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的父母怎么培养(成长型思维的父母)
魔女宅急便 侵权必删
父母爱孩子是恒古不变的事实,自孩子出生,我们就希望孩子好,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说的每一句话,传递给孩子的每一个信息,都将会影响我们孩子。
最后,又因为接受的信息,导致孩子如何看待自己。
这个信息,可能是成长型思维的信息,告诉孩子,只要你相信自己,不断地去思考去努力,就可以得到改变,未来也就会越来越好。
这个信息,也可以是固定性思维的信息,告诉孩子,无论你怎么努力,结果都不会改变,所以,未来你再怎么努力,你就这样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性思维,将导致孩子拥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前天陪大宝写作业,大宝一直抱怨题很难不好做,开始时,我总自以为是地说,这有什么难的。
孩子做错时,又指责孩子,这道题你是怎么做的,你到底用心思考没,你的心跑哪里去了?
从不去站在孩子角度考虑,也不曾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孩子,而只是一味地去指责孩子。
当了解成长型思维后,我先是肯定孩子当下的感受,告诉她,我理解,题的确有点多有点难。
接下来,给她讲绘本里的小黑猫学习捉老鼠的故事,开始也很难,不过最后经过它不断练习和坚持,最终成为捕鼠高手,又成为了强大的猫。
我说,那你呢?大宝说,那我像小黑猫学习,遇到困难不放弃,所以,后面她就算还觉得难,但还是勇敢地和我一起学习如何解答题。
不过陪伴过程中,我不再自以为是地一直给孩子各种意见,而是静下心来,拿个本子陪孩子。
看孩子做题时,感觉比较难的,我就也假装不会,和她一起做题,中间我会问这道题如何做。
孩子也不会时,我就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先算前面的会怎么样,这时,孩子就会主动去思考。
她做完后,我继续说,妈妈还不会,你教妈妈算一下,孩子听完,就特别开心地做起了老师。
把整个题,一步一步地全部给我算好,过程中还特别耐心地教我,还说,妈妈题是这样算的。
这时,我接着说,你看,开始你觉得题很难,但当你静下心来思考后,你就能克服难题。
所以,这不是你不会,而是你没有充分调动你的大脑,当你调动大脑思考和拓展自己时。
难题都会通过你的不懈努力,全部得到解决,所以,此刻我非常欣赏你能专注思考问题。
作为父母,千万不能盲目给孩子评价和贴标签,无意识的贴标签,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就像我,当我不再用固定型思维去引导孩子,而是用成长型思维和孩子沟通后,孩子不仅克服了难题,还懂得了,做什么都要不懈努力挑战。
而不是像开始一样,一提到数学,就不想写数学,还一直觉得太难了,甚至还想直接放弃。
孩子的情况,其实跟我当时的情绪以及引导,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引导的不同,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因为养育者对孩子说出的话,决定了孩子的方向。
我们要向孩子传递一个观念,未来你所有的成就和收获,都是需要你不断地投入努力才能获得。
《终身成长》作者也曾说:
为人父母,表扬孩子时,不应该表扬他们的个性特质,而应该表扬他们当时的努力和成就。
可见,父母对于孩子的正面引导,有多重要。
就像书中的案例,克里斯蒂娜是一名非常聪明的高中生,她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但一到考试。
大脑就会一片空白,所以,成绩总是不理想,父母怕她焦虑,就鼓励她,说,我们知道你很聪明。
下次你肯定就能考好,所以,你快别焦虑了。
实则,他们越这么说,克里斯蒂娜就越有压力,她会认为,我这么聪明,为什么就是考不好呢?
但如果换个方式引导,她的想法就会发生转变,例如,我们知道你掌握了专业的知识内容。
虽然考试还没有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但你能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我们依然为你感到骄傲。
因为聪明会让他们停止思考和努力,只满足于当下聪明的状态,甚至不敢去继续挑战未知。
但如果我们的引导,是告诉孩子,不管你想要什么,你都要敢于挑战和付出努力,才能得到。
那孩子就不会停留在固定性思维里面,一直不敢去挑战,而是觉得,我都已经这么好了。
如果我去做了,又没有那么好了,那怎么办,所以,我还是裹挟着自己,认命地做当下的我。
孩子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孩子未来人生中将会错失很多改变和成长自己的机会。
写在最后:
作为父母,当孩子犯错时,一定要给予孩子正面批评,而不是进行人身攻击,说,你怎么这么笨。
这样会给孩子的思维形成一种概念,我真的很笨吗?
相反,孩子做得好时,也一定要正面鼓励孩子,千万不要直接说,你真是天才,你太聪明了。
这样的鼓励,只会让孩子放弃努力,活在父母固定思维的评价里,不敢去继续挑战自己。
现在开始,一起努力做成长型父母吧,当你用成长型思维鼓励孩子时,你会发现孩子因你而骄傲。
作者介绍:
我是彤橦妈,90后二胎宝妈,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我这里经常分享女性成长及育儿干货。
关注我,育儿路上,陪你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