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划归济南哪一天(莱芜划归济南有那些影响)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 文/豆子】
莱芜归济南,很早就有端倪。
当时莱芜因为第二产业发达,由莱芜市政府和莱钢集团共同向省政府提交报告,1992年从泰安市分出去,独立成一个小个体,迁入了上百名干部。干部们开会的时候,就说莱芜与其他地级市相比,体量有点太小了,在钢铁产业发达的八九十年代还可以。但步入21世纪就垫底了,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抱济南的大腿,这就是所谓的“济莱一体化”。
济南刚好需要扩张。济南吞并周遭,先前就有个例子,那就是章丘。章丘在民国时属于泰山专区,到五十年代归给淄博,随即又划给泰安专区,58年撤出泰安,属于济南市,61年又归给泰安,79年复归济南。莱芜则是92年以前属泰安,后独立,现今为支援经济圈建设,划给了济南。
为什么这么做呢?
其实就是上级要求济南“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原经济区等战略规划中”,又要建设“省会经济群”“一小时经济圈”。
相比较而言,德州的齐河似乎更适合划归济南,距离相更近,也曾一度属于济南。从地图中我们也可以一眼看出,齐河与莱芜,同济南的地域远近。
但是这事儿,“主要因水利问题没有干成”。“1989年,济南市提出将齐河、济阳两县划归济南时,德州市以两个干渠对德州农业用水关系重大为由,坚决不同意调整,为适应济南市扩大市区的要求,省里最后只好将德州市的济阳、商河两县划给了济南。”济南是很想要齐河的,济南的扩张需要地面,需要地方协作,但是你不能把好东西全都拿走,最终德州给济南塞了济阳和商河,也算是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商河人自己说:当年济南向德州要经济最好的临邑和齐河,德州不愿意,但还不能不给,就给了最穷的济阳和商河。
济南要想形成一个经济圈,或者要提高所谓的“首位度”,依然需要拓展和协作,这些年来,莱芜经济受钢铁行业整体下滑影响,在发展上遇到了瓶颈,可以说十分困惑,一直对济南投怀送抱,济南也就顺势将其拿下了。济南东侧,一曰章丘,一曰莱芜,章莱之间,期待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纽带,金就来了。
省城资源倾斜
我们再看莱芜归济南后的影响,因为交通上距离较远,并起来以后,先前的路还是先前的路,并不见得会更方便,所以一定是要修造一条高铁的,否则归并对民间来说,除了让房价涨涨,过过嘴瘾以外,毫无意义。为使“章莱高铁”得以实现,莱芜需修建一条贯穿章丘和济南的高速铁路。以前的莱芜,没有直通济南的铁道,只有一条铁皮列车通往泰安,还是从淄博过路的,票价三块五毛钱。多少年前人们就在喊“要致富,先修路”,所以这一计划必须尽快实现。以前一到三小时的车程,届时二十分钟就能完成。
济南:在莱芜建设副中心
山东省一直在强调“新旧动能转换”,实际上就是把比较耗费能源、未来终究会被淘汰的旧产
业,转换为高新技术产业。莱芜市因钢之盛而生,因钢之衰而死,脱掉钢铁时代给予的那些年的好处,就算彻彻底底没什么负担了。届时省城迁移出来的产业,以及新引进的需占地的新产业,会优先分配给本市的县下。在之前的多次会议中,班子一直在研究一件事,即济莱的同城化。同城既包括交通上的高速通联,还包括要把莱芜建设成为济南都市圈中,承接产业转移、减少省会压力的省会副中心。说白了,就是济南市内不要的,但又舍不得割给别人的,就给莱芜。同时新产业中,不适合在市内建设生产的,也分配给莱芜。
莱芜本身有钢铁优势,接下来发展的方向在多次讨论中已经敲定:打造一条从“钢铁”,到“汽车零部件”,再到“整车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也就是说,莱芜接下来的产业转型,是从钢铁转移到汽车生产,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改变山东强省弱省会局面:我和莱芜都强了
济南在山东省没什么首位度,连老二都不是,可一旦吞并莱芜,即可超越烟台,在人口和经济上,以数量胜上一筹。莱芜本身是垫底的,本市市民对其信心也不大。至于济南,因为各方面包括格局的原因,汇集于此的人都颇有些微言。一是济南让人看不出有什么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二是干什么都慢几拍,一些刚需的基础建设比较落伍。现在把莱芜并了,显示出济南对于省会建设是有动力和想法的。
山东和其他省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各市发展比较均衡,没有任何一方能一家独大。济南以吞并周遭的方式在数据上往上走是其次的,最主要还是想连带周遭合作共荣。国家在山东中部需要一个经济圈的目的是很明显的,可如果这个中心点对人才和产业的吸引力不足,一切发展就都是妄想。省会首位度高,对省会本身是有极大的好处的,对全省其他地方则未必。山东虽然没必要和其他省份一样追求省会首位度,但“让济南带动一下,大家都往上走”,还是很有必要的。
莱芜人和济南人一样,生性幽默,相比较而言,莱芜人的幽默总有自嘲的意味。莱芜有一首著名的歌曲,叫《二妮子》:“有一个闺女长滴真俊吧,莱芜滴莱芜滴口镇滴,她娘打小叫他二妮子,批拉批拉去赶集。”唱这首歌一定要用莱芜方言,才能觉出它的幽默。对于莱芜并入济南,莱芜人如此说:“莱芜归济南以后,莱芜人什么都没干,就从全省经济倒数第一的市民,变成了全省正数第二的省城人。”
简而言之,都强了。(口镇微笑)
莱芜老百姓:还是得过好自己日子
莱芜因其强而脱离泰安,因其弱而划归济南。对莱芜老百姓来说,你就算是变成济南人了,日子还是得照过。不会因为你91年出生的时候是泰安人,19年的时候成了济南人,个人就怎么不一样了。莱芜本身的特点,即是旧动能没落,而新动能还未落定。倘使自身不去发展点什么,归入济南后,至多也就会有大批莱芜人搬迁至济南东,而对本地居民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人是得挣日子的,日子过不好说别的没用。别介到时候都知道归入济南了,什么便宜都没沾到,唯有房价开始突突往上涨。
说难听一点,即便是并入济南,这个地域本身经济太差,济南也会放弃对其扶持。商河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130多个县区经济,常年倒数前十,但它也是属于济南的。并入济南以后,带来的是房价高和消费高,但居民工资却低得可怜,以至于有些往外驱逐人才的意思。所以莱芜的并与不并,除了坐等扶持,还需要依靠自身的产业机遇。并入的好处,就是能有政策、资源的倾斜,但如果死活顶不上去,说放弃也就放弃了。
莱芜转型关系到莱芜百姓的生存
莱芜的先天较好,经济体量论大市,虽然全省最小,但如果作为县区,则是十分好的。成为济南的区后,向省城要政策、要资源,相信会比以前好过,这需以一个精干的领导班子为基础,不成功,便成仁。倘使在这种最为关键的转型期搞砸了,不仅关系到济南大省会策略的失误,还关系到莱芜本地百姓的幸福感。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个第二产业起家的城市,待第二产业衰败却没有合适的转型,那么这一整座城市都会变为鬼城——没有什么产业,经济也不行,人口往外流失。玉门就是一个例子,21世纪以前,玉门因为倚仗石油产业而腾达,21世纪初,玉门面临着石油枯竭的尴尬,原本13万城区人口,迁移到最后,只剩下2万多人。老城变成空城,工厂倒闭,房屋空虚,这种情况,在莱芜的某些地方正在上演。因此,全然依靠单一的钢铁行业,风险实在是太大了,把济南的部分产业迁移到莱芜,绝不能说是“不要脸不要的就给俺”,也并不是说“其实根本就对普通百姓没什么影响”。需知莱芜如果不增添新项目,最终是一定会变成空壳的鬼城的,这不仅是在中国,在日本也有太多例子。
所以,国家振兴各地经济,以点带面,也是为了能让全国的经济有一个良性发展,不使两方荒废资源。可以预见的是,莱芜归入济南,想要协同发展并展现勃勃生机,需要一定的调整、适应时间,不会是那么快就见到疗效的。希望莱芜能够在接下来的时代,重振当年钢铁时代的雄风,与章丘并驾齐驱,政经双胜利,文体两开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