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改编的网络游戏(从网络小说看游戏和影视改编)

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

【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近年来网络小说改编成游戏和影视有开拓之势,引人关注的有根据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系列和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等网络小说改编的影片。这些小说逻辑严密,细节处理十分到位,书中穿插着的文化科普也值得一看。《傲视遮天》以源远流长的传说为背景,三大门派、四大职业,修仙、神话和武侠各个玩法植入其中,彻底地享受文化精髓。虽是一款即时战斗网页游戏,但绚丽多彩的画面、自由化的形式让玩家完全感受客户端式的流畅,上手简单方便,以PK为主题,满足战斗欲望!

小说改编的网络游戏(从网络小说看游戏和影视改编)(1)

成功的网络小说对当下网络文学的改编,特别是一些高热度题材的IP化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小说所涉及的各类题材往往和较为传统的文学形态并不相同。从游戏或影片呈现来看,其中的一些“迷信”和“神魂”之类的“枝丫”被删去,只留下贴近原著主干的核心剧情,当然,都是在小说基础上的再创造,从某些角度来说,改编后的游戏和影视是脱胎于原著母体的独立个体,若完全将小说当成剧本来拍摄,也剥夺了读者们自由想象的空间。

如今网络游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最快的版块。由于技术创新和发展,我国网络游戏的研发技术已领先于世界,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一些游戏行业巨头加入竞争。一些网络游戏充分挖掘了中国文化,在海外出口中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甚至这种在网游中对传统文化的信仰、传播、挖掘的精神和态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讲,“网络游戏”经过众多负面案例的覆盖之后,已成贬义词汇。无论是公众还是游戏的开发商和参与者,在游戏中是多增加一些娱乐成分还是多增加一些教育成分,成为判断网络游戏“优劣”的一个基本标准,而带有“贬义”的网游便是“教育不足、娱乐有余”的一类,个别内容尺度还与教育方向背道而驰。

网络游戏并非全为罪恶,如果对其进行“改造”或重新设计,把握好教育和娱乐的比例,也能发挥其“游戏育人”的功效。至于年龄也应该准确界定,是否属于成人范畴。网络游戏以真实情境为依托,采用角色扮演和任务驱动的模式使参与者长期沉入其中,将其积极的一面释放出来,使其发挥出正面的作用和力量。

在网游中,无论是画面、音效还是情节,都能产生一种冲击力和震撼力,游戏的种类繁多,名目各异,这些游戏本身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内容的丰富性都很强,使受众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趣味性中,这一群体在体验未知世界的同时,对自身的思想思维和行为方式进行检验和修正,从而实现主动重塑的教育目标。现代性发展带来了认同危机,网游互动为玩家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自我认同路径。要强化互联网行业的自律,倡导从业人员提升道德水平,爱护未成年人,以此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游戏环境。

改编小说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潜力,处于如火如荼的上升期,不论是诡谲的剧情,抑或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都是观众们乐见其成的,但突破“高人气低口碑”的瓶颈,却仍任重道远,要坚持作品的文艺价值,经世致用,不能一味追求“流量”商业效应。如果制作方能够对“IP热”保持更冷静的创作态度,不是急于将原著的传播热度进行变现,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作品本身上,相信此类影视剧在未来的市场上一定可以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作者:米广弘,文化学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