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茶词集成(对部分古茶籍内容的释译)

从唐代起,古人留下不少有关茶的描述或陈述性等记载,其中最有影响力和典型的就是陆羽的《茶经》对于这些古籍所述的“茶”,早该追根朔源,弄清其原本的真实面目,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历代茶词集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历代茶词集成(对部分古茶籍内容的释译)

历代茶词集成

从唐代起,古人留下不少有关茶的描述或陈述性等记载,其中最有影响力和典型的就是陆羽的《茶经》。对于这些古籍所述的“茶”,早该追根朔源,弄清其原本的真实面目。

清乾隆帝普洱茶诗《烹雪用前韵》首两句:“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椀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 首句的前半句是从普洱茶耐泡度、香气、滋味、咽感、体感等全方位坚韧、结实、浓严、柔美、解渴的力度。对后半句的“清标”一词,笔者曾误解为“清远居士李白”是错误的。它实际含义应是“以清明前后为标准的春茶”。以此为标准,与普洱茶相比,不足以夸赞“雀舌”茶。“清远道士”并非李白。是嘲笑曾经夸赞过“雀舌”的人没喝过真正的好茶。次句的前半句又用比喻以夸赞普洱茶为“金茎露”,是因炒青的普洱茶的正熟时的茎梗标准色泽为纯净的金黄色,这是好的普洱茶的滋味和气味最绝妙的标准;后半句说唐代最擅长“品泉”的茶圣陆羽,如若得知或尝到这“椀”称得上“金茎露”的普洱茶的美味,也应该深感自我惭愧和拙劣,又奚落李白。不光夸赞了普洱茶,还嘲笑历史上的一群茶人,以突显自己所获和所喝的好茶的无以伦比的品质高度,自感所喝茶味的层次和惬意感及自豪程度上都到达最高峰顶的程度。这或许就是清王朝斜跨数千里以至几万里,花大力到偏远西南山区铺设“青石板马道”,并到西南“古六茶山”征收“贡茶”和“官茶”的根本原因吧!

宋代黄儒《品茶要录》等古籍也载:“昔者陆羽号为知茶,然羽之所知者,皆今之所谓草茶。”其意思是:昔日人们都误以为陆羽懂茶,然而陆羽所知的,都是今所说的‘草茶’(即草本植物为原料的‘茶’),不是木本的明、清真正通常饮用茶。

宋代人对陆羽的这个评价,是否冤屈了陆羽呢?

宋代王楙《野客丛书》载:“世谓 ’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荼有数种,非一端也。《诗》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者,乃苦菜之 ‘荼’,如 今苦苣之类。《周礼》:’掌荼’、《毛诗》’有女如荼’ 者,乃苕荼之‘荼’也,此萑苇之属。惟荼槚之‘荼’,乃今之‘茶’也。世莫知辨。”这就是说,唐、宋时和其以前的“荼”中,多数以多种植物为原料,比如“苦菜”、“掌荼”和“苕荼”等。只有以“槚”为原料的“荼”或“茶”,才是现今通常的生活饮用之“茶”。

唐代陆羽《茶经》描述“茶树”是“树如瓜芦,叶如栀子”,后面的话语所说的“特征”是多种植物的特征,无法判定指的是什么植物。但“如瓜芦”的“树”,绝对不是真正的生活饮用茶树。真正的茶树表面上从树干到叶、花、果都像瓜芦,实际不像。瓜芦皮较厚,多棚状,树干臃肿;茶树皮薄,显干老而精瘦,更似紫薇木。

这个答案解释了众多唐代到清代的古茶籍(包括医药典籍)每提到“茶”这种物品,都是称“茗”或者“茶”,从来不称“选”(遄)、“荈”和“槚”的原因。因为“选”实际是“遄”的字形的讹误,“遄”又是“荈”的同音异字,实际就是指“荈”。而“槚”则理应就是源自“蜀西南”即滇南的“蔎”或南越范围的“设”,异字表示同音同义。

清《普洱府志·卷八·物产》把茶树描述为:“茶,产普洱府边外六大茶山。其树似紫薇,无皮,曲圈而高,叶尖而长。花白色,结实圆勺如榈子,蒂似丁香,根如胡桃。土人以茶果种之,数年新株成,叶极茂密。老树则栲多瘤如云雾状,大者制为瓶,甚古雅;细者如栲栳,可为杖。”这段话,准确地描述出了茶树的树干“似紫薇木”,皮很薄,坚硬结实,干老而精瘦;茶树类型“拳曲而高”,也就是易高而不易粗大,是乔木类,生长缓慢;茶树的老态特征“多瘤如云物状”;茶树的叶片特征是“尖而长”,中柳叶或小叶种类。“栲栳”并非某些人所谓“形状像斗的编织容器”,而是指用来编织这类容器的那种木质细密而坚硬,枝条舒展、较长、匀称、柔软的树木,称为“栲栳木”。它产地的人们常用它的枝条编织箩、筐、笼等容器,又将这类容器称为“栲栳筐”等,并统一简称为“栲栳”。因先前有人解释错误,就相随而错。不可随便盲信前人的解释,尤其廿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人,心性浮躁,思维逻辑不严谨,其言未必可信。其余花、果特征,相似者较多,不足以作为判别依据。

清道光《普洱府志·诗选》:许廷勋普茶吟:“山川有灵气盘郁,不钟于人即于物。”山川富有灵气,盘绕郁积;不钟情于其人而钟情于其物(所产茶)。“蛮江瘴嶺剧可憎,何×灵芽出岺尉。”蛮人区域的江水与山嶺都多瘴气,非常可憎恨,可是真正茶叶“灵芽”却出产于这样的山岭。“茶山僻在西南夷,鸟吻毒×纷轇轕。”真正的茶山在偏僻的西南夷地,入茶山的人群就像“鸟吻毒×”,纷乱错杂、拥挤。“岂知瑞草种无方?独破蛮烟动蓬勃。”谁知以往内地的“瑞草”都种植无方?惟独打破蛮烟之地,茶业活动欣兴蓬勃。“味厚远异日浊气,香清不数蒙阴窟。”普洱茶的滋味浓厚度远远异胜于浙江的“日浊(祝或铸)”茶之厚度;香气的清新度也数不上内地有名的石窟“蒙顶”茶。“始信?到有佳人(坡诗茗似佳人),岂必赵燕与吴越。”这才开始让我深信如美女般诱人的茶品,何必非要赵国、燕国、吴国和越国的地域的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