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牺牲的烈士(莱阳有位活着的烈士)

莱阳牺牲的烈士(莱阳有位活着的烈士)(1)

莱阳牺牲的烈士(莱阳有位活着的烈士)(2)

□辛旭珍 李贞 赵自超

2022年10月13日,秋高气爽,白云深处,层林尽染,大自然扑面而来的气息令人陶醉。莱阳市老促会一行3人在沐浴店镇政府军人事务服务站工作人员刘景阳的带领下,来到迟家沟村的大山深处,采访了93岁高龄的“传奇”老兵李海。

作为一名解放战争时期入伍、多次出生入死、拥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兵,李海老人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听说我们要来采访,他特意穿上挂满奖章的旧军装,在家里等待。让人惊喜的是老人依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交流起来完全没有障碍。墙上挂着很多照片,其中有几张是李海年轻时穿军装的照片,那真叫一个英俊帅气,不亚于当今的影视红星。

李海老人自谓一生历尽坎坷,身经百战,在部队里多次立功,九死一生,曾一度被追认为烈士,被莱阳人称为“活着的烈士”。时光流转到今天,能看到今天祖国的富强、人民生活的富足,老人感到十分欣慰。在我们的唏嘘感叹中,老人谈起了这一生的经历。

旱鸭子顺利渡江

李海老人自幼家境贫苦,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也为了改变自己悲苦的命运,年仅17岁的他听说许世友的部队在家乡附近驻扎,就千方百计打听着去报名参军入伍了。“1947年我入的新兵团,1948年10月正式入伍到23军73师219团,同时1948年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老人回想起当年的入伍经历还记得清清楚楚。

入伍以后的李海,犹如贫苦的孩子找到了家,共产党就是自己的亲爹妈。他在部队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勇敢作战,被分配在团部通信连搞通信工作。

李海入伍以后,蒋介石的部队溃退到南方,他所在的部队奉命追击溃退的敌人,行程相当艰苦,口号是“两条腿追上蒋军车”。急行军中,李海和他的战友们日以继夜地赶路,脚底起泡了,鞋子跑丢了,就用针刺破血泡,光脚赶路;渴了趴在路边水沟里喝口水,饿了就咽几粒生米粒。大军一路南下,一直追到长江北岸。

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包括李海在内的这群北方兵犯了愁:他们大多是旱鸭子,不会水,即使有几个会水的,水性也不好。为了顺利渡江,上级领导命令他们抓紧练习水上本领,克服晕船呕吐的反应。有些战士从老乡家里借来木盆,放在水上反复练习,从开始的进木盆就翻直至最后能自如地乘坐着木盆在水中划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上级终于发起了渡江的指令。李海跟随部队,冒着对岸敌人猛烈的炮火,勇敢渡江。他有好几次不慎落入江中,都被战友们从血红的江水中捞起,继续往前冲。凭着这股不怕死的精神,这群北方来的“旱鸭子”终于顺利渡过长江,直捣蒋介石的老巢——南京。

“渡江战役中牺牲的战友太多了,那长江水被染得啊,血红血红的……”回想起那一刻,老人一脸的凝重。“我这个旱鸭子,在那次战役中竟然能活下来,真是个奇迹。这全靠战友们的拼死搭救,战场上缔结的生死情义让人一辈子也难忘啊!”

朝鲜战场上“活着的烈士”

解放南京以后,李海跟随部队继续南下,解放了上海。接着来到了福建,部队在这里进行了整编,继续训练。1951年秋冬之际,部队接到上级命令,紧急乘坐火车赶往安东,等待开赴朝鲜战场。“我们当时属于23军73师,是第二批开赴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战士。”老人说。

在朝鲜战场上,李海记忆最深的一次战役就是三八线中线的石岩洞战役。“那场战斗打得惨烈,我们激战了一夜。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四下里一片寂静,我们站起来一看,战友们基本都阵亡了,参谋长在阵地上招呼‘活着的人都出来’,出来一看,幸存的只有七八个战士。”

参谋长命令他们四处搜寻战场上剩下的手榴弹、子弹等,捡回来的手榴弹全部堆放在壕沟的南面,战士们就地埋伏好等待机会突围。一会儿就看到一个个美国兵端着枪围上了山头,他们并不知道山上还有幸存的志愿军战士。就在离美国兵七八米远的时候,参谋长一声令下,手榴弹一齐投掷出去,在敌群中开了花,枪击也随之开始。一时间烟雾弥漫,敌我双方都看不清了。烟雾消散以后,敌人又围上来了一大批,参谋长一看很难突围出去了,与其被敌人俘虏,不如与敌人同归于尽。参谋长果断命令李海:“发报!”李海试了一下步话机,竟然有信号,就急忙请示:“发什么内容?”参谋长说:“请求上级领导向我高地开炮!”还没等李海把信号发出去,就听到步话机里传出一个声音:“我是281.2高地!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自己打自己?就在李海疑惑之际,突然信号又消失了。就在那一刻,炮弹在李海身边爆炸了,李海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事后,李海才知道那是相邻高地的英雄于树昌(王成的原型)在通过步话机呼喊。李海当时并不知道那个呼喊“向我开炮”的战友竟然是自己的莱阳老乡,他们同属于23军73师,同一时期开赴的朝鲜战场。

我们问他:“您当兵的时候认识于树昌吗?”老人肯定地说:“当时并不认识。关于这个人究竟是谁,我很长时间都不能确定.后来我儿子多次联系报社等方面,说是有关部门已经确定了281.2高地呼喊‘向我开炮’的这个人是于树昌。”

在这场战斗中,李海老人的肺部被弹片击中,伤势严重。醒来以后才知道自己被部队抢救过来,辗转到国内四平县野战军医院。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伤势才得以好转。

就在李海在四平野战军医院治疗期间,他跟原来的部队失去了联系,部队里的领导以为他阵亡了,就向当地政府发了阵亡通知,要求当地政府按烈属待遇照顾李海的家人。李海在老家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妻子和参军前尚不满一周岁的儿子,还有一个年迈的老父亲。就在家人听闻噩耗悲痛欲绝的时候,突然接到了李海从野战军医院寄来的钱和一封信,方才知道李海还活着,一家人悲喜交集。他目不识丁的年轻妻子当即乘坐火车远赴千里去四平县野战军医院求证,两人见面,抱头痛哭。这在家乡又成就了一段传奇故事,李海因此被当地人们称为“活着的烈士”。

夫妻相伴已近80春秋

参军8年以后,1955年李海从部队退伍到了地方,回到家乡工作生活。他先后在家乡的供销社饭店、白粉厂工作过,后来又回到村里当了17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下来后又在林场工作了5年,一直到1980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他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期间,他带领群众整了300多亩土地,给村里修了水库、治理了深沟等,他把对党、对祖国的满腔热爱转移到了带领父老乡亲们搞家乡建设上,真正做到了战争时期扛枪、和平时期打粮,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不停歇的状态。

年老后的李海默默陪伴老妻,独立生活。儿女们看到他们年龄越来越大了,想接他们一起生活,但是都被他们拒绝了。这对90岁高龄的老夫妻说:“我们的身体还行,能照顾自己,跟着儿女住太不方便了。”李海老人行动很灵活,不仅能爬梯子,还种了点地,经常骑电动三轮车带着老伴儿家里地里来回跑。院子和大门口盛开着几丛深红色的野菊花,门外安放着石头水槽,里面盛满清澈的山泉水,供日常洗漱用。这里离村索居,周围总共四五户人家。两位老人居住的老屋子、小院子堪称一个世外桃源,他们真正做到了在自家门口修篱种菊。

当我们问及老人生活有什么困难的时候,老人爽朗地笑着说:“生活很好。我是六级残疾军人,国家发的抚恤金足够老两口用了。市里、镇上的领导逢年过节都来看望我们,这不,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小刘就来过好几次,我们很熟了。”接着,老人指着桌子上的一个粉红色纸包说:“今年春天莱阳市市长邵蕾亲自到我家来看我了,还带来了慰问金呢。”

听到这里,我们的心中也涌过一股暖流,党对退伍老兵的关怀和温暖,像太阳的光辉一样,可以照到任何角落。

告别的时候,李海老人亲自送我们到大门口,我们一再让他留步,回首间,发现老人还站在原地,朝我们行一个庄严的军礼。这个军礼,是一位朴实老兵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李海用一生的经历践行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甘于奉献、乐观向上的信念。在胶东农村,像李海这样的老兵有很多很多,这些老兵们崇高的信念、朴素的行动着实令人敬佩。他们虽然身处偏远,还是继续发扬在部队里养成的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的红色革命精神,真正做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

原文发表于2022年11月18日《烟台日报》:

莱阳牺牲的烈士(莱阳有位活着的烈士)(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