻辑)
慢条斯理的七天乐结束了,开班几天来,好像还真发现不少的节后拖延症,就连平日里很自律的伙伴,也多多少少流露出点散漫,仿佛不先玩会手机总是没心情工作。
我们都误解了自律
也恰是这点散漫的小信号,让我开始思考“自律”一词,成功学里常说的一句话:自律及自由,很多时候,不是优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紧接着会附有李嘉诚、扎克伯格等耳熟能详的事例,的确,牛人我们都钦佩,道理我们都明白,但现实却被韩寒说中了: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过去的一年多里,我自认为自己要比多数同龄人更自律,但是顿顿酒足饭饱的七天乐后,我真正意识到我认为的只是我认为的,认知内的自律其实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
冥思苦索后,我认识到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结论,为什么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我们听的只是道理,却鲜有人告知我们方法与内在逻辑,原因很简单这些是用来知识付费的!
此外,这个世界没有多少圣人,很多智慧都是通过受教习得的,如果光听道理就能过好这一生,那多看几遍《论语》、《道德经》准会过的超凡脱俗、怡然自得。
这么看我们的确误解了自律,他不是一个催人奋起的成功学大道理,更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
我们缺的只是一个“自律教”
国庆假期渗透出的散漫状态,让我更加明晰地重构了自律,如果世上有一个教派叫“自律教”,它通过描述信徒通过多年自律,取得的伟大成就及丰硕果实,以及展示长老级别的高级信徒质变后的品质生活,来吸引社会各界的信徒。
长远来看,自律与修行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决定开始自律的人就好比刚入教的普通信徒,这些人起初只是愿意相信自律能够通往自由,就像佛教徒相信,经由虔诚的修行伴有时间的沉淀,定会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所以说自律算得上是一种修行修炼,它背后的逻辑与宗教信仰相通,最初人们因为焦虑、困惑,想要摆脱生活琐事的束缚,便开始寻求解决之道,自由本就是不被当下条件所约束,能够最大限度的按照自身意志进行的行为。而自律教的主张就是信奉自律、通往自由。
由此可见,自律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信仰,他要求信徒们严于律己、按行自抑,违背积极目标的事情时要避而远之,且要持之以恒,开悟之日即是自由之时。
自律同样需要修炼,与其说它是一种状态,不如说它是一种信仰,想要自律得内省内知,虔诚的加入“自律教”,信奉自律的力量,这是开启自律的合理逻辑。
只有每位信徒,心愿诚服的相信自律的强大力量,从而去一丝不苟的践行,就好比基督徒信奉上帝的力量,会定期的祷告与洗礼。
很遗憾,如果能早一天认识到自律是一种信仰,我就不会好为人师的在同龄人面前“炫耀”自己是如何自律的。
“自律教”的道场
“自律教”告诉我们的不单单是信仰,它还隐身出一个非常受用启示,那就是作为普通自律信徒,应该如何持续自律?
那好,继续探究“自律教”与其他真实宗教的差别,信仰是宗教的根基,场所是宗教的外衣,譬如佛教的寺庙、基督教的教堂等,如果没有仪式感的表象事物做辅助,多么深邃的思想都很难使人信服。
所以,我们不光缺的是“自律教”中弘扬的信仰,更缺少的是自律的道场,也可称为带有自律仪式感的环境,很多时候看似积极自律的人了,其实都是因为信仰自律的力量,且步入合适的环境。
国庆期间,周围环境巨变,旅行的朋友乐此不疲的晒着各地的风土人情,返乡的伙伴爱意绵绵的回味着故乡的食府天地,就连平日里每天7点打卡的分享群,入假三天后就没人打卡了,这是线下环境改变导致的一切环境变化,以至于开班一周内都没有恢复到之前的自律状态。
人人都夸马云演讲技艺超群,中英文随意切换,可回溯马云学英语的过程,完全可以用“自律教”解释,首先,他是一位自律信徒,内心信奉自律的力量。其次,西湖边是保持他自律的道场,因为西湖边你来我往的老外为马云提供了,学习英语不可或缺的道场仪式感。
信则灵,相信即会灵验
“自律教”也许是玩笑话,但其背后的逻辑,值得每位上进者深思,很多人把自律看成了一种状态,以至于吹毛求疵在分秒之间,晚起了5分钟就不自律了、陪朋友看场电影晚到家半小时,又不自律了,时间一久身体不累心都累了,索性放开生活吧,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狗屁的自律的生活,心累不说了还摸不着成果。
将自律作为我们通往自由之路的信仰,相信自律的力量,寻找持续保持自律的道场,结合环境中的氛围仪式感,让我们保持自律、不断修炼、直到开悟!(就好比学习英语,即便每天强迫自己在家里背100个单词,也一定不如走进一个讲英语的环境来的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