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1)

(想了解更多关于深圳的历史和往事可以关注我们的土生土长深圳人)

天妃海神,或以为太虚之中,惟天为大,地次之,故天称皇,地称后。海次于地,故称妃,或曰非也。

——《广东新语》

天妃,又称天后、妈祖,是东南沿海众多民间信仰中比较信众较多的一个。广府地区江河湖海纵横交错,水域广阔,又是历史上缉民繁衍的地区,故信奉天后的人很多。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2)

湄洲祖庙妈祖像

天后信仰

相传妈祖原名林默,祖居福建莆田县湄州屿,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日,终于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她九岁从师,过目成诵,长大后乐善济人,通晓天文地理,驾舟操舵,水性娴熟。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3)

2019年火遍网络的妈祖动车票

传说她能乘席渡海,驭云腾雾,还能预卜未来吉凶。雍熙四年她升仙后,常穿着红色的衣服在海上显灵。于是,乡民在湄州屿建祠祭祀,称“林夫人庙”。北宋元祐年间,莆田等地对林夫人的崇祀得到官方的认可。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4)

黄田天后古庙

康熙十九年(1680),妈祖被赐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圣母",康熙二十三年(1684)又被赐封为"护国庇民妙应昭应普济天后","天上圣母"和"天后"从此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5)

妈祖像 @少威

妈祖信仰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

深港的天后信仰

妈祖信仰的传播与省港的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珠江口的门户,深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海上交通要塞,海上贸易常兴不衰。宋代,随着官方与民间的海上贸易繁盛起来,由福建地区兴起的海神祭祀便随着商人们到处落脚。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6)

赤湾天后宫

同时间,福建等地沿海渔民疍户也开始南迁,他们大多操舟楫为生,同时也带来了原有的宗教、风俗。这样一来,“天后”就在深港地区落地生根,深港地区一向仰赖海洋为生的渔民,很快就接受了天后信仰。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7)

清末铜锣湾天后古庙

无论远洋船队,还是近海渔民,在面对伶仃洋和更远的外洋时,求海神保护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寄托, 这也是为什么深港地区沿海崇拜妈祖的一个重要原因。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8)

沙井天后古庙 @少威

据说,早在宋朝时,深港地区开始建造天后祠庙。据清嘉庆《新安县志》记载:“北庙创于宋,古有税关,今废。”清末时天后宫的数量已有三十多处,而现存的以天后为主神的庙宇在深圳和香港地区也有不下一百间。

广东第一天后庙

根据历史记载,在我国,由皇帝敕封的天后宫仅有三座,一在天津,二在泉州,第三座便是位于蛇口的赤湾天后宫。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9)

赤湾天后宫 @创新南山

早在南宋时期,岭南地区便已经建有天后庙。根据成书于南宋嘉熙三年(1239)的《方舆胜览》记载:“西庙去城(广州)十五里,盖敕封灵惠助显卫妃行祠也”。而至于赤湾天后宫,根据当地传说,也是始建于南宋。不过此说未见史载。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10)

目前最早记载赤湾天后宫的当属张源所立的《赤湾天妃庙碑文》(此记载见于浙江常山定阳崇本祠《林氏宗谱》)

明天顺八年(1464)黄谏所写的《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中记载:“天妃行祠,海滨地皆有之,而东莞则有二。一在县西百余里赤湾南山下,……永乐初,中贵张公源使暹罗国,先祀天妃,得吉兆,然后辞沙。天妃旧有庙,公复建殿宇于旧庙东南。”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11)

赤湾天后庙

也就是说,在明初,赤湾天后宫已经是小有名气,否则宦官张源在出使外国前途经此地也不会专门去祭拜。另外,张源所祭拜的是旧庙,而此时明朝立国还不到半个世纪。因此,赤湾天后宫始建时间应该在明朝以前。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12)

天后像

由于此次代表朝廷出使的出航得到天妃的庇佑,张源出使回来后就在旧庙东南兴建新庙。之后,赤湾的天妃庙不断得到谢恩修缮和扩建,经过多次奉旨整修,赤湾天后庙是当时全国天后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仅各类宫门就有九十九道,蔚为壮观。

赤湾天后宫的兴衰

赤湾天后宫自张源于永乐年间重修后,有左行人率领的使船,顺利归来后,出钱让南头父老吴松山购置庙田,收取田租以供奉天妃。

天顺七年(1463),兵科给事中王汝霖、行人刘泰在前往占城前,专门到赤湾庙祈祷天妃,以求往返顺利。之后,出钱两万缗委托当时的东莞知县吴中,在天妃庙后建正殿三间;接着有刑科给事中陈嘉猷、行人彭盛大,出使满剌加国后,也出资相助。次年,天妃庙后殿建成,吴中请翰林院学士判广州府事黄谏作《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13)

赤湾天后宫的两块石碑 左:黄谏《新建赤湾天妃庙后殿记》 右:吴国光《重修赤湾天妃庙记》

万历八年(1580),广州府海防同知周希尹率军平定老万山倭寇,前往赤湾祭拜天妃,发现庙宇低矮,有坍塌之险,于是召集南头乡亲父老,倡议修建。这次重修天妃庙历时四年,几任署理县事、新安知县均参与其事。重修后的赤湾天妃庙规模空前,“庙之寝殿三间,堂三间,寝至堂亘以亭,堂之前为重檐门楼三间,堂左右为二厅。周围垣墙,楚楚翼翼。” 完工后,乡人邀请南园村人,新安县第一个解元吴国光作《重修赤湾天妃庙记》。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14)

吴国光《重修赤湾天妃庙记》

根据《新安县志》记载, 万历四十四年、崇祯五年、崇祯八年,赤湾天妃庙又经过三次重修。有明一代,赤湾天妃庙历经数次重修,越修越大,越修越堂皇。明朝灭亡之前,天妃庙的殿宇、房屋已达数十间之多。

进入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春,守备张应科运军饷到琼海,祭拜天妃后得顺风,回来后得到平南王尚可喜以及上司张总镇的支持,筹集六百五十金,重修天妃庙,历时半年完成。张应科请侍郎王应华作《重修赤湾天妃庙记》。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15)

赤湾天后宫博物馆还原祭妈祖典礼

五年后,迁海令下,沿海空虚,赤湾天妃庙也随之荒废,直到复界后,赤湾才重新拓垦复庙,重现生机。乾隆初年,南头倪姓商人出资重修天后庙。

嘉庆十九年(1814),官府建议重修天后庙,总督、提督、都督、知县等官员纷纷捐资,两年后,赤湾天后宫重修完成,焕然一新。知县孙海观作《重修赤湾天后庙引》;进士蔡学元作《重修赤湾天后庙记》。光绪二十年(1894),赤湾天后庙再得到一次重修。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16)

清末的赤湾天后宫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南头,海上的日军战舰曾炮轰天后庙,将前殿轰塌。

新中国成立后,赤湾庙驻扎了不少解放军。不久,天后宫经历第一次拆庙,拆下来好的木材则运往广州黄埔港,当作造船的材料;1960年修建深圳水库和展览馆时,因材料不足,便拆了赤湾天后宫的相关材料进行补充,致使古宫完全毁坏,原来气势恢弘的99道门、牌楼、日月池、石桥、钟楼、前殿、正殿等殿宇荡然无存,只剩下庙基和两口古井。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17)

赤湾天后宫 @蛇口消息报

1992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赤湾天后宫得以重修。1995年,赤湾天后宫重光。2019年赤湾天后宫新一轮修葺完工。

天后诞庙会与辞沙

天后庙规模最大的祭祀活动,当属三月廿三天后诞。明朝到民国时期,每逢这个时间,新安、东莞乃至归善的百姓都会到赤湾进香,进香者均打好数日的包袱,备足干粮,乘船前往。当时,人们称赤湾天后庙为“大庙”,可见赤湾天后庙的地位。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18)

100年前往天后宫朝圣的人们

人多便有庙会。清末至民国间,赤湾天后诞庙会是当时珠江口一带最为盛大的庆祝活动。当时,赤湾天后庙会开始于农历三月十五,至三月廿三结束,做生意的人在通往天后庙路上搭满商店,销售各种产品。据说,当时在赤湾港停留的客船便有数十艘之多。庙会期间,还有舞狮、做大戏等活动,天后庙也会进行打醮活动。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19)

清末前往天后宫朝圣的人们

赤湾天后庙的热闹一直维持到解放前夕。香港人在解放前夕都是前往赤湾天后宫祭拜,赤湾天后庙也是当时香港人最崇拜的天后庙。新中国成立后,港英政府将深港边界重新立为禁区,禁止两地人们自由往来,港人无法到赤湾天后庙拜香,只好到佛堂门的天后古庙去了。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20)

佛堂门天后古庙

赤湾天后庙的另一重要活动则是辞沙。“辞沙”祭祀大典历史悠久,起于张源出使暹罗后,是赤湾天后宫独有的祭祀习俗,也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传承至今以“太牢”“沉海”祭祀海洋和海神的官方祭祀仪式。

所谓“辞沙”,乃祭祀沙礁之意。古代航海者在经过江(河)入海口时,常遇忽有忽无之沙礁,认为此乃海底鬼神作祟,需祭禳乃灭,祈求海神的保佑。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21)

2019年观看辞沙大典的群众 @创新南山

根据《新安县志》记载,辞沙典礼是用太牢来祭祀,太牢的祭品是牛、羊、猪三牲,将此三牲去肉留皮,用草填充,摆祭于海边的沙滩,祭祀完毕,将三牲沉入海中。

1995年,随着赤湾天后宫的重光,中断近半个世纪的辞沙典礼也随之恢复。2006年,“辞沙”大典相继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22)

恢复了的辞沙祭典

2014年,博物馆首次恢复了官方祭祀“辞沙”大典,活动主要分为斋戒、陈设、省牲、正祭四个步骤,正祭当日包括迎神、进爼、三献礼、颂祝文、送神、望瘗、祭海等程序,最后祭毕将太牢沉于大海。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23)

祭海

此外,在古代,新安县都会在春秋二季举行官方的祭祀天后活动,按照朝廷祭典的规定进行。

如今,深圳的天后庙仅剩下十余座。其中比较有名的,如南山村的春牛堂、大鹏所城西门的天后宫,黄田的天后古庙,沙井的天后庙等等。

深圳历史文化传说赤湾天后庙(深圳拥有广东最大的天后庙)(24)

春牛堂 @深圳博物馆

天后信仰,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赤湾的天后宫,更是深圳古代的历史的见证。

资料来源:

《深圳掌故漫谈》

《海洋深圳》

《南头风物》

创新南山、南山博物馆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