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文物特点(看似普通的国家一级文物商鞅量)

最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秦咸阳城遗址发现了一处秦代石铠甲手工制作场所,出土石铠甲片与秦始皇陵出土的石铠甲完全一致,另外还发现了磨石、铁钻、铜条等制作铠甲片的生产工具,表明这里是给秦始皇陵提供石铠甲的制作场所。

秦朝的文物特点(看似普通的国家一级文物商鞅量)(1)

这说明秦始皇时期的各种秘密慢慢地就要揭秘了。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做了许多的事,到现在中国,我们都受惠于此,比如说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篇幅所限,先说说统一度量衡。这个统一度量衡呢,实际上并不是秦始皇嬴政一拍脑袋想出来的,他是把商鞅变法中对于秦国的度量衡统一进行了全国推广。商鞅是对秦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人物吗,在商鞅之前,秦国是被人看不起的国家。不为别的,就是穷,没文化。

当时孔孟之道盛行的时候,各种文人学者到处为官,四处讲学比比皆是,可大家都不乐意去秦国,那地方又穷,天又冷,人又野蛮,所以,各种被人鄙视。不过,商鞅变法让秦国开始走向大舞台,秦国经历了多位优秀国君和臣子的辅佐下,终于统一天下,做了最强者。

我说的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在中国是有文物证明的——商鞅方升,国家一级文物,目前藏于上海博物馆。

秦朝的文物特点(看似普通的国家一级文物商鞅量)(2)

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全长18.7厘米,升纵7厘米,宽12.5厘米,深2.3厘米,容积202.15立方厘米,重0.69千克,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边刻的是:“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右边刻的是:“临”。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前方刻有“重泉”二字。

这里的大良造就是指的商鞅,说明这方升是秦孝公十八年造的。为什么会有其他铭文呢?这个重泉是地名,在今陕西蒲城县钤铒乡重泉村,临,也是一个地名,应该是这只方升先后存放的地方。至于底部嬴政的诏书,应该是让李斯推广这个度量衡,谁不好好遵守,就得处罚。


秦朝的文物特点(看似普通的国家一级文物商鞅量)(3)


为什么秦国这么执着要统一度量衡?

早在商鞅之前,秦国国内的度量衡就不统一,这就好比我们看到的这个度量五分尊一为升,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在商鞅变法之前是混乱的。比如你在咸阳买一斤是这么重,到了宝鸡,告诉你一斤比咸阳的一斤要少了二两。这么一来,不仅仅影响了赋税收入,还影响了商品交易,搞不好,还得成天打架。秦国人还特勇猛,经常动不动就抡膀子,抄家伙,打群架。

经过商鞅变法之后,无论你是在咸阳买东西,还是在宝鸡买东西,一斤都是这么重。

秦国曾经这么混乱,那其他六国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各国内部就混乱,统一后,如果度量衡不一样,就好比你是个商人从北京出发,带了一百斤米,一路到上海成了九十斤,再走到长沙就成了八十斤,可能再去个山西成了一百二十斤。那到底该怎么做生意,严重影响了全国商品交易以及税赋征收的准确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俸禄,古代官员发工资都是用粮食多少多少石的,你不统一的话,明明同一个职位,在秦国是五百石,去个楚国变成了四百,到了燕国成了六百,这工资起伏太大。

当然,统一度量衡还有一个消除地方势力的作用。原本为什么度量衡混乱,那就是因为各地豪门,大地主搞出来的一套地方主义,这样可以吞好处,控制平民百姓,反正手里掌握着衡量标准,嘴巴长在他们身上。

嬴政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儿发生,都已经郡县制推广了,就是要削弱你们地方昧着中央开小灶,所以,度量衡对于中央来讲也是意义非凡。当然,也因为秦国先进的制度推广速度快,触及了大贵族们的切身利益,令六国的贵族们很难受,导致之后六国的造反活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制度本身的问题,只是说,利益面前,很多道理就讲不通了。

秦朝的文物特点(看似普通的国家一级文物商鞅量)(4)

回到度量衡上,统一度量衡不止是多少公斤,多少升,还包括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秦朝之后,度量衡都是统一的,只是衡量多少规定有所变动。到了我们今天,那就更统一了,不会出现各地不一样的状况。

这事儿,秦朝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思想,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