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死于什么病(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上期文章,我们谈到了郭嘉在面对孙策可能偷袭许都的传言时,拿出了一套言之成理的解释,说明孙策一定会死于匹夫之手,用以安抚人心,这等于是指出了目的,却没有说明,为什么预测和结果之间有如此高的惊人吻合。

其实如果我们对战争的过程进行更细致的剖析,就会明白,陈矫从广陵郡射阳县的匡琦城到许都求救,再转向官渡,需要不短的行程,在当时,没有手机,没有电报,他所掌握的信息,只能是出发时的情形。

郭嘉死于什么病(郭嘉不死卧龙不出)(1)

而在他外出请援的同时,时间并不是凝固的,孙权指挥先锋大军对匡琦城的围攻仍在继续,而陈登也不会坐以待毙,《先贤行状》中的记载是:

登密去城十里治军营处所,令多取柴薪,两束一聚,相去十步,纵横成行,令夜俱起火,火然其聚。城上称庆,若大军到。贼望火惊溃,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

翻译一下,陈登秘密地在城外十里的地方建立了屯兵的军营,并让官兵多带柴火,以两束凑在一起,相隔10步远,纵横排成行,在夜里一齐点火,城里则大肆庆祝,好像有援军到来,东吴军队看到火光,以为是大兵压境,自己崩溃了,陈登带兵追杀,斩首达万级。

这是一个诈谋,让对方误以为自己援兵大至。

而在《三国志·陈矫传》中则说:

吴军既退,登多设间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翻译过来,就是,吴军已经撤退,陈登反复设伏追击,大破吴军。

两相对照,可以确定的事实就是:

一是,陈登是在吴军撤退中打得胜仗;二是,陈登在追击中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反观东吴一方,根本没记录此次大败,关注的重点,都在孙策之死和后事处理上,根本没有秘不发丧的举动,也就是说,孙策遇刺在前,吴军撤军在后,那么,陈登之所以敢于以疑兵诈敌,并放心追击,极有可能是知道吴军主将遇刺,军无战心,早晚退兵,这才抓住战机,加了一把火,否则,他完全可以等曹操援兵到来时再出击。

那么,从信息单向传递的角度来看,陈矫还在官渡时,肯定先带来了孙策即将袭击许都的坏消息,造成了“众人皆惧”,但不久后,广陵郡前方又传来了孙策遇刺的好消息,传递这个信息的信使不是陈矫,没有广泛扩散的动机,肯定要先上报曹操,而郭嘉任“司空军祭酒”,正是为曹操掌管秘密的人,有资格与闻,自然可以在不掌握信息的诸将、众官面前故作神秘。

但是,光知道孙策遇刺还不够,到了建安五年四月,陈登彻底挫败吴军前锋的消息传到官渡,无论孙策死不死,“袭许”的行动短期内都无法实施的情况下,曹操才决定北进白马,救援东郡太守刘延,这才是真正决策的心路历程。

直白地说,就是“信息差”。

郭嘉死于什么病(郭嘉不死卧龙不出)(2)

在“信息差”之外,还有“身份差”。

郭嘉在曹营之中,更著名的就是“袁曹十胜十败论”,这段话,被《三国演义》所引用,让郭嘉几乎与诸葛亮一样,成为智慧的化身,甚至网上有成百上千的人,反复问,“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不是真的。

那当然是假的。

就以“十胜十败论”来说,原话出自《傅子》,而《三国志·郭嘉传》不载,具体来说,有:

道胜一,义胜二,治胜三,度胜四,谋胜五,德胜六,仁胜七,明胜八,文胜九,武胜十。

而在《三国志·荀彧传》原文中,也有类似的一段:

度胜,谋胜,武胜,德胜。

荀彧的“四胜论”和郭嘉的“十胜论”,重合部分,意思完全一样,只是文字略有不同,其进言的背景又非常相似,都是在曹操还没有与袁绍翻脸,而受到其折辱之后,愤恨对方的“无礼不逊”而对谋士的问计。

如果说,这是两个人各自对曹操提出的建议,那么,连开场白以刘、项之争做比都完全一致,就显得太过默契了,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一个人的言论,被不同的书,扣在了不同的人头上。

郭嘉死于什么病(郭嘉不死卧龙不出)(3)

事实上,《傅子》一书,对于郭嘉非常推崇,不仅此处与荀彧“不谋而合”,在平吕布时,劝谏曹操不要撤兵的言论,本是荀攸与郭嘉共同进谏,在此书中,也只提到了郭嘉,若不是《三国志·荀攸传》中有记载,后人只看《傅子》,怕还会以为又是郭嘉一个人的“先见之明”。

当然,两人提出的理由,文字也非常相近。

更逗乐的是,一个事儿,类似的话,董昭也说过,见《三国志·董昭传》,原话是:

太祖令刘备拒袁术,昭曰:"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太祖曰:"吾已许之矣。"备到下邳,杀徐州刺史车胄,反。太祖自征备,徙昭为徐州牧。

翻译过来就是,曹操让刘备打袁术,董昭说,刘备胆大志向高,又有关羽、张飞辅助,恐怕他的想法没那么简单,而曹操的回复是,我已经答应他了!等到刘备到下邳,杀车胄造反,曹操亲征平定,就把董昭派为徐州牧镇守。

很明显,董昭的劝谏话语和程昱、郭嘉的内容完全一样,都是刘备有野心有能力,又有关羽、张飞帮忙,有反叛风险,要是小说、电视剧,一定会说,不谋而合,但现实中,真正符合“事先”对答的情景的,只有董昭和曹操的对话。

剧情演绎一下,就是,小弟说,大哥,他兜里有钱,怀里有枪,可能会抢咱地盘,大哥回复,我都答应他了,反悔不好吧?内心戏则是,呸,刘备是我合伙人,我不信他还信你?

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提到过,在刘备出许都讨伐袁术之后,有半年的时间,刘备都没有造反,那么,程昱和郭嘉劝谏不要放虎归山,曹操追之不及,就很奇怪了,当时追来不及,半年时间,都干嘛去了?

而他和董昭这段对话,恰恰解释了他放刘备时的心态,我都答应了,我相信自己的判断。

也就是,当时固执己见,事后有所补救,即任命董昭当徐州牧。

反过来看郭嘉和程昱的劝谏,就属于有头无尾,事后来个追之不及,后悔没听奉孝之言,这段片汤话,还仨人都说过,内容也大同小异,不觉得怪异吗?答案究竟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