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打仗的真实场景(双腿健全的诸葛亮)

说起蜀汉丞相诸葛亮,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身上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分别是其忠心耿耿与足智多谋,被誉为一代忠臣名相和智者。唐朝的著名诗人杜甫就对诸葛亮十分推崇,写下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等诗句。

诸葛亮打仗的真实场景(双腿健全的诸葛亮)(1)

不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历史上却是众说纷纭。我们大众所熟知的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大部分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及后人根据《三国演义》而改变的影视剧。其中十分耐人寻味的是,为什么诸葛亮明明双腿健全,并没有缺胳膊少腿,却总是在打仗的时候坐轮椅上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诸葛亮唯独对轮椅情有独钟?他究竟是身患有不为人知的隐疾,无法长时间行走,所以以车代步?还是单纯只是不愿行走?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一、爱坐“轮椅”的诸葛亮

我们在《三国演义》之中,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关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描写。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是这样的:“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身长八尺指的是身高,在汉代一尺等于23.5厘米,八尺也就是188cm左右。

诸葛亮打仗的真实场景(双腿健全的诸葛亮)(2)

这个身高放在现在,也可以算是出类拔萃的了。再加上诸葛亮是面如冠玉,那就很符合现代审美的“小白脸”、“小鲜肉”,而且他的装束也是十分讲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形状打扮,也更突出了他智者的形象。

唯一比较奇怪的是,这么一个美男子诸葛亮,却总是喜欢坐轮椅。这一点我们在《三国演义》之中也可以找到。原来当初诸葛亮率军六出祁山,想要北伐中原的时候,都是骑乘着“轮椅”出行的,具体场景如下:

“只见门旗影下,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车中,纶巾羽扇,素衣皂绦,飘然而出。”

诸葛亮打仗的真实场景(双腿健全的诸葛亮)(3)

那么,诸葛亮究竟为什么经常会骑乘轮椅呢?其实,根据《世说新语》的相关记载,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诸葛亮所乘坐的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给身体有残疾的人所制的轮椅,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四轮车载具,名字叫做“素舆”。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经常乘坐“素舆”呢?这其实就涉及到蜀国所在的地理位置了。我们都知道,刘备当初是在成都称帝的,这才建立起了蜀国。蜀国的根据地也就是当今四川重庆一带。然而我们都知道,巴蜀地区的地理条件可是十分恶劣的。

诸葛亮打仗的真实场景(双腿健全的诸葛亮)(4)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在当年不就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巴蜀地区虽然被称为“天府之国”,但这只是相对于内部而言的,但是其与外部地区的交通却是十分艰难,道路无不是崎岖不平、泥泞难行的。这对于当时以步兵时代为主的战争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一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诸葛亮也是费劲了心思。比如他就发明了著名的木牛流马来运送粮草。

诸葛亮打仗的真实场景(双腿健全的诸葛亮)(5)

“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只不过,木牛流马也仅仅只是解决了粮草运输的问题,还有行军的问题没有解决。就连诸葛亮本人也不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你要他像其他士兵一样步行出蜀道,那必然是十分耗费体力的,稍有不慎,甚至会有危险。

诸葛亮打仗的真实场景(双腿健全的诸葛亮)(6)

而身为主帅,这一种隐患必然是要防微杜渐的,不然对整一支军队的军心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诸葛亮很清楚自己需要保存体力,时刻保持精力和清醒,所以他便改进出了这种轮椅,让侍从推着自己前行,以便自己可以在行军的途中保存体力,养精蓄锐以准备接下来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事。

这才是诸葛亮经常性选择乘坐轮椅的目的,如此一来可以完美解决他在长途跋涉中带来的体力消耗与精神折磨。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智慧也不仅仅是体现在计谋之上,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他也是十分看重的。

诸葛亮打仗的真实场景(双腿健全的诸葛亮)(7)

小结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大智慧值得我们后人去好好琢磨与学习,他不仅仅以一人之力支撑起了三国时期最为孱弱的蜀汉政权,而且就连行军打仗中的“轮椅”都饱含了大智慧。这实在是可敬可畏的人物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