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霜化为露(露气寒凝为霜)

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记者采访了市著名民俗学者刘百灵,请他来讲讲关于寒露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寒霜化为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寒霜化为露(露气寒凝为霜)

寒霜化为露

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记者采访了市著名民俗学者刘百灵,请他来讲讲关于寒露的故事。

1 “寒露吃糕”,寓意步步高升

刘百灵说,寒露是秋季第五个节气。寒露时节,随着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势头逐渐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速度加快,有的地方开始出现霜冻。我市也步入深秋,这个时节已经是一番“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寒露的记载有:“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古人又云:“寒者,露之气,先白而后寒。”由此可见,“寒”是表示寒露时的露水更浓,天气也逐渐由凉转寒。

我市栾川县的“农历二十四节令”中有当地“寒露吃糕”的习俗,说的是在栾川等豫西山区一带,在寒露当天,山民们会蒸杠子馍(又称糕),因为“糕”与“高”同音,寓意为吃糕登高、步步高升。当地还有“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的说法。

2 “宾雁”往南飞,菊花傲然绽放

寒露的候应是“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大雁属于“知时鸟”,或称为“候鸟”,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因为大雁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较明显,“热归塞北,寒来江南”,《礼记·月令》中多次以鸿雁之飞作为时间信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意思是说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将每年农历八月先飞回南方的大雁叫作“主雁”,将农历九月飞回南方的雁称为“宾雁”。所以,寒露的这一候应叫作“鸿雁来宾”。

“雀入大水为蛤”是个古老的传说。古人观察到寒露后雀鸟似乎消失不见,海中的蛤蜊却很多。雀鸟的羽毛和蛤蜊的纹路很像,因此古人就认为雀鸟是为了逃避寒冷而躲进大海变成了蛤蜊,这可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误会了。

“菊有黄华”指的是菊花。古人用字“华”同“花”,菊花以黄色为正色,故它的别名为“黄花”。在“寒露百草枯”的时节,菊花却不畏寒冷,傲然绽放,因此菊花也成了国人心目中坚强、不畏权势的象征。

3 秋高气爽适合秋耕,露水勾起无限诗情

刘百灵说,寒露是一个反映天气变化特征的节气。作为深秋的节气,寒露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我们的先人在一年四季农业生产活动中,根据二十四节气进行播种、管理、收获和储藏。

寒露时节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率最高的节气,素有秋高气爽之称。此时适合秋耕秋种,正所谓“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适时”。这时耕地好处很多,农谚说“犁地过冬,虫死土松”“八月寒露种在后,九月寒露种在前”“秋分种川,白露种山,寒露完,夹河滩”。

另外,深秋的露水和落在草上的春雨一样,往往都是文人墨客借景抒情的意象,盈盈的露水勾起了诗人们无限诗情。和洛阳颇有渊源的白居易,曾在《池上》一诗中发出“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的慨叹。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在《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中写道:“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寒露时节,诗人在庭院中感叹秋日漫漫,身上的衣服也感觉单薄,这个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于是不禁生出“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的怀念之情。

这个时节,也许很多人会同王安石一样想念亲人或者友人,也愿牵挂之人珍重,好待来日相见。

来源: 洛阳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