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壳虫怎么防治效果最佳(介壳虫作为五小害虫)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除草剂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农药,能够有效减少田间害虫对作物的危害,为作物的正常生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我们在喷打农药的时候要交替使用,最大程度减少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但是有一些害虫,它们身上有一层厚厚的蜡质层。即使打了农药,在蜡质层的阻碍下药液无法渗透到害虫体内,导致灭杀效果很差。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介壳虫。介壳虫与蚜虫、螨类、粉虱、木虱一起,被人们称为“五小害虫”。这五种害虫,由于其种类繁多,个体虽小但繁殖周期短,扩散速度快,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特别是介壳虫,作为“五小害虫”之首,让很多农民朋友很是头疼。头疼的原因就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在厚厚的蜡质层保护下,想要彻底有效灭杀具有很高的难度。今天,老王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介壳虫及其防治的措施,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了解介壳虫

介壳虫是同翅目、蚧总科昆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较为严重。因此,介壳虫在南方的果树譬如柑橘、柚子上面危害更甚。

介壳虫种类繁多,目前已被确定的种类就超过7500种。常见的介壳虫外形有圆形、椭圆形、或者线形。种类有红圆蚧、褐圆蚧、吹绵蚧、樟蚌圆盾蚧、糠片蚧、桑白蚧等。多数虫体表面覆盖又一层蜡质分泌物,看起来如同介壳一样。介壳多呈现红色蜡质壳或白色棉花状,有的为糠粉状、绒状等,这就是其名字的由来。

介壳虫怎么防治效果最佳(介壳虫作为五小害虫)(1)

介壳虫

介壳虫是景观苗木花卉以及果树上面最常见的一种害虫。雄性介壳虫有翅膀能飞翔,幼虫有短脚,幼龄时期可以移动,随着生长短脚退化,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因此,雌虫和幼虫基本上一生就聚居在一棵树的枝叶或者果实上面,以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

介壳虫的繁殖能力很强,除了有性繁殖外,介壳虫雌虫还可以无需交配自行繁殖。通常一年发生一代,多的高达3-4代。每年的5月上旬开始产卵,1只雌虫产卵量少则300粒,多则9000粒,卵期为1个月左右,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卵孵化高峰期。繁殖量大的种类,1年的繁殖量高达9万只之多。

介壳虫发生危害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适合介壳虫的生长繁殖,气温位于25度左右,湿度较高的情况下雌虫产卵量最高,一旦低于15度产卵减少。而卵孵化之后的若虫(幼虫),如果温度超过32度则会出现死亡,一旦超过40度,死亡率急剧上升。

另外在干旱的年份,空气湿度低于15%的时候,若虫也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因此,干旱的年份介壳虫的发病就轻一些。

介壳虫的虫卵孵化为若虫(幼虫)之后,在经过短时间的爬行之后,身体外表就会形成蜡质层的介壳。在介壳的保护下,抗药能力很强导致防治困难。

介壳虫的危害及症状

介壳虫的幼虫具有一定的移动性,雄虫有翅膀可以活动,而雌性成虫终生在一个地方生活。成虫及幼虫具有刺吸式口器,通过刺入植物的茎叶或者果实中,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

在春天树体树液开始流动之后,越冬的介壳虫就开始吸取汁液危害果树。而到了5、6月份,孵化的介壳虫幼虫,经过移动对更多的植株产生危害。

当作物受到介壳虫的危害之后,导致作物受害部位褪色失绿,叶片出现黄色斑点,严重的情况下叶片枯萎脱落。

介壳虫怎么防治效果最佳(介壳虫作为五小害虫)(2)

大量介壳虫导致枝条发黑

如果大量介壳虫聚集在一起时,由于吸食量大,则会导致叶片、枝部或茎部整块变为黑褐色呈干缩现象。

当幼枝、嫩芽受到介壳虫危害之后,生长出现不良,新稍发黄枯萎。一般遭受介壳虫危害的果树通常呈现叶片发黄、枝稍枯萎、树势衰弱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导致果树死亡。

介壳虫怎么防治效果最佳(介壳虫作为五小害虫)(3)

介壳虫引发煤污病

更重要的一点是,介壳虫在吸取作物汁液的同时,会排出大量的密露物质。这些密露物质为煤污病病菌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引发煤污病的发生。一旦果树出现煤污病,叶片产生大量的黑褐色霉状物质,阻碍植物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引发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同时煤污病病菌也会侵染果实,让果实表皮发黑甚至腐烂,大大降低果树的产量和果实的商品性,给果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介壳虫关键要选好时间点

上面已经说了,介壳虫之所以难防治,原因在于成虫身体表面有一层厚厚的蜡质层,阻碍了药物的发挥。而刚孵化出来的若虫(幼虫),虽然具有一定的移动性,但是表面还没有形成蜡质层,使用药物很容易灭杀掉。

因此,我们在防治介壳虫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好时间点,在介壳虫虫卵孵化的时期进行防治,效果最为理想。

介壳虫的幼虫从孵化到体表产生蜡质层,只有短短的7-15天的时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就很难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介壳虫怎么防治效果最佳(介壳虫作为五小害虫)(4)

介壳虫虫卵及刚孵化的幼虫

一般5月中旬是雌虫产卵的高峰期,到了5月下旬,就进入卵孵化的高峰期,到6月下旬第一次孵化周期基本结束。第一代雌虫到了8月上、中旬开始第二次产卵,到了8月份的下旬,则是一年中卵孵化的第二高峰时期。

所以,我们针对介壳虫的防治工作,一定要在5月下旬和8月下旬进行。如果在田间发现有零星的若虫出现,就要及时进行药物防治。

这个时期,若虫的抗药性很弱,我们采用低毒的触杀型药物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使用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者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到15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均匀喷雾即可。

介壳虫的综合防治

关于介壳虫的防治,除了上面在若虫期进行药物防治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冬季清园灭杀。介壳虫常发生在果园,危害各种果树。我们在冬季修剪的时候,把带有介壳虫的病枝剪除,随后在清园的时候一起清理出去进行焚烧。另外在清园之后果树萌芽之前,全园喷洒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不仅能够灭杀残留的介壳虫,对于蚜虫和叶螨及各种病菌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介壳虫怎么防治效果最佳(介壳虫作为五小害虫)(5)

涂抹黏虫胶可以防治介壳虫传播

2、树干涂抹黏胶灭杀幼虫。由于雌虫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介壳虫在树体之间的传播依靠刚孵化的幼虫。我们可以在幼虫孵化之前的5月中旬和8月中旬,用10份松香与8份蓖麻油、0.5份石蜡混合之后加热融化,然后涂抹在树干上面,或者采用黏性胶带缠绕树干,幼虫上树的时候被沾住死亡,阻止介壳虫的传播。

3、使用内吸性杀虫剂。介壳虫体表有一层蜡质,触杀型杀虫剂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针对介壳虫成虫的防治,我们可以使用噻虫嗪等一些具有内吸性的药物。在喷打到作物上面之后,能传导到作物的各个部分,当介壳虫吸取汁液的时候就会被毒杀。

4、洗柴合剂。针对介壳虫体表的蜡质,我们用洗衣粉、柴油、水按照1:0.2:200的比例,先把洗衣粉加入水溶液,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柴油进行搅拌。把搅拌好的洗柴合剂均匀喷打作物,洗衣粉能够分解介壳虫体表的蜡质层,而柴油能够封闭介壳虫的呼吸孔导致介壳虫死亡,对于防治介壳虫成虫效果也很不错。

各位朋友,关于介壳虫的防治,你们可以试试以上老王介绍的方法。喜欢的话请点赞关注老王,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