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为什么不按真实历史写三国 从三国演义到三国志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为背景,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和经典情节。
但是,众所周知,《三国演义》并不是完全按照历史真实来写的。它的作者罗贯中在创作时,参考了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但也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艺术加工,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与正史有所出入。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罗贯中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和评价呢?
首先,罗贯中对三国人物有明显的倾向性。他把刘备、诸葛亮等蜀汉人物描绘成忠义仁智勇兼备的楷模,把曹操、司马懿等魏国人物描绘成奸诈残忍的反面角色,把孙权、周瑜等吴国人物描绘成狡猾多变的辅助角色。这样做既符合明代时期民间对于蜀汉复兴大业的向往,也符合当时及后期小说家追求戏剧性冲突和情感张力的需要。
其次,罗贯中对三国人物有较大的夸张性。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惜夸大其特点和能力,使得他们具有超乎常人甚至神话般的气质和魅力。例如,关羽单刀赴会斩颜良文丑、水淹七军退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壮举,在正史中都没有记载或有所不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草船借箭取得十万支箭、火烧赤壁扭转乾坤等智谋,在正史中都有其他因素或原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屠杀害怕自己反水而投降者(如徐州百姓)、杀害自己最爱女儿(如曹彰母)等恶行,在正史中都没有证据或有所虚构。
再者,罗贯中对三国人物有较高的艺术性。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仅注重其外在的特征和行为,也注重其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使得他们具有丰富的个性和鲜明的风格。例如,刘备虽然表现出了仁义之心和忧国忧民之志,但也暴露了他的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曹操虽然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气吞山河之势,但也流露了他的多疑残忍和心胸狭窄;诸葛亮虽然显露了他的博学多才和运筹帷幄之能,但也透露了他的孤高自傲和固执己见。
这样做既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和魅力。
同时,罗贯中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仅参考了《三国志》等正史资料,也借鉴了《三国志平话》等民间传说,甚至自己虚构了一些人物和情节,使得他们更加生动和有趣。例如,他创造了吴国太、孙尚香、黄月英等女性人物,增加了小说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他还虚构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经典战役和故事,增加了小说的戏剧张力和艺术价值;他改编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七擒孟获、司马懿兵不血刃灭诸葛亮等传奇事件和情节,增加了小说的想象空间和艺术效果。
最后,罗贯中对三国历史有较高的创新性。他在小说中不仅继承了前人,也超越了前人。他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参考了《三国志》等正史和《三国志平话》等野史,吸收了《乐府诗集》等文学作品和《晋书·王濬传》等传奇故事,但也根据自己的创作目的和艺术风格,对这些资料进行了选择、整理、加工、发挥等处理。他通过小说展现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他的小说中不仅创造了经典,也传播了经典。
《三国演义》在中国和世界上都有很广泛的读者和影响力。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被改编成多种形式,如戏剧、电影、电视剧、动画、游戏等。
罗贯中对三国历史有较高的价值性。他在小说中不仅展示了历史,也启迪了未来。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宝贵财富。
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文人草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