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对全面小康意味着什么(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中国经济数据,信息量很大。其中,“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成了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
一个经济数据,为何如此备受关注?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数据背后的故事。
一
首先咱们来看人均GDP这个概念,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意味着什么。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一书中,人均GDP被看作经济产出效率的刻画指标,用以说明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衡量经济发展长期变动。
人均GDP反映的是每个人平均创造的财富,数值越高,反映出国家经济产出和发展水平越高。
那么,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是个什么水平呢?做个对比就知道了。
2001年中国人均GDP为1000美元,18年后中国人均GDP则升至1万美元以上,不到20年时间,数值实现10倍增长。两相对照,英国人均GDP从1300美元涨至2600美元,用了150多年,美国实现同样的倍增用了53年。
对比还不够鲜明?再来看比利时《布鲁塞尔时报》做的另一组对比:
1980年,中国人均GDP是拉丁美洲的1/10,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1/3。1996年,中国的人均GDP赶上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如今超出后者6.2倍。2017年至201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了拉丁美洲。
《布鲁塞尔时报》据前述数据称,若照目前增长速度,中国很快将在人均GDP增长方面把拉美甩在后面。
另一个值得聊的是,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全球的“万元户”翻了近一番。
2018年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人口规模近15亿人,而当总人口逾14亿的中国加入后,前述规模增至近30亿人。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做出了贡献。
二
有人问岛叔,人均GDP涨了,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不是也会跟着涨?
首先咱们要明确,这两个不是同一个概念。人均GDP代表平均每个人创造的财富,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是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从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家的总财富不仅要分配给个人,国家税收、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等也要包含其中,因此人均GDP是要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既然不一样,是不是意味着人均GDP和我们每个人没太大关系?当然也不是。无论是GDP总规模还是人均GDP的增长,都代表着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从增长的角度看,2019年人均GDP增长5.8%左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长了5.8%,二者基本同步。
这样的同步不是偶然,而是长期以来的情况,意味着在人均GDP保持增长的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实现了同步增长。
除了收入增长,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善也和人均GDP的增长有密切关联。
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美国人约翰⋅普雷斯顿⋅布朗长期生活在中国,他对比过多个国家的人均GDP和生活质量。
在约翰⋅普雷斯顿⋅布朗看来: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比他们的人均GDP要好,中国拥有便利的网上购物基础设施,偏远村庄的移动网络覆盖情况也不错,高铁和地铁发展很快。
三
客观地说,对于“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这事,我们有理由高兴,但也不能高兴过头。
从国际标准来看,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一般在1.2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人均GDP与人均国民总收入数值基本相当。
也就是说,虽然中国的人均GDP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目前还是处在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依旧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事实有必要认清。
就全球范围来看,尤其是与不少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差距是明显的。例如美、日、德、英、法、意等国家中,意大利的人均GDP相对少些,但也超过了3万美元,其它很多都在4万美元以上,美国更是达到约6万美元。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大家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是2007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中首次提出的。
在现代化过程中,有些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在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贫富差距反而进一步拉大,经济陷入停滞,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何汉理就曾提醒,改革开放使中国跨越“贫困陷阱”,成为中高收入国家,但要注意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7日所说,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然没有改变,人口多、生产力总体还不发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要在经济提质增速上实现突破,仍需艰苦奋斗、久久为功。
文/江北渔者
编辑/云中歌
责编:魏少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