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历史上一共多少皇帝(古伊朗君王谱萨非王朝)

伊朗历史上一共多少皇帝(古伊朗君王谱萨非王朝)(1)

萨非王朝(六):阿拔斯三世

13.萨非

萨非(波斯语:شاه صفی‎,1611年-1642年5月12日),伊朗萨非王朝的沙阿(1629年—1642年在位)。在他统治时期,萨非王朝开始衰落。萨非为阿拔斯一世的长子Mohammed Baqir Mirza的儿子。

阿拔斯一世有三位长大成人的儿子,长子成为皇储,后因流言蜚语,阿拔斯一世捕风捉影,认定长子准备取而代之。1615年,阿拔斯一世命人于拉什特的土耳其浴中将皇储杀死。阿拔斯一世即时感到后悔,但是仍然是多疑。终于,阿拔斯一世于1621年及1627年分别杀死与刺盲他的次子及幼子。当1629年阿拔斯一世病逝前,他立了身为孙儿的萨非为继承人。

萨非为人残暴而内敛,有人说因为他的父亲的被阿拔斯一世派人谋杀,所以他极之厌恶他的祖父。

萨非于1629年1月28日即位,当时年仅十八岁。他无情地淘汰任何一个能威胁他权力的人,几乎处决所有的萨非王室的王子,以及功绩显赫的朝臣和将军。他甚少留意政事,又无文化或学术兴趣,甚至有阅读和书写的困难。他长期酗酒及吸食鸦片,但是意外地与他的祖父一样憎恶烟草,甚至以熔化的铅浇在那些在公共场合被发现吸烟的人嘴中。

奥斯曼帝国的穆拉德四世看见萨非的昏庸无能,于1630年及1634年,入侵伊朗西部,并于1638年重夺巴格达。1639年,奥斯曼帝国及萨非王朝签署和约,双方从始再没有战争,而巴格达自始在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下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另外乌兹别克人及土库曼人皆曾骚扰伊朗东面边境,而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沙贾汗更于1638年夺取坎大哈。

萨非于1642年5月12日逝世。由他的儿子阿拔斯二世继位。

14.阿拔斯二世

阿拔斯二世(波斯语:شاه عباس دوم‎,1632年12月31日-1666年10月26日),伊朗萨非王朝的第七任沙阿(1642年—1666年在位)。在他统治时期,萨非王朝曾一度中兴。阿拔斯二世为萨非的儿子。

阿拔斯二世于1642年5月15日即位,当时不足十岁。政权交由他的首相Saru Taqi,但是这位首相因打撃贪污而四面树敌,最终于1645年10月11日被刺杀身亡。下一任首相Khalifa Sultan协助阿拔斯二世处理朝政直至1653年或1654年他逝世为止。

与其父亲萨非相反,阿拔斯二世是一位有为的沙阿。他亲政后勤于朝政,在位时相对和平,与西方的奥斯曼帝国和平共处。1648年,阿拔斯二世更在东方从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沙贾汗手中夺回坎大哈。

1666年10月26日,英明的阿拔斯二世逝世,萨非王朝自此一厥不振。他的儿子苏莱曼一世继位。

15.苏莱曼一世

苏莱曼一世(波斯语:شاه سلیمان‎,17世纪?-1694年7月29日),伊朗萨非王朝的第八任沙阿(1666年—1694年在位)。苏莱曼一世为阿拔斯二世的长子。在他统治时期,萨非王朝衰落,权力移至宦官手上。

阿拔斯二世于1666年逝世,苏莱曼一世于同年11月1日以萨非二世的名称即位,因当时年幼,及在后宫长大,对外面的世界并不认识。又因苏莱曼一世酗酒,身体健康不佳。即位首年,不单发生地震,更受哥萨克人侵袭里海沿岸。宫廷内的占星学家认为登基典礼的时间不好,再一次以苏莱曼一世为名称于1667年3月20日加冕。

苏莱曼一世对政事没有兴趣,宁愿留在后宫,政务落于首相及由后宫宦官组成的理事会手上。苏莱曼一世在位期间,宦官的势力日益增大,贪污成风,军备松弛。苏莱曼一世亦没有趁萨非王朝的死敌奥斯曼帝国于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被欧洲列强打败而元气大伤时,乘虚而入。萨非王朝亦不断遭受乌兹别克族及卡尔梅克人的入侵。

苏莱曼一世于1694年7月29日因痛风或大量饮酒而逝世。宦官们选择了他的长子侯赛因继位为沙。

16.侯赛因

侯赛因(波斯语:شاه سلطان حسین‎,1668年-1726年),全名为素丹侯赛因。伊朗萨非王朝的第九任沙阿(1694年—1722年在位)。侯赛因为苏莱曼一世的长子。在他统治时期,萨非王朝衰落,权力操控在宦官手上。

(1)生平

苏莱曼一世于1694年逝世时,请宦官们在两位儿子间选择继位人。他对宦官们说长子侯赛因会为国家带来和平,而幼子阿拔斯则会为国家带来繁盛,最后宦官们选择了侯赛因为继位人。

侯赛因为人随和,对政事不热衷。他将政务交给他的姑婆(前沙阿萨非的女儿)。他从此酗酒,常居后宫,不理政事。即位初期,国家比较宁静。其后,东面的阿富汗叛变对伊朗造成震撼。1709年,吉尔查伊族的领袖米尔维斯·霍塔克带头叛变脱离萨非王朝。1716年,阿卜达里族亦脱离萨非王朝,跟着攻打的吉尔查伊族,却被米尔维斯·霍塔克的儿子马哈茂德·霍塔克打败了。

(2)退位

1722年,为了征服波斯首都伊斯法罕,马哈茂德的军队越过锡斯坦的沙漠,并攻陷了克尔曼。同年3月8日,马哈茂德在戈纳巴德战役击败了波斯军队,并洗劫了伊斯法罕。同年10月23日,侯赛因退位,并承认马哈茂德成为新的波斯沙阿。汉达基王朝正式入主伊朗。

(3)死亡

马哈茂德对侯赛因原本很好,但后来因精神病而对侯赛因极度不信任。1725年2月,当马哈茂德听闻侯赛因的其中一个儿子萨菲米尔扎逃走,马哈茂德便下令屠杀所有侯赛因在他手上的儿子,除了两名年幼的被侯赛因救下,其他的全被杀死。马哈茂德不久于4月25日因精神错乱而死。

继任人阿什拉夫·汉达基最初可怜侯赛因,侯赛因亦将女儿许配给新任沙阿,因此使阿什拉夫·汉达基更合法地统治伊朗。其后阿什拉夫·汉达基与奥斯曼帝国作战,1726年,奥斯曼帝国打着恢复侯赛因的统治,进军伊斯法罕。阿什拉夫·汉达基遂杀掉侯赛因,并送他的首级至奥斯曼帝国军营以作回应。

17.塔赫马斯普二世

塔赫马斯普二世(1704年-1740年),波斯萨非王朝的沙阿(国王)(1722年—1732年在位)。太美斯普二世是素丹侯赛因儿子。

1722年,侯赛因因为阿富汗人马哈茂德·霍塔克攻入伊斯法罕而退位,并承认马哈茂德成为新的波斯沙阿。汉达基王朝正式入主伊朗。

太美斯普王子希望继位。他逃到大不里士建立了政权。得到了高加索地区逊尼派穆斯林和几个基兹尔巴什部落的支持(包括纳迪尔沙为首的阿夫沙尔部落)。太美斯普最终得到了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承认。至1729年,太美斯普已经控制了波斯的大部分国土,更反击到阿富汗境内。1732年,他被纳迪尔沙废黜,被放逐到呼罗珊。纳迪尔扶立太美斯普二世之子刚出世的阿拔斯三世作为傀儡沙阿。1740年,太美斯普二世和阿拔斯三世都被纳迪尔的长子所杀。

18.阿拔斯三世

阿拔斯三世(波斯语:شاه عباس سوم‎,1732年-1740年),伊朗萨非王朝的末任(第十一任)沙阿(1732年—1736年在位)。阿拔斯三世为太美斯普二世的儿子。

(1)生平

太美斯普二世于1726年得到土库曼阿夫沙尔部落纳迪尔沙率军支持对抗入侵伊朗的阿富汗人。纳迪尔沙成功地赶走了阿富汗人,于1729年于10月的达姆甘战役打败汉达基王朝阿什拉夫·汉达基,并反击到阿富汗境内。其后,纳迪尔沙又击退了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在国内树立起超过沙阿本人的权威。他随即在1732年废黜了太美斯普二世,将其放逐到呼罗珊。纳迪尔扶立刚出世的阿拔斯三世为傀儡沙阿。

(2)退位

1736年3月,阿拔斯三世被废,纳迪尔沙自立为沙阿。开创了阿夫沙尔王朝(1736-1796)。阿拔斯三世被送到与父亲太美斯普二世一同幽禁于呼罗珊的监狱。

(3)死亡

1737年-1738年,纳迪尔沙在对印度的远征中蹂躏了印度西北部诸省,并且于1739年攻占和洗劫了德里。他还抢夺了莫卧儿帝国沙贾汗的孔雀宝座。他留下自己的长子Reza Qoli Mirza在伊朗主政。1740年,有传言纳迪尔沙于印度战死,伊朗北部卡扎尔部落的首领,阿迦·穆罕默德·汗的父亲穆罕默德·哈桑汗提醒Reza Qoli Mirza伊朗人听到纳迪尔沙于印度战死的消息后,会释放及拥立太美斯普二世或阿拔斯三世为沙阿。Reza Qoli Mirza遂下令穆罕默德·哈辛汗处死二人及阿拔斯三世的兄长伊斯迈尔。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