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立身处世怎么解释(你知道成语礼尚往来)

临近退休了,时间充裕起来了某一天头脑一热,我把家里书架上装门面摆放了20来年的线装版精编《四库全书》(经史子集)拿下来读了起来拜读完了卷一“经部”的“四书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后,又接着开始拜读“五经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了 先拜读完《诗经》和《尚书》以后,今天又开始阅读“五经篇”的第三篇《礼记》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成语立身处世怎么解释?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成语立身处世怎么解释(你知道成语礼尚往来)

成语立身处世怎么解释

临近退休了,时间充裕起来了。某一天头脑一热,我把家里书架上装门面摆放了20来年的线装版精编《四库全书》(经史子集)拿下来读了起来。拜读完了卷一“经部”的“四书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后,又接着开始拜读“五经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了。 先拜读完《诗经》和《尚书》以后,今天又开始阅读“五经篇”的第三篇《礼记》了。

何为《礼记》呢?

据有的专家学者说,汉代把孔老夫子当年编辑整理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说明。《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及其学生们的作品,并兼收了先秦的其它典籍。

还有的专家学者说,《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叫《大戴礼记》,共八十五篇本,在流传过程中有不少散佚,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叫《小戴礼记》,共四十九篇本,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我在阅读《礼记》首篇“曲礼”时,发现了成语“礼尚往来”就出自这篇文章的第四段落,如下:

【原文】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译文】

上古时期崇尚道德,后来讲究有恩必报。礼呢,崇尚有来有往,有去无回,不合乎礼;有来无往,也不合乎礼。人遵守礼就会安定,不遵守礼就会有危险,所以说,礼是不能不学习的。礼呢,讲究的是克制自己而尊重别人。哪怕是挑担的商贩,也必定有让人尊敬之处,更何况富贵之人呢? 若富贵之人还懂得遵守礼,就不会骄傲傲慢,也不会做放荡之事。若贫穷的人也懂得遵守礼,就会意志坚定,不易屈服。

我个人对上述原文段落中的“礼”字的理解,应该是现在人们常说的 “礼仪”、“礼节”、“礼数”和“礼貌”等含义。只不过到了现代社会,很多人或许已经忘记了当初先祖们原本想教导我们的“礼”字的原意和本意了,不知不觉地将其世俗化狭隘地理解为“礼物”了。当初的“礼尚往来”,一不小心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礼上往来”啦!

现在每逢节假日生日结婚日等重大节庆纪念日活动时,大家彼此都会赠送礼物以表达爱心和爱意,这都是人之常情。当然啦,即便咱们现在只注重“礼上往来”了,最起码这也属于先祖们当初在《礼记》里想要教导我们大家遵守的“礼尚往来”的一小部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