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内蒙古历史悠久的传统(趣谈内蒙古历史悠久的传统)
要是说起北方地区这一块的花式火锅,首先应该提到就是内蒙古的火锅——“涮羊肉”了。作为全国著名的牛羊出口大省,不仅满足了其他地区的肉品需求,更是养成了内蒙人无肉不欢的饮食习惯。对于在草原散养而成的牛羊来说,把它们切成薄片涮进火锅里,其实就是一种相当不错的美味选择。
“涮羊肉”又被称作“蒙氏火锅”,在内蒙古拥有坚实的历史烙印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据说,“涮羊肉”起源于元朝时期,当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率大军东征时,因思念家乡想吃“清炖羊肉”,却奈何敌军马上杀过来了;手下的士兵灵机一动,将羊肉切成薄片丢进了热汤中,稍微翻腾几下后,快速捞到碗中加入食盐递给他,忽必烈匆匆吃完后翻身上马迎敌,最终大获全胜。之后,这道菜就被亲自赐名为“涮羊肉”。
后来,这种独特的食用羊肉的方式被渐渐流传下来,制作“涮羊肉”的粗陋器具变成了专属的铜锅。铜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而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进补。总的来说,“涮羊肉”不仅满足了人们基本的口腹之欲,更是具有极佳的营养滋补的食疗效用。
论起来,“涮羊肉”吃起来还有很多讲究和细节。比如,铜锅必须选用优质的红铜打造,锅的膛上还需刷上一层银亮亮的锡,防止铜锅因热汤沸腾散发出有害物质;其次,就是涮肉的方式和顺序也值得注意,羊肉最好选择来自内蒙草原散养的羊,肉质纯正无膻味口感较好;备菜时,要用干净的布吸干肉表面多余的水分,放入冰箱微微冷冻一下现切现涮,如此这般细致,才能达到最佳的食用口感。
涮之前,把羊肉切成半透明的薄片,讲究要“薄如纸,匀如晶,齐如线,美如花”,码放在盘里倒扣过来举着肉不能掉下来,才表明肉的鲜嫩和干松。当然,还几样必不可少的配菜:水发粉丝、酸白菜、大白菜头、冻豆腐,再加上白皮糖蒜;主食品只有一样——芝麻烧饼,齐了,经典的涮羊肉就这么朴实无华却又不可抵挡的美味。
涮制时,先下入两片肥美油亮半透明状的羊尾,这样的话,锅里的汤再涮起肉来就不会发干发柴;羊肉不可丢进锅里长时间煮,应该用筷子夹住肉片抖搂上三四下,看肉一变色赶紧夹出来沥干汤水蘸上佐料吃。工夫长了就成了煮,而不叫涮了。与涮羊肉搭配的最佳蘸料莫过于麻酱了,刚涮好的羊肉裹上醇香厚重的麻酱,吃一口,芝麻的香气和羊肉的鲜嫩在嘴里迸发,那神奇的滋味令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内蒙古地区这种独有的“涮羊肉”,得到了后人的传承和发扬。铜锅换成了更加干净卫生的单人小锅。改变的形式和细节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需求,但坚持的是不添加多余调味料修饰的原生汤底,还有来自草原天然散养而成的纯正优质的羊肉,以及内蒙人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与眷恋。
每一个土生土长的内蒙人骨子里都住着自由不羁、热情奔放的灵魂,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是我们最热爱的饮食方式,尤其像这种天然、原生的“涮羊肉”,简单粗犷却不会失去食物本真的鲜味,胃和灵魂都在这一锅羊汤里得到了双重的满足与升华。
而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有很多经营传统“蒙氏火锅”的店家,像品牌遍布全国的“额尔敦传统涮”火锅店、“小肥羊”火锅店,以及“伊卓尔私家”火锅店等,这些店主要以传承经典“涮羊肉”为主,坚持天然原生汤底加草原散养好肉;如果你也对这种特别的“涮羊肉”感兴趣的话,不妨约上朋友或者带上家人一起去尝尝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