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快递现场管理的诀窍和步骤(物流高峰带来快递包装堆积)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近年来,电商平台、快递企业及专业的回收公司都在快递物流包装的绿色环保上做了不少文章。比如,有企业采用了物流主动回收的生鲜箱、循环包装来实现配送;有快递公司推出可以重复使用的PP材料(聚丙烯)快递箱;在一些城市,还有鼓励用户送回包装获得积分、小礼品的活动,以培养新的使用习惯……快递包装的循环回收目前发展如何?大面积推广需要从哪些方面破题?

可循环快递箱更节能环保

专家:要培育电商与消费者使用习惯

南京市民王先生因为工作原因要经常快递商品,最近他在家附近的快递网点发现了一种新的可循环快递箱。“这个循环箱挺好的,正常收费跟平常用的纸箱一样,但是这个要比纸箱坚固,而且还可以循环使用,又节能环保。”

物流快递现场管理的诀窍和步骤(物流高峰带来快递包装堆积)(1)

可循环快递箱与平时的纸箱不太一样,它的外壳要坚硬许多,开口处用魔术贴粘合,通常可循环使用70次以上。江苏某速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世里表示,降本增效的同时,这种箱子也更加安全环保。“它是全PP材料,整箱材料97%以上可回收,覆盖全国170个城市。2022年预计保有230万个循环箱,预计循环次数达到3800万次。”

除可循环快递箱外,“绿色包装”正以更多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身边。有用户发现,近几年来,一些平台在配送生鲜食品时,不再是通过清一色的白色泡沫箱保温,而是使用可以回收的保温周转箱来实现货物配送。例如,很多消费者都见过蓝色的生鲜保温周转箱。如果不能面签,用户将货品取出之后,将空的周转箱放到原处,之后快递员会再来取走,以此循环使用。

物流快递现场管理的诀窍和步骤(物流高峰带来快递包装堆积)(2)

△生鲜周转箱

数据显示,每个生鲜保温周转箱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半,平均单箱使用次数130次。仅2021年一年,使用循环保温箱就达6000多万次,这一过程中,可以减少消耗一次性泡沫箱6000万个,减少一次性冰袋约6万吨,减少干冰使用约3万吨。

改变快递箱的材质,推广循环使用,只是“绿色包装”的一个环节。在业内人士及专家看来,培育两端——即电商与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会长徐勇介绍说,我国的快递业务结构当中,80%以上是电商快件,由快递公司提供的包装箱不到5%,“大部分是电商来提供,还有一些用户自己提供的包装箱。它的源头是在电商。”

物流快递现场管理的诀窍和步骤(物流高峰带来快递包装堆积)(3)

△可循环快递箱

倡导原箱发货减少包装

鼓励消费者完成包装的回收利用

目前多个电商平台已尝试与商家合作,倡导原箱发货来减少纸箱、填充泡沫等物品的使用。比如,有消费者发现,今年“618”期间,一些类似牛奶、饮料等本身有较为完整和坚固的包装箱的产品,快递时不再加用新的包装了。

物流快递现场管理的诀窍和步骤(物流高峰带来快递包装堆积)(4)

△原箱发货

某物流公司总经理王昊苏表示:“我们要带动商家和企业一起去做,鼓励商家从仓内发出去商品的时候拿基础的箱子、包装盒去发货,而不用额外再加一个包装盒或者再添加各种各样额外的胶带纸,这是一个很大的减碳或者绿色环保的措施。”

另外,从消费端入手,鼓励消费者主动完成包装的回收利用,是破题的另一个关键点。一些城市社区中安放了回收柜、快递驿站投放回收箱,一位用户说,主动完成投放,有时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或小礼品。

物流快递现场管理的诀窍和步骤(物流高峰带来快递包装堆积)(5)

△有用户展示自己通过回收快递包装领取的鸡蛋

各个企业目前有不同探索

可以统一包装打通企业间的循环

当商家及用户消费习惯逐渐培育之后,就需要探寻一条可执行的循环路径——如何让包装低成本地从用户手中再次回到快递企业或商家那里?某公司物流项目负责人段艳健介绍说:“我们的循环包装是依托于自建的正逆向物流体系来完成的。比如无法当面签收,首先可能会进行二次上门回收,造成成本偏高。另外,如果消费者没有意识帮你去暂存,也有可能存在丢失风险,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

各个企业目前有不同的探索。例如,有的可以通过识别码来进行管理,实现对包装的全流程监控;有的在面对使用可循环包装的客户时,通过鼓励用户面签,直接将包装带回。

段艳健认为,如果可以统一包装,或许可以打通企业之间的循环,让回收的路径更宽一些。“通过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之间的流转循环使用,同时再最大化地将快递网点和驿站的这些末端资源利用起来,结合社区的回收站模式,能够实现循环保证的高效回收和流转。”

这一观点也被徐勇所认可,“长远来看,需要政府引导,推出行业标准,以城市为单位来建立快递包装的循环与回收体系。”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