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抹底机动车信息(末抹080)

嘴抹兒(嘴抹儿),◆指口才;說話的能力○《金瓶梅詞話》第二一回:“你看賊小淫婦兒,蹝在泥裏,把人絆了一交,他還說人跳泥了他的鞋;恰是那一個兒,就沒些嘴抹兒”,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末抹底机动车信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末抹底机动车信息(末抹080)

末抹底机动车信息

嘴抹兒(嘴抹儿),◆指口才;說話的能力。○《金瓶梅詞話》第二一回:“你看賊小淫婦兒,蹝在泥裏,把人絆了一交,他還說人跳泥了他的鞋;恰是那一個兒,就沒些嘴抹兒。”

轉彎抹角(转弯抹角),◆1.謂沿着曲折的道路走。○《水滸傳》第三回:“三個人轉彎抹角,來到州橋之下一個[潘]家有名的酒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三回:“我再遠遠的跟着他,轉彎抹角,走了不少的路。”○[冰心]《再寄小讀者》四:“街道上轉彎抹角,到處還可以看淙淙的噴泉。”亦作“轉灣抹角”、“轉彎磨角”。○[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摺:“轉灣抹角,可早來到[李]家門首。”○《西游記》第二三回:“轉灣抹角,又走了半會,纔是內堂房屋。”○《天雨花》第一回:“轉灣抹角多一會,到了深山草舍門。”○《鏡花緣》第八二回:“[小春]姐姐把‘爽爽快快’讀做‘霜霜快快’,把‘轉彎磨角’讀做‘轉彎磨祿’,滿口都是古音。”◆2.形容曲折不直接。○[張天翼]《華威先生》:“轉彎抹角算起來--他算是我的一個親戚。”○[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四章:“本村的困難戶又轉彎抹角,投面子向外村掏大利借糧哩。”○[楊朔]《我的改造》:“可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我,這些年轉彎抹角的,直到現在還是個半瓶子醋。”◆3.特指說話不直截了當。○[瞿秋白]《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蘇先生]說的話,是委婉的轉彎抹角的。”○[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三:“[白大嫂子]轉彎抹角地問[雙城]的情況。”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三章:“他覺得政治委員總在轉彎抹角把批評重點向他身上移。”

著抹(着抹),◆折磨;捉弄。○[元][王仲元]《普天樂‧春日多雨》曲:“爐煙飄,怨氣浮,襟袖溼,啼痕污。無限淒涼來著抹,瘦身軀怎生存活。”

油抹,◆上漆上油。○《廿載繁華夢》第二七回:“所有牆壁,自然油抹一新。”

一抹頭(一抹头),◆一轉頭。○《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騾夫把騾子帶了一把,街心裏早有那招呼那買賣的店家迎頭用手一攔。那長行騾子是走慣了的,便一抹頭一個跟一個走進店來。”

一抹平,◆一样;不相上下。○张爱玲《怨女》第六章:“一抹平的云头式白铜环,使她想起药店的乌木小抽屉,尤其是有一屉装着甘草梅子,那香味她有点怕闻。”◆很平坦。○老舍《鼓书艺人》十:“末末了,他总算河的桨声》十一:“突然,从远处森林里升起一股狼烟,横扫着一抹平的旷野,疾驰而来。”

一抹黑,◆形容一團漆黑。

一抹光,◆1.全都包括在內。○《西湖二集‧商文毅決勝擒滿四》:“今年赦文須一抹光,不須別具條款。”◆2.一次收拾乾凈。○《古今小說‧沈小官一鳥害七命》:“看他左右祇在早晚要死,不若趁這機會殺了,去山下掘個坑埋了,又無蹤跡,那裏查考?這個叫做‘趁湯推’,又喚做‘一抹光’。”◆3.指連成一片。○[柳青]《銅墻鐵壁》第十一章:“大雨一股勁傾倒着,天和地黑得一抹光。”

一抹到底,◆謂全部抹掉。○[明][袁宏道]《與張幼書》:“近日湖上諸作,尤覺穢雜,去[唐]愈遠,然愈自得意。昨已為[長洲公]覓去發刊。然僕逆知[幼于]之一抹到底,決無一句入眼也。”如:事情好容易才有點眉目啦,可這一來又要一抹到底了。

一抹,◆I猶一條;一片(用於痕跡、景物等)。○[唐][羅虯]《比紅兒》詩之十七:“一抹濃紅傍臉斜,妝成不語獨攀花。”○[宋][陸游]《思故山》詩:“暮歸稚子迎我笑,遙指一抹西村煙。”○[元][戴善夫]《風光好》第四摺:“我自離了鶯花市,無半星兒點污,一抹兒瑕疵。”○[清][鄭燮]《唐多令‧寄懷劉道並示酒家徐郎》詞:“一抹晚天霞,微紅透碧紗,顫西風涼葉些些。”○[茅盾]《子夜》十:“一抹深紅色的夕照挂在那邊池畔的亭子角,附近的一帶樹葉也帶些兒金黃。”○[王西彥]《黃昏》:“一陣轆轆轆轆的轟響,一眨眼,就只在空中剩下一抹逐漸散淡的黑煙。”◆2.一閃而過。[宋][蘇軾]《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南二十五里野人舍》詩:“溪上青山三百疊,快馬輕衫來一抹。”○[宋][楊萬里]《餘干泝流至安仁》詩:“半篙新漲滿帆風,兩岸千山一抹中。”◆3.一齊。《宋史‧宋轍傳》:“今欲於[定西城]與[隴諾堡]一抹取直,所侵[夏]地凡百數十里。”○《金瓶梅詞話》第九回:“這婦人一抹兒都看在心裏。”◆4.一筆勾消。[清][楊昭]《閑止書堂集鈔跋》:“豈意對面九嶷,前言一抹,貪天功為己力,掠人美以自榮。”◆5.一直;一味。《蕩寇志》第七七回:“忽聽得喊殺之聲,一抹地追尋來,祇道你遇着歹人,卻為你同二位表兄廝殺?”○《蕩寇志》第八二回:“卻說[麗卿]一抹地鎗挑劍砍,衝出重圍。”◆II一彈;一奏。抹,指彈奏弦樂的一種指法。謂輕輕一按。○[唐][杜牧]《隋苑》詩:“紅霞一抹《廣陵》春,[定子]當筵睡臉新。”○[宋][歐陽修]《減字木蘭花》詞:“畫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宋][辛棄疾]《賀新郎‧賦琵琶》詞:“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III]<BR>`13`一擦或一摸。○《兒女英雄傳》第六回:“破這個架式是用左胳膊橫着一搪,封在面門,順着用右手往下一抹,拿住他的左腕子一擰,將他身子擰轉過來,卻用右手從他脖子右邊反插將去把下巴一掏:叫做‘黃鶯搦嗉’。”○[楊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劉福生]用手把臉一抹,鼻子眼一緊蹙,扎撒着兩只大手,發瘋地扭起腰來。”

一筆抹殺(一笔抹杀),◆見“一筆抹煞”。

削抹,◆刪改抹去。○[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七》:“二把事領余文去,以四君文畀余,曰:‘燈下乞細為削抹,明晨欲早呈主人也。’”

塗抹(涂抹),◆1.使油漆、顏料、脂粉、藥物等附着在物體上。○《宋史‧蔡攸傳》:“或侍曲宴,則短衫窄褲,塗抹青紅,雜倡優侏儒,多道市井淫渫謔浪語,以蠱帝心。”○[巴金]《春》一:“天空變成一片明亮的淡青色,上面還塗抹了幾片紅霞。”如:門窗剛塗抹了油漆;先用土霉素藥膏塗抹患處,然後進行包扎。2.[唐][盧仝]《示添丁》詩:“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後以指寫字繪畫,多用作謙詞。○[宋][陳亮]《與韓無咎尚書》:“今但與妻孥併力耕桑以圖溫飽,雖書冊亦已一切棄去,況更能脩飾語言,作少年塗抹事乎!”○《二刻拍案驚奇》卷二:“[謝天香]道:‘不敢說能,粗學塗抹而已。’”[清][趙翼]《浙二子歌贈張仲雅程春廬兩孝廉》詩:“歛眉敢復誇塗抹,曳足猶思觀鼓噪。”○[王統照]《短篇小說選‧序言》:“也由於疏懶,一想過去塗抹的文字,便不願重看。”◆3.隨意地寫或畫。○[宋][劉克莊]《再獲一硯自和》:“拊摩無粟向肌起,塗抹有花從筆生。”○[元][方回]《力學》詩:“塗抹餘千紙,浮沉等一漚。”◆4.塗改,抹去。○[清][俞樾]《茶香室叢鈔‧殿試策》:“上疑首卷有私,於二甲卷首得[羅萬化],置於第一,其卷字多塗抹者。”◆补证条目■涂改;抹去。亦引申为一笔勾销。○明沈璟《义侠记·叱邪》:“叔叔,總塗抹,從今兩意莫争差。”

突突抹抹,◆形容磨蹭。借故拖延時間。○《醒世姻緣傳》第五八回:“你是個人!嗔道你突突抹抹的不家去,是待哄我睡着了幹這個!”

絲抹(丝抹),◆指弦樂器。後訛稱“細末”。○[宋][范正敏]《遯齋閑覽‧細末將來》:“州郡公宴,將作曲,伶人呼細末將來,蓋御宴進樂,先以絃聲發之,後以眾樂和之,故號稱絲抹將來。今所在起曲先以竹聲,不惟訛其名,亦失其實矣。”

石抹,◆姓。○[遼]之[述律氏],[遼]亡入[金],改為[石抹氏]。○[漢]姓稱[蕭]。○[元]有[石抹也先]。見《元史》本傳。

山抹微雲(山抹微云),◆[宋][秦觀]有《滿庭芳》詞,為[蘇軾]所賞識。因詞中有“山抹微雲”句,故[蘇]戲為句云:“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見[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溫]([范溫])嘗預貴人家會,貴人有侍兒,善歌[秦少游]長短句,坐間略不顧[溫]。○[溫]亦謹,不敢吐一語。及酒酣懽洽,侍兒者始問:‘此郎何人耶?’[溫]遽起,叉手而對曰:‘某乃山抹微雲女婿也。’聞者多絕倒。”○[范溫],[秦觀]婿。後因以為典。○[清][朱彝尊]《送程秀才還宣城》詩:“花飛春水都官句,山抹微雲女婿詩。”詩題自注:“[梅孝廉],[庚]女婿也。”

辱抹,◆辱沒。○[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摺:“若使他仍前迎新送舊,賢家可不辱抹了高才大名!”[元][無名氏]《神奴兒》第四摺:“我家是敕賜義門[李氏],怎敢辱抹家門。”○《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若教出去求乞,豈不辱抹門風,被人恥笑!”

青巾紫抹,◆元代娼妓之家的特殊服饰。巾,指头巾;抹,指抹额。○《元典章·户部五·哈迷与张德荣争房地》:“張德榮見以娼妓爲生,例應青巾紫抹,合近構肆,與同巷排列居止,若有出賣相鄰房地,依例收買。”

抹子,◆瓦工用來抹灰泥的器具。◆补义条目■奏本。○明叶盛《水东日记·奏本题本》:“國朝之制,臣民奏事稱奏本……宣廟每呼本爲抹子,嘗見傳旨中云然。”

抹油嘴,◆白吃,沾便宜。○[明][賈仲名]《昇仙夢》第二摺:“我做社長實無比,年紀高大更有德。一生不肯出人情,則去人家抹油嘴。”

抹衣,◆圍裙式樣的工作服。○[張浩]《五四時期武漢地區的工人運動》一:“我當時不自覺的很快的用抹衣把手拭幹。”原注:“抹衣,圍裙式的工衣。”

抹一鼻子灰,◆想討好而結果落得沒趣。○《紅樓夢》第六七回:“[趙姨娘]來時,興興頭頭,誰知抹了一鼻子灰,滿心生氣,又不敢露出來,只得訕訕的出來了。”

抹脫(抹脱),◆擦掉。○《水滸傳》第三九回:“話說當下[李逵]把指頭捺倒了那女娘……看看蘇醒,扶將起來。看時,額角上抹脫一層油皮。”

抹頭(抹头),◆猶言抹脖子。○《醒世姻緣傳》第六二回:“祇是[智姐]嚎天痛哭,上弔、抹頭,飯也不吃。”◆以巾束头。○《太平广记》卷二八八引《广古今五行记·鄴城人》:“忽逢一嫗,年可五十餘,面作白妝,漫糊可畏,以皂巾抹頭。”◆方言。掉头;转身。○《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長行騾子是走慣了的,便一抹頭一個跟一個的走進店來。”○《小五义》第七三回:“問他方才事,他一概不知,抹頭他就跑了。”○《说说唱唱》1954年第5期:“老周交了报表抹头就走。”

抹貼(抹贴),◆謂用甜言蜜語哄騙。○[元][劉庭信]《折桂令‧憶別》曲:“情極處俊句兒將人抹貼,興闌也巧舌頭生出些枝節。”

抹殺(抹杀),◆見“抹摋”。

抹撒,◆方言。捋。○[吳祖光]《闖江湖》第二幕:“對付這樣的脾氣,不能戧着來,得順着毛抹撒。”○[管樺]《清風店》一:“[老曹克星]吃完飯,撂下碗筷,伸出巴掌,把沾在鬍子上的飯粒子抹撒掉。”

抹牌,◆摸牌,打牌。指麻將、牌九、紙牌等博戲。○《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賭博》:“捉獲[閻僧住]、[鄭豬狗]抹牌及追搜到印牌、木符。”○[清][沈曰霖]《晉人麈‧一銅錢》:“[湖州][丁先達]名[麟],性好博,嘗元日與人抹牌。”○[黃谷柳]《蝦球傳‧玻璃褲帶》:“[洪少奶]閑得無聊,叫齊工人們陪她抹牌。”

抹門兒(抹门儿),◆方言。挨着門邊。○《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老爺此時是頭也不敢抬,忙忙的直往後走,這纔把必應瞻禮的個[文昌閣]抹門兒過去了。”

抹媚,◆痴迷;迷糊。形容害相思的神態。○[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摺:“他害的有些抹媚,我遭着沒三思,一納頭安排着憔悴死。”○[明][湯顯祖]《牡丹亭‧診祟》:“咳,這符敢不中,我那人呵!須不是依花附木廉纖鬼,咱做的弄影團風抹媚癡。”○[清][洪昇]《長生殿‧復召》:“離別悲,相思意,兩下里抹媚誰知。”

抹眉小索,◆捕捉野獸陷阱旁所設的繩子。其高齊眉,以免行人誤陷,故稱。○《明律‧刑律二‧窩弓殺傷人》:“凡打捕戶,於深山曠野猛獸往來去處,穿作阬阱及安置窩弓,不立望竿及抹眉小索者,笞四十。”

抹眉頭巾(抹眉头巾),◆齊眉的頭巾。○《水滸傳》第一○二回:“只見府西街上,走來一箇賣卦先生,頭帶單紗抹眉頭巾,身穿葛布直身。”

抹倫(抹伦),◆見“抹鄰”。

抹零,◆付錢時抹去整數之外的尾數。

抹鄰(抹邻),◆亦稱“抹倫”。◆蒙古語morin的音譯。馬。○[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摺:“米罕整斤吞,扶鄰不會騎。”○[元][無名氏]《岳飛精忠》第一摺:“大小三軍上抹鄰,不披鎧甲不遮身。”○《剪燈餘話‧至正妓人行》:“隨鑾供奉揀娉婷,特敕奴家扈蹕行。鹵簿曉排仙仗發,抹倫晴鞠繡鞍乘。”

抹臉(抹脸),◆演戲時化妝塗臉。○《紅樓夢》第五四回:“說着,又叫[葵官]:唱一齣《惠明下書》,也不用抹臉。”◆补证条目■演戏时化妆涂脸。○明刘若愚《明宫史·内府职掌·钟鼓司》:“天啓六年後,凡御前撒科打院,本有鍾鼓司僉書王進朝,綽號王瘤子,抹臉詼諧……聖顔每喜悦。”

抹麗(抹丽),◆見“抹利”。

抹厲(抹厉),◆見“抹利”。

抹利,◆亦作“抹厲”。亦作“抹麗”。◆即茉莉花。○[宋][楊萬里]《送抹利花與慶長叔》詩:“抹利獨立幽更佳,龍涎避香雪避花。”○[明][楊慎]《丹鉛總錄‧花木‧末利》:“《洛陽名園記》云‘遠方奇卉如紫蘭、抹厲’,《王梅溪集》作‘沒利’,又作‘抹利’。”

抹剌,◆怠慢,輕視。○[宋][富弼]《韓國華神道碑銘》:“王始倔強,恃遠且艱。視詔抹剌,不奉以虔。”

抹浄,◆擦干净;擦亮。○明徐石麒《一枝花·卧沧浪曲》套曲:“穩定了脚跟兒再三,抹浄了眼珠兒打探,料這等險巇名場着不得俺。”

抹階(抹阶),◆抹掉已辭免的官階。○[清][方以智]《通雅‧官制一》:“抹階,辭免除授之故事也。學士院辭免除授賜詔,皆留其章。○[葉石林]曰:‘今降批表,院中用紙連其章,後書省表具之字,必長作表字,傍一瞥(撇)通其章階位上,謂之抹階,若使不復用舊銜意。’”

抹角轉彎(抹角转弯),◆見“抹角轉灣”。

抹角,◆1.轉彎子。◆2.轉彎的地方。

抹灰,◆塗灰。比喻使之不光彩。○[梁斌]《播火記》三六:“同志們!土豪劣紳打傷了[嚴志和]同志,是給我們臉上抹灰,來!攻!”

抹黑,◆塗抹黑色。比喻醜化。○[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一章:“[秀蘭]可是我的骨血哇!是我把她訂親給[楊]家的。眼時我還活着哩!不許她給我老臉上抹黑!”

抹鬼臉(抹鬼脸),◆裝出怪模樣。○[王鴻鈞]《姑嫂倆》:“[桂英]一旁抹鬼臉,‘喲、喲!俺嫂說話真漂亮。’”

抹骨牌,◆用骨牌娛樂或賭博。抹牌的一種。○《紅樓夢》第二八回:“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沒人,你抹骨牌去罷。”◆补证条目■用骨牌娱乐或赌博。抹牌的一种。○王实味《陈老四的故事》:“他腰袋里装了七八百钱,到隔壁去找卖油条的李疤眼儿和染匠万二等抹骨牌去了。”

抹腹,◆即抹胸。○[清][方以智]《通雅‧衣服二》:“《博雅》:‘裲襠謂之袹服。’袹服即抹腹,蓋兜鞬也,恐非裲襠。”參見“抹胸”。

抹額(抹额),◆束在額上的頭巾。○[唐][杜牧]《上宣州高大夫書》:“[婁侍中][師德],亦進士也……以紅抹額應猛士詔,躬衣皮褲,率士屯田。”○[宋][高承]《事物紀原‧戎容兵械‧抹額》:“《二儀實錄》曰:[禹]娶[塗山]之夕,大風雷電,中有甲卒千人,其不被甲者,以紅綃帕抹其頭額,云海神來朝。○[禹]問之,對曰:‘此武士之首服也。’[秦始皇]至海上,有神朝,皆抹額、緋衫、大口褲。侍衛自此抹額,遂為軍容之服。”○《水滸傳》第一○七回:“[呼延灼]是沖天角鐵襆頭,銷金黃羅抹額。”一本作“襪額”。○《紅樓夢》第三回:“﹝[寶玉]﹞齊眉勒着二龍戲珠金抹額。”

抹得開(抹得开),◆不顧情面,拉得下臉。○[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九:“[小王]說:‘咱窮哥們得抱個團體,鬥爭大肚子,就是[韓老六],你敢來嗎?你抹得開嗎?’”原注:“抹得開:能不顧情面。”

抹搭,◆I怠慢;變心。○[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摺:“你若是似[賈誼]困在[長沙],我敢似[孟光]般顯賢達。休想我半星兒意差,一分兒抹搭。我情願舉案齊眉傍書榻。”◆II方言。謂眼皮向下而不合攏。如:抹搭着眼皮。

抹布,◆1.擦器物用的布。○《水滸傳》第二五回:“預先燒下一鍋湯,煮着一條抹布。他若毒藥發時……卻將煮的抹布一揩,都沒了血跡。”○[明][陸容]《菽園雜記》卷一:“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為甚。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為快兒,幡布為抹布。”○[曹禺]《雷雨》第一幕:“這時他正拿着一塊抹布擦着東西。”◆2.[明]宮廷內官服佩的一種。○[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抹布,非布也。是素紵絲或綾染柘黃,長五尺,闊三寸,雙層方角,如大帶子之式而無繐。凡[乾清宮]管事牌子……[英華殿]陳設近侍,須蒙賜過者,乃敢佩於貼裏之右,而蟠結絛上雙垂之,露半條於外,垂與衣齊。”

抹不開(抹不开),◆1.臉面上下不來。○[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三十章:“人,光光是一時的面皮抹不開罷了。”◆2.不好意思。○[高鳳閣]《墊道》:“[劉隊長]、[老雷頭]都嘿嘿着說不用,叫大家這麼一關心反有點抹不開了。”◆3.方言。想不通。○[艾明之]《無言歌》:“說他是一個什麼外國權威的孝子賢孫,是個反革命。老教師心裏抹不開,就在自己房門背後,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漫抹,◆塗抹。○[唐][張彥遠]《法書要錄‧陶隱居又啟》:“按此卷是[右軍]書者惟有十一條,並非甚合跡,兼多漫抹,於摹處難復委曲。”

領抹(领抹),◆領繫之類服飾。○[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正月》:“及州南一帶,皆結綵棚,鋪陳冠梳、珠翠、頭面、衣着、花朵、領抹、靴鞋、玩好之類。”○[宋][吳自牧]《夢粱錄‧正月》:“街坊以食物、動使、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宋][無名氏]《阮郎歸‧端五》詞:“及妝時結薄衫兒,蒙金艾虎兒,畫羅領抹襭裙兒,盆蓮小景兒。香袋子,搐錢兒。”

量抹,◆小覷;蔑視。○[元][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摺:“妾往常酒布袋將他廝量抹,怎想他也治國平天下。”○[元][喬吉]《新水令‧閨麗》套曲:“哎!你箇喫戲冤家,來來來將人休量抹。”

兩眼一抹黑,◆形容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毫不了解。○阎瑞赓《遍地八路》第三卷九六:“只是我们是关里人,对关外,人地两生,两眼一抹黑。”○俞智先廉越《走西口》十一:“在包头至少我们还认识个龚文佩和裘老板,到归化两眼一抹黑,人地两生,要是有点啥事,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口抹,◆油嘴滑舌。

句抹,◆謂去掉文辭中的某些字句。○[清][黃宗羲]《答張爾公論茅鹿門批評八家書》:“[鹿門]八家之選,其旨大略本之[荊川]、[道思],然其圈點句抹,多不得要領。”

結抹(结抹),◆結束;結果。○[元][顧德潤]《點絳唇‧四友爭春》曲:“不放一時花,空負三生夢,我與你結抹了青樓卷宗。”○[明][葉憲祖]《鸞鎞記‧鎞訂》:“打疊下新詩樣,結抹在瑤釵上。輸情已逐青鸞往,傳言謾學[紅娘]莽。”

毀抹(毁抹),◆勾銷作廢。○[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顏巽]﹞自是豪猾益甚,以藥塗鹽鈔而用,既毀抹,賂主者浸洗之,藥盡而鈔不傷,雖老于其事者,不能辨。”○《元典章‧戶部十三‧私債》:“民間私借錢債,驗元借底契,止還一本一利。其間雖有續倒文契,當官毀抹,並不准使。”

勾抹,◆勾銷;塗抹掉。○[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二摺:“這個不打緊,我受了你香燈祭祀,與你名下勾抹了該死的冊籍,注上三十歲,有九十九歲壽。”○[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清號件》:“如比日,該吏不稟,即以延捱作弊,重責,其銷過廢牌,即勾抹存署內,以備查考。”

蓋抹(盖抹),◆塗改;掩蓋。○[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楔子:“着一片志誠心蓋抹了漫天謊。”○[王季思]校注:“蓋抹亦即改抹……改抹,蓋塗改文字之意。”○《醒世姻緣傳》第三八回:“先生查考他,自家又會支吾,[狄周]又與他蓋抹了,從未敗露。”

改抹,◆1.塗改。○[宋][曾季狸]《艇齋詩話》:“予幼學為詩,未嘗經先達改抹。”○[元][陳草庵]《山坡羊》曲:“千古史書難改抹。”○[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詞訟》:“每起問過口供,即將所寫口供取來親看一遍……且既經寓目,吏書此後不敢改抹作弊。”◆2.改變;變更。○[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賢不是九伯與風魔,世言了怎改抹?”[凌景埏]校注:“改抹,變更、改動。”○[元]《折桂令‧問雙漸》套曲:“[小蘇卿]窯變了心腸,改抹了姻緣。”◆补证条目■改变;变更。○明陆采《明珠记·授计》:“則爲你藍橋夜,燈月盟,漢宫秋,雲雨擔。小心兒荒山迢遞來尋俺,引動咱鐵石心腸,改抹卻英雄氣概,都做了偷香俏膽。”

都抹,◆方言。嘟起嘴巴不吭聲。○《醒世姻緣傳》第四八回:“[狄希陳]都抹了會子,蹭到房裏。”◆订讹条目■同“都都磨磨”。磨蹭;欲进又止貌。○《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狄希陳都抹了會子,蹭到房裏。”■按,原释为“嘟起嘴巴不吭声”,误。

都都抹抹,◆見“都都磨磨”。

東塗西抹(东涂西抹),◆1.謂婦女用脂粉打扮。○[宋][陸游]《阿姥》詩:“猶有塵埃嫁時鏡,東塗西抹不成粧。”○[宋][陳善]《捫虱新話‧東坡山谷詩可謂畫本》:“正如市倡東塗西抹,忽見[謝]家夫人蕭散,自有林下風采,亦復可喜。”◆2.[唐][薛逢]晚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馬赴朝。值新科進士列隊而出,前導責[逢]回避,[逢]笑,遣人答曰:“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塗西抹來。”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本以婦女裝飾為喻,謂自己少年時亦曾憑文章取進士。後用為自己寫作或繪畫的謙詞。○[金][元好問]《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誤半生。”○《剪燈新話‧令狐生冥夢錄》:“三生賤士,一介窮儒。左枝右梧,未免兒啼女哭;東塗西抹,不救命蹇時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我從前曾經要學畫兩筆山水,東塗西抹的鬧了多少時候,還學不會呢!”亦作“東抹西塗”。○[清][龔自珍]《金縷曲‧沈虹橋廣文小像題詞》詞:“祇東抹西塗還肯。兩載雲萍交誼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3.胡寫亂塗;輕率下筆。○《說岳全傳》第七十回:“本寺近日來了一個瘋僧,最喜歡東塗西抹,想必是他寫的。”○[清][梁章鉅]《浪跡叢談‧郭頻伽論詩兩則》:“[宋]‘四靈’之論五律曰:‘一篇幸止四十字,再加一字,吾未如之何矣!’[金源][黨竹谿]之論七律曰:‘五十六字皆如聖賢,中有一字不經鑪錘,便若一屠沽子廁其間也。’語皆名雋,可為東塗西抹者下一針砭。”◆4.比喻不從根本着手。○[梁啟超]《新民論》第二節:“非爾者,則雖今日變一法,明日易一人,東塗西抹,學步效顰,吾未見其能濟也。”◆补证条目■唐薛逢晚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马赴朝,值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责逢回避,逢笑,遣人答曰:“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塗西抹來。”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本以妇女装饰为喻,谓自己少年时亦曾凭文章取进士。后用为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宋王庭珪《满庭芳》词:“少年狂怪,應笑老婆心。也會東塗西抹,行穿過、柳陌花陰。”

東抹西塗(东抹西涂),◆見“東塗西抹”。

電抹(电抹),◆極言其消逝之快。○[宋][蘇軾]《木蘭花令》詞:“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宋][袁去華]《謁金門》詞:“客裏光陰電抹,不記離家時節。”○[金][元好問]《太原贈張彥遠》詩:“平生我亦識翁人,惆悵流年如電抹。”

點抹(点抹),◆1.評點。○[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三:“未幾,以《左傳》託其點抹,其見賞識如此。方欲薦用,而[林]卒。”◆2.搽抹。○[葉聖陶]《未厭集‧小病》:“髮將怎樣梳掠,口脂將怎樣點抹:關於這些,他全都想象不出來。”

倒抹,◆見“倒沫”。

刀抹,◆舊時一種女式小腳鞋子。○《雍熙樂府‧<一枝花‧題小腳>》:“見他愛煞,立欽欽穿一對新刀抹。那周正,那如法,載不起東風大路颳。”

打抹,◆1.謂沒收額外所得酬金。○[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五:“[張諤]建言:‘往者衙前經歷重難,皆得場務酬獎,享利過厚。其人見存者,請依新法據分數應給錢緡外,餘利追入官謂之打抹。’”◆2.示意;打發。○《水滸傳》第二一回:“老娘一雙眼,卻是琉璃葫蘆兒一般,卻才見押司努嘴過來,叫你發科,你倒不攛掇押司來我屋裏,顛倒打抹他去。”○《水滸傳》第七二回:“[燕青]只怕他口出訛言,先打抹他和[戴宗]依先去門前坐地。”◆3.揩拂。○《金瓶梅詞話》第十一回:“一面點了茶,一面下去打抹春檯。”○《儒林外史》第十回:“眾人都失了色,忙將這碗撤去,桌子打抹干凈。”○[王統照]《攪天風雪夢牢騷》:“[陳醫生]打抹着兩袖上的灰土的漬痕,微慍地說:‘你這個人本無道理!’”

觸抹(触抹),◆碰擦。

除抹,◆除去。○[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摺:“煙花簿上除抹了姓名,交絕了怪友和狂朋,打併的戶淨門清。”

茶灰抹土,◆本指演员化妆。亦指强盗涂面行劫。○《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强人五百,威猛如虎,茶灰抹土,他又不通個名目,把小李村圍住。”

幫閒抹嘴(帮闲抹嘴),◆逢迎湊趣,油嘴滑舌。○《金瓶梅詞話》第一回:“結識的朋友,也都是些幫閒抹嘴不守本分的人。”

一筆抹煞(一笔抹煞),◆一筆全部抹掉。常喻輕率地全部否定。徐特立《研究歷史的目的與方法》:“[康][梁]是否尋得了真理是另一個問題,可是對於他們在某一個時候追求真理的熱忱和勞績,我們現在是不該一筆抹煞的。”亦作“一筆抹摋”、“一筆抹殺”。○[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唐]以前,未有不熟精《文選》理者……[宋]人以八代為衰,遂一筆抹摋,而詩文從此平弱矣。”○[魯迅]《二心集‧我們要批評家》:“然而新的批評家不開口,類似批評家之流便趁勢一筆抹殺。”◆补证条目■一笔全部抹掉。常喻轻率地全部否定。亦作“一筆抹殺”。○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嘉靖大狱张本》:“而世宗獨斷,直謂議禮新貴所昭雪,即蹠蹻亦必曾史,遂將前後爰書一筆抹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