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ⅱ(34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开始实施准备已久的"巴巴罗萨计划",300万德国军队在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脉之间1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发起了猛烈攻击,苏德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莫斯科保卫战ⅱ(34莫斯科保卫战)(1)

德军以闪电般的进攻势头,迅速深入苏联领土,至8月上旬已攻占通往莫斯科的重要据点斯摩棱斯克,9月又占领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和乌克兰首府基辅,并立刻集中兵力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起进攻。然而,希特勒没有想到的是,英勇的苏联红军在朱可夫、科涅夫、列柳申科等将军的指挥下顽强抵抗,终于在莫斯科挡住了德国的进攻,德军不得不节节溃败,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在冬季来临之前占领莫斯科,反而伤亡损失惨重。

尽管此前德军已经在与英国的不列颠之战中遭受挫折,但莫斯科保卫战才真正终结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美梦,是德国第一次重大的战略性失败,也开启了德国法西斯走向灭亡的开始。人们不禁要问:战无不胜的德军为何在莫斯科突然变得无能为力?是哪些因素导致希特勒"梦断"莫斯科?本期就跟您聊一聊这场终结希特勒"闪电战"神话的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ⅱ(34莫斯科保卫战)(2)

在苏德开战之前,希特勒曾仅用两个月的时间,扫平了欧洲六个国家,且从未遇到过对手。由此,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他放出狂言,要在六周内拿下苏联,让这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从地球上永远消失。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集中了19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由于苏联战前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顺利突破苏联防御,直趋莫斯科,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

莫斯科保卫战ⅱ(34莫斯科保卫战)(3)

然而,战事并未能像希特勒预言的那样发展,苏联很快就进行了全民战争动员,调集大批红军奔赴前线,投入到积极防御的战斗中,莫斯科市民均被发动了起来,修筑防御工事保卫首都。德军在进攻途中遭到了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到了10月份,德军已逐渐陷入困境,在苏联红军战士的坚守下,德军始终未能有所突破,反而逐渐被拖入了消耗战的泥潭。进入11月后,莫斯科严冬降临,气温寒冷、路面积雪,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且没有冬季严寒气温下作战的充分准备,只能疲于应战。希特勒只好命令部队转入防御,他甚至免去了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的职务,由自己亲自兼任陆军总司令,并发布命令说,每个人都应该站在现在的位置上打回去,绝不允许后退。由于希特勒的一意孤行,德军精疲力竭、损失惨重。

1941年12月5日,苏联转入战略反攻,此时德军已经是疲于应战,占领莫斯科的企图越来越不可能实现,最终被苏联红军赶到了远离莫斯科100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区。德军在这场战役中遭受惨重失败,共损失兵员90余万、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多门,装甲车2300多辆。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从此破产,是二战中纳粹德国在横扫欧洲战场上遭遇的第一次大失败。自这场战役之后,德军再也没能恢复元气,并逐步走上了衰亡之路。

莫斯科保卫战ⅱ(34莫斯科保卫战)(4)

德军之所以在苏联战场遭受重创,首先与希特勒的指挥错误是分不开的。从1939年德国开始实施"闪电战"后,灭波兰、占北欧、陷西欧,一路所向无敌,不到一年时间,整个欧洲大陆除了几个中立国之外,只剩下西线孤悬海外的英国和东线广袤无垠的苏联。尝遍了"闪电战"甜头的希特勒,在对付接下来的两个"硬骨头"时,仍然希望速战速决。

莫斯科保卫战ⅱ(34莫斯科保卫战)(5)

为了避免东西双向作战,希特勒计划先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1940年8月,德国法西斯动用2600多架飞机不分昼夜地对伦敦等重要城市、交通线和军事设施狂轰滥炸,妄图通过空中打击迫使英国求和。可是英国军民在丘吉尔的带领下,同仇敌忾、奋勇反击,使德国空军损失惨重,希特勒妄图短期内迫使英国投降的战略图谋未能实现。此时,希特勒已经在秘密进行对苏作战准备,他认为英国在遭到德国空军多次轰炸之后已经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对德国没有任何威胁,他同时也认为,苏联此时仍然遵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规定,对苏发动闪电进攻具有出其不意的突然性、胜算更大。

总之,在英国仍然没有放弃抵抗、因南斯拉夫问题拖延了战事准备、未争取日本等盟国有力支援的情况下,希特勒不顾其他一些将领的缓战建议,以目空一切的姿态贸然发动了对苏战争,犯下了战略性的决策失误,导致德军兵力不得不分散在东西两线,致使英国对德军起到了巨大的牵制作用。

莫斯科保卫战ⅱ(34莫斯科保卫战)(6)

其次,苏联的战场环境也是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先说天气因素。当时,德军严重缺乏冬衣、皮靴、棉帽,运抵前线的冬装仅够部队1/10的人员使用,许多德军就在雪地中被冻死,数以千计的坦克、大炮和车辆因严寒而无法使用,悄然无声地被淹没在茫茫白雪之中。据统计,整个莫斯科冬季战役,德军非战斗减员50余万人,其中冻伤达到22.8万人。

莫斯科保卫战ⅱ(34莫斯科保卫战)(7)

再说后勤补给。由于希特勒在苏联继续推行闪电战术,开战之初,德军只准备了三个月的汽油储备和一个月的柴油储备,及至莫斯科战役时期,燃料储备已经耗尽。而德军深入苏联,战线拉得过长,苏联铁轨又与德国规格不同,致使德军的食品、弹药、燃料及冬装等物资难以快速运输到前线部队,一些德军将领反映:"在冰天雪地里,所有部队都忍受着极其困难的物资缺乏困难......因为没有燃料,卡车无法前进......"而实际上,影响卡车无法前进的,不止缺乏燃料,苏联每年10月份的雨季造成的道路泥泞,也使德军的运输车辆在前线动弹不得。

德军将领库特.冯.蒂佩尔斯基希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回忆到:"⋯⋯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每门大炮得用许多马队来拉才能前进。所有车辆都陷在泥坑里,一直陷到车轴部分......沿公路运动已不可能,泥泞粘住了脚,粘住了马蹄,粘住了马车和汽车的车轮......进攻停下来了⋯⋯"泥泞的到来使德军的装甲、摩托化部队几乎丧失了机动性,每小时仅以几千米的速度推进,大量作战物资无法有效运抵前线......

莫斯科保卫战ⅱ(34莫斯科保卫战)(8)

另外在战法上,希特勒也没有做出最佳选择。当时,德军统帅部不是没有预估到进攻莫斯科的困难,那么为什么即使冒着泥泞和严寒的危险,德军还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莫斯科呢?这主要是因为希特勒急于抓紧时间以便尽快结束双线作战的局面。这种战术战法,无疑是犯了兵家之大忌。

莫斯科是苏联首都,是其最重要的工业区和交通枢纽,如果莫斯科被德军占领,就意味着苏联决定性的失败,德军也认为取得对苏作战最快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攻占莫斯科。由于基辅战役使德军的进攻推迟到了秋冬季节,如果希望不受天气影响,那就必须等到来年春夏,而这意味着苏军将有大半年的时间用于训练和调集部队,并加强防御工事,甚至反击德军。而且,这么长时间的等待,德军也担心到了第二年英国必然已经恢复了作战能力,到那时德军处境会更加困难。因此,德军统帅部才选择了不惜代价,坚持要在1941年冬天攻占莫斯科。

莫斯科保卫战ⅱ(34莫斯科保卫战)(9)

然而,致命的错误是,如果进攻和占领无法避免的话,那么德军进攻莫斯科,正是苏联所想要的,因为相比之下,苏军在莫斯科有相对充分的防御准备,而且德军攻占莫斯科,一路摸爬滚打,在远离本土的陌生战场作战,即使德军不惜重大损失夺取了莫斯科,也未必能及时补充给莫斯科足够强大的防守,苏军仍然还可以在其他大片的国土上整编部队,很快恢复对莫斯科的控制权,因此,德军在莫斯科的失败,是希特勒战略战术双重错误导致的必然结果。

当然,关于德军为何会输掉这场战役,并不止前述这些原因,许多方面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由希特勒德国发动的这场战役,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受到苏联人民、苏联红军不屈不挠的抵抗,他们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以坚韧不拔的英勇气概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打败了德军上百万的精锐部队,谱写了值得称颂的战斗凯歌。

莫斯科保卫战ⅱ(34莫斯科保卫战)(10)

1941年11月7日,苏联如期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阅兵式。当时,纳粹德国的军队已经在挺进莫斯科的路上,苏联已经处于巨大的战争威胁之中。但是,为了提升国民及军队的士气,斯大林仍然决定在红场举行阅兵典礼并发表了著名的宣战演说,他说:"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到入侵......全体苏维埃公民和军队,都要不惜用尽每一滴鲜血,来保卫属于苏维埃的土地和村庄!"。这毫无畏惧的英雄主义宣言,至今仍然激励和鼓舞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以绝不屈服的顽强战斗去勇敢面对强敌的入侵。

参考资料:

吴荣华:《功亏一篑:莫斯科会战德军败因之我见》,《海陆空天惯性世界》,2017年第4期

魏庆:《莫斯科保卫战——苏军靠气象武器击败德军》,《科学大观园》,2015年第1期

徐云庆:《德军的"第一次重大失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6期

张志刚:《德国"闪击战"的第一次失败——斯摩棱斯克之战》,CNKI:SUN:ZSLL.0.2006-06-018

陈渠兰:《"巴巴罗萨计划"的前因后果》,《决策与信息》,2015年第5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