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七绝(宋朝一僧人孤篇传世)
在诗歌江湖中,各个门派都有大神,他们留下太多诗词佳作,给我们留下丰盛的文化大餐。
白云苍狗,漫长的岁月中,有太多诗词湮没于历史尘埃中,所以我们翻开诗人介绍时,有些诗人名下的作品非常少,有的只有一首作品,但是也不影响这类诗人就着“孤篇”出道,流传千古。
而在这些名留千古的诗词之中,有一些创作者在当时并不是传统的文人墨客,例如一些隐逸的道士,佛门的僧人,青楼的女子,都常有好诗出现。

例如写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作者就是唐朝禅诗黄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歌妓杜秋娘所写。
今天长风给大家分享的诗也是一首南宋时期一位僧人所作,这位僧人名下只有一首诗传世,但就是凭借这唯一一首好诗,他扬名天下,成为了当时有名的诗僧,流传至今。
这一位僧人叫志南,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志南的生平不可详考,他也仅有这一首诗存世,连诗名都没有,就叫绝句。
但就是这短短的一首诗,把志南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所以说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影响深远,至今读来仍令人赞叹不已。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意简译: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拴好小船,拄着拐杖走过了小桥,悠然自得地欣赏这一片美丽的春景。
细雨轻柔,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娇艳的杏花上,给花儿又增添了几分灿烂。微风吹到了脸上,已经不再寒冷;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动人。
这首诗用字短小简洁、自然流畅,营造的诗风恬淡自然,读来朗朗上口,有着清新明快的感觉,同时又充满了绝佳高远的意境。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开头的两句,交代了诗人的行踪,“短篷”是指有篷的小船,诗人摇着短篷到一棵古木旁边,系船上岸,拄着藜做的拐杖过桥东那边。

这两句看似平淡,但给读者呈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山有水,有浓荫蔽日的参天大树,有婉然曲折小河边,把小船系在河边树下。
“系”是唯一一个动词,说的是这只小船用缆绳拴在河岸边的一棵树上,画面反而呈现出一种静态美。
“杖藜扶我过桥东”这一句明显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藜杖人格化了,把藜杖写成是一位和诗人同来春游的朋友,一位值得依赖的心思细腻的朋友。“杖藜”搀扶着诗人悠然而行,一路赏春游春,谈笑风生,这又是动态的画面,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春雨,叫杏花雨;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这里表示春风春雨。
漫步前行,此时春雨绵绵,如丝细雨落在了他的衣襟之上,却不以为然,春风吹在脸上,已经感觉不到寒冷了,映入眼帘的是绽放的杏花,婀娜多姿的柳树,这春天的美景当真惹人心醉。
沾衣欲湿,而其实衣裳并未湿透,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又暗表被春雨滋润过的的杏花,更见诗人体察的精微,描摹的细腻。
不寒冷的春风,搭配着舞动柳条,又从侧面写出了春天的朝气蓬勃,这次春游的惬意。
“欲湿杏花雨”、“不寒杨柳风”这是诗人的春游真真切切的感受,也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南宋志南僧人的这首七绝,全诗清新惬意,诗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将老者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写得是淋漓尽致,把看似很平常的事物,描绘的活灵活现。
这种极平常的景物中写出了一种特有诗趣,让读者进入了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因此受到不少人的热捧。
即便是到了现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还常常被人引用,而作者志南也凭此七绝名诗而一诗封神,得以名留千古!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