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名画的细节(这幅名画背后有多少八卦)

一些名画的细节(这幅名画背后有多少八卦)(1)

首图:《绘画的艺术》结合神话、历史题材,同时展现维梅尔处理光线、色彩、质地的惊人技巧,可见他绝不只自满于从事风俗主题,这也是他的呕心沥血集大成之作。难怪即使境遇再艰困,至死都要留在身边,也难怪爱妻想尽办法留住它,可惜最终难以如愿。幸好,女神克里俄手上的号角仍旧发挥神力,数百年之后,吹响了维梅尔的声名,让我们永远赞叹,并景仰于他的神乎其技和苦心孤诣。

©《绘画的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 Johannes Vermeer, c.1666–1668 / oil on canvas,120x100 cm /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被誉为光影大师,维梅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短暂的43年人生岁月里,见证了荷兰共和国「黄金时代」(Golden Age)的灿烂成就与殒落衰颓。

想当初,经过数十年鏖战,荷兰才好不容易从西班牙手里独立,以蕞尔之地开创傲视世界的贸易、航海、艺术和科学成就,结果却在1672年遭受英、法两大强国联手夹攻,对荷兰百姓如同末日悲歌的这一年,史称「灾难年」(Rampjaar)。尽管共和国最终得以幸存,但外患战争重创社会经济,民生凋敝工商不展,从此再也无法回到巅峰状态。

维梅尔也是灾难年的直接受害者。

◆ 悲凉的人生结局

原本身兼画家与艺品商,维梅尔的经济状况还算稳定,即使画作产量非常低,但因售价高昂以及买卖艺术品的收入,加上很可能还有富岳母撑腰,都足以让他养活一大家子,包含嗷嗷待哺的11个孩子。

只是战火烟硝一起,非民生必需品的艺术品市场自然首当其冲,所有交易趋近停滞,维梅尔只能望着仓库里满坑满谷的大师杰作坐困愁城,眼睁睁看着债务日渐累积却无能为力。加上可能是他唯一金主的台夫特当地仕绅彼得・范・瑞文(Pieter van Ruijven,1624–1674)于1674年去世,打击更是巨大。

要知道这位范・瑞文先生从1657年开始便买下维梅尔许多作品,根据统计至少有21件,维梅尔大约也是因为有范・瑞文撑腰,才能在作品中丝毫不客气地使用价比黄金高的群青蓝(ultramarine),进而创作出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1665)和《倒牛奶的女仆》(The Milkmaid,1657–1658)那般眩目耀眼的经典之美。

这般庞大的经济重担与接连厄号确实压垮了维梅尔,根据维梅尔太太凯特琳娜(Catharina Bolnes,1631–1687)的说法,由于事业经营陷入困境一筹莫展,无法赚取收入养家,维梅尔在短短的一天或一天半之内突然身亡。尽管死因至今未明,但若以他当时的痛苦指数而言,很可能是死于中风或是心肌梗塞。

◆ 坎坷多舛的谜之际遇

维梅尔生前已经欠下庞大债务,作品要是当初没卖给金主,大概也被债主拿走抵债,然而这件《绘画的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c.1666–1668)却直到维梅尔去世时,都还一直留在身边。

以《绘画的艺术》高达120公分,宽至100公分的画幅,肯定可以卖得较高的价钱,而且也是维梅尔作品中少见的大尺寸之作,然而他始终坚持留存。接着在他身后,1676年,维梅尔太太凯特琳娜虽然一方面交出亡夫画作偿债,却把《绘画的艺术》所有权转让给她的母亲玛莉亚,预防万一被宣告破产,这幅画也得面临被拍卖的命运。可见维梅尔夫妻对于这件作品的重视,只是此后它便失去了踪影。

因为缺少相关资料,直到1813年,《绘画的艺术》才又重新出现,当时奥地利贵族切尔宁伯爵(Count Czenin)约翰・鲁道夫(Johann Rudolf,1757–1845)只花了50弗罗林(florins)便得手,这时候画作还被认为是维梅尔同时代乡亲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1629–1684) 之作。

1940年,当年被美术学校拒于门外的大魔王希特勒派出艺术顾问汉斯・波瑟(Hans Posse,1879 -1942)四处搜括艺术品,《绘画的艺术》因此从伯爵家族的收藏成为希特勒所有,此时,《绘画的艺术》已经被认定为是维梅尔的重要杰作。

希特勒真是赚到了。然后当初到底是艺术学院的哪个家伙拒绝让他入学?如果他好好在颜料堆里打滚不就没事了吗?

◆ 奥地利政府成为最终赢家

《绘画的艺术》先是被带到慕尼黑,后来被纳粹送到奥地利阿尔陶斯盐矿(Altaussee)地下洞穴。

1945年,二战进入尾声时,美军率先来到纳粹的艺术藏宝窟,发现大量艺术珍品,其中也包含《绘画的艺术》,这段故事于2014年曾拍成电影《大寻宝家》(The Monuments Men)。庆幸当年幸亏《绘画的艺术》没有落入残虐暴戾的的俄军之手。

之后虽然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曾经试图收购,但并未成功。而切尔宁家族也跳出来声称画作是被迫卖给纳粹的家族资产,理应重新获得所有权,然而奥地利政府最后还是赢了,《绘画的艺术》成为奥地利国家资产,1946年安置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至今。

◆ 维梅尔的极致表现

《绘画的艺术》身世如此周折坎坷,你应该很好奇它凭什么让维梅尔与家人费心维护,为何纳粹和奥地利政府也想尽办法占为己有?

若以《绘画的艺术》创作时间大约在1666至1668年来看,维梅尔此时30多岁,已经处于技法成熟的创作颠峰期。

这时候他跳脱早期参考各家大师风格的摸索过程,成功揉合台夫特和荷兰绘画艺术特色,发展出绝佳平衡构图、当地风俗主题与极其精妙的自然主义表现。《绘画的艺术》可说是维梅尔独家技法的完美之作,不但展现他身为画家的自豪,也可解释他为何如此珍视这件作品。尽管直到现在仍旧不清楚当年的创作原因。

◆《绘画的艺术》怎么看?

画家与女神

《绘画的艺术》画面里有两个人物,其中一位是画家,可能正是维梅尔本人,虽然只见到背影,但却反映出维梅尔工作时的习惯,例如端坐,而非站立在画架前,并且使用槌棒(Maulstick),藉由棒子前头的软垫支撑手腕,增加作画时的稳定度。维梅尔作品中有太多惊人的细节,想必槌棒的贡献不小。

一些名画的细节(这幅名画背后有多少八卦)(2)

©《绘画的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局部/ Johannes Vermeer, c.1666–1668 / oil on canvas,120x100 cm /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从画布上的白色线条,大概可以推测出维梅尔是直接以白色颜料在帆布上勾勒形体,同时验证他从未留下任何草图或素描这件事。因为画家穿着讲究,你看那醒目的红色裤袜就知道,而非穿着工作服,很明显,《绘画的艺术》涵义不在传达画家的工作情况,而是赞颂绘画这门艺术。

画家脚踩的黑白格子地板曾经数度出现在维梅尔作品中,依照维梅尔通常在家作画的习惯推测,他家地板可能就是这模样。黑白格子在此有助于创造空间深度,为了能描绘准确比例,维梅尔会在画布上打钉拉线,使得他大约有十多件作品上都有钉孔存在。

画中另一人为一名女子,跟维梅尔其他作品中出现的少女或太太等寻常百姓不同,这位女子是九大谬思女神之中的克里俄(Clio),专门掌管历史。她头上戴着月桂叶编织成的桂冠,象征永垂不朽的荣耀,手上拿的小号代表画家的名声,那本书则内含历史的记载。

一些名画的细节(这幅名画背后有多少八卦)(3)

©《绘画的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局部/ Johannes Vermeer, c.1666–1668 / oil on canvas,120x100 cm /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克里俄的形象描绘主要来自16世纪义大利肖像学家切萨雷・里帕(Cesare Ripa,c.1555–1622)所著《图像学》(Iconologia,1593),提供神话人物具体形象,是17世纪画家创作神话题材的必备参考书。《图像学》荷兰文译本出现于1644年,维梅尔可能也拥有一本。

地图很有事

一些名画的细节(这幅名画背后有多少八卦)(4)

©《绘画的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局部/ Johannes Vermeer, c.1666–1668 / oil on canvas,120x100 cm /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背景墙上最显眼的是一张大地图。这张地图印制于1636年,标示着维梅尔的爱国心,无论是对于航海贸易或是地图制作技术的国家自豪感。维梅尔的神乎其技,连地图纸张的皱褶与重量都能传神表现。

地图上头画出了1581年尼德兰七省共和国独立之前,原本由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尼德兰17省。就连画家头上,那盏吊灯灯冠的双头鹰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标志。还有,你看黄铜吊灯的金属光泽多惊人。维梅尔原本是新教徒,结婚时为了爱妻改信天主教,与尼德兰七省主流的新教有所区别,这张地图除了显示他的宗教倾向,也有强烈的怀旧情意。

一些名画的细节(这幅名画背后有多少八卦)(5)

:画家头上那盏吊灯灯冠的双头鹰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标志。

©《绘画的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局部/ Johannes Vermeer, c.1666–1668 / oil on canvas,120x100 cm /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接着,艺术史上独一无二,描绘窗帘等布料质感的技术天花板来了。

荷兰画家时常会在作品中画上窗帘,维梅尔也是如此。画面侧边的窗帘可以用来创造画作与观者之间的亲密感,看起来好像是我们被允许进入画中的世界,坐在一边翘脚欣赏故事如何进展。描绘窗帘也是画家用来展现画技的机会,但是整个艺术史上,没有人能够像维梅尔那像精细写实描写出窗帘的厚实重量、复杂绣样以及布料表面细密起伏的质感纹路。

一些名画的细节(这幅名画背后有多少八卦)(6)

©《绘画的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局部/ Johannes Vermeer, c.1666–1668 / oil on canvas,120x100 cm /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左侧那道窗帘在此也创造了欣赏本画的入口,随着拉起的窗帘,我们会先往右看到画家,再往左转向克利俄,接着再朝右看向地图,如此便创造了曲折又延续的视觉趣味。

你说维梅尔是不是很厉害?

一些名画的细节(这幅名画背后有多少八卦)(7)

左侧那道窗帘在此也创造了欣赏本画的入口,随着拉起的窗帘,我们会先往右看到画家,再往左转向克利俄,接着再朝右看向地图,如此便创造了曲折又延续的视觉趣味。

©《绘画的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 Johannes Vermeer, c.1666–1668 / oil on canvas,120x100 cm /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 source:wiki,public domain

想必他当年完成《绘画的艺术》时,一定很得意地反覆欣赏自己的杰作,手摸胡须(如果有的话),露出满意的笑容吧?

《绘画的艺术》结合神话、历史题材,同时展现维梅尔处理光线、色彩、质地的惊人技巧,可见他绝不只自满于从事风俗主题,这也是他的呕心沥血集大成之作,难怪即使境遇再艰困,至死都要留在身边,也难怪爱妻想尽办法留住它,可惜最终难以如愿。

幸好,女神克里俄手上的号角仍旧发挥神力,数百年之后,吹响了维梅尔的声名,让我们永远赞叹,并景仰于他的神乎其技和苦心孤诣。

end

喜欢 请戳一戳在看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 :

如果你是艺术家?

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

欢迎分享你的艺术趣闻与观点、见解!

如果你是艺术机构?

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术家!

一些名画的细节(这幅名画背后有多少八卦)(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