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鹊桥仙纤云弄巧)(1)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鹊桥仙纤云弄巧)(2)

【解析】作者概况:秦观(1049——1100),初字太虚,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累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后,坐党籍,累遭贬谪。少游诗赋文词兼长,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称“苏门四学士”。苏轼称其赋“有屈宋才”;王安石赞其诗“清新婉丽,有似鲍谢”;其文被誉为足与贾谊、陆贽争短长;其词声誉尤高。他冶《花间》、柳永为一炉,又能自出清新,独具一格,因而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宋张炎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渣,久而知味。”夏敬观说:“少游词清丽婉约,辞情相称,诵之回肠荡气,自是词中上品。”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鹊桥仙纤云弄巧)(3)

词句理解:①纤云弄巧:《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小说》言织女“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纤薄的秋云变幻出奇妙的花样,似在展示织女的机巧。②飞星传恨:意思是说牵牛因分离而表露出愁恨。飞星,指牵牛星,夏末秋初,其光彩异常明亮,与织女星看起来最接近。③银汉迢迢暗度:意思是说织女悄无声息地渡过宽阔遥远的银河与牵牛相会。银汉,即银河。迢迢,遥远。暗度,无声地渡过,即偷渡。④金风玉露:秋风白露,代指秋高气爽,易观二星。⑤忍顾鹊桥归路:不忍回看归去的路——鹊桥。忍顾,不忍再回头去看。鹊桥,传说织女七夕渡银河,使鹊为桥。⑥朝朝暮暮:意思是时时刻刻相互厮守永不分离。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鹊桥仙纤云弄巧)(4)

内容理解:天上纤细的云彩,不时变幻出奇妙多姿的花样,仿佛在展示织女的灵巧;星空熠熠闪烁的光芒,不断穿过浩瀚的银河,好像在传达牵牛的离恨;经过了一年漫长的等待,织女急切而无声地渡过宽阔遥远的银河,与牵牛相会了。在这秋高气爽、白露玉润的夜晚,仅仅一次甜蜜的相会,便足以胜过人间世俗无数次的幽欢。那缠绵的情意,就像水一样温柔;那美妙的欢会,犹如梦一样迷离;此时此刻,怎么忍心再回头看那将要归去的鹊桥啊!其实,两个人的感情如果天长地久,又何必在乎时时刻刻地长相厮守在一起呢?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鹊桥仙纤云弄巧)(5)

评析: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流传千古,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数不胜数。但是,能与秦少游这首脍炙人口的《鹊桥仙》相媲美的,却是寥寥无几。

相传天上绮丽的五彩云霞,便是由织女的巧手织成,因而民间有七夕陈设瓜果向织女乞巧的风俗。词上阙的议论是说相会的可贵;下阙的议论是说分离也无妨。前后遥相呼应,叙议相间,使本词具有一种连绵起伏的情致,这也是这首词在结构方面的巧妙可取之处。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鹊桥仙纤云弄巧)(6)

词咏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描写的是神话题材,词人从广阔的天宇中捕捉形象,如“纤云”“飞星”“银汉”“鹊桥”,增加了作品的神话色彩;对这些形象又融入极其浓厚的主观色彩,如“弄巧”“传恨”“暗度”,起到了借景抒情的作用。句句写天上神仙——牛郎织女,却又句句在写人间,写作者自己的情怀,写他本人对忠贞爱情的歌颂,对庸俗的男欢女爱的否定。仙凡贯通,天人交融,既有神话传说神秘美丽的色彩,又有人间烟火气息,就事微挑,追情妙绘,极其自然。

也有评论家认为,这首词是秦观有所寄托而作。根据作者的仕途坎坷经历以及“诗言志”等情况来看,这个猜测也不是什么空穴来风。本着说术自由、百家争鸣的原则,文以载道也是正路!否则,反而到显得是在无病呻吟了!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鹊桥仙纤云弄巧)(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