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练小楷还是先练正楷(先学大楷还是小楷)
常言道,习字须先习大字,而后再学小楷,这话也不无道理,由于小楷字形较小,要表达用笔和结构的美感,确实比较难。不会写小楷的人,总以为写字的动作只要比写大楷的动作小一些就行,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小楷字形较小,只是就它的表面形态而言,并不等于就是大楷的缩小化,小楷其实是有属于自己的书写规律的。
▲ 钟繇小楷《宣示表》
一、小楷以“清、腴”为贵
这里的“清”,是指线条必须洁净而不混浊;这里的“腴”,是指线条虽然纤细,但更要在纤细中显现出丰腴来。
写小楷,点画要峻利,字里行间要洁净,线条不允许臃肿,也不允许墨渣渗出。下笔时的动作一定要稳建,要轻而简捷。写小楷,行笔时要像老人拄杖行路一样,杖子柱稳了才能挪步走路。所以,笔笔要坚实有力。点画之间既要顾盼呼应,又要笔笔交代明白。既要小中见大,又要处处显现大字的技巧和功力。这些都是小楷书法的难点。
▲ 米芾《向太后挽词》
二、小楷字形结构以“宽绰”为贵
古人说,大字难以结密,小字难以宽绰。小楷是小字,所以要营造出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很不容易。为能做到”小中见大“,在技法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相比大楷,小楷经常采用“以点代画”的手法,缩小了点画自身的形态,从而加大了点画与点画之间的空间留白,使作品在整体感觉上达到一种宽绰的效果。
小楷用笔仅靠锋尖运行,但在运笔过程中,仍要保持“逆入平出、提按顿挫”以及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不过,小楷的笔法一般都以简为主,它常常采用“点法起笔”、“尖锋入纸”等手法,无论是在笔法上,还是在结体上,拿它与大楷相比,小楷书法更显得富有个性,更显得婀娜多姿,更显得楚楚动人。
▲ 王宠《游包山集》
2、相比大楷,小楷字形结构经常采用横向(左右方向)舒展的手法,使字形在整体上取得了“扁势”,造成一种“横放竖收”的宽绰的效果。
小楷十分追求点画舒展和结构自然开朗的效果,字形一旦取得扁势后,凡横向之间的点画,就会显现出一种左舒右展的态势,就容易使字形产生一种虽小而见开阔,内紧而见外拓,既萧散疏朗而又见游刃有馀的感觉,达到了宽绰的效果。
▲ 刘墉《小楷七言诗》
3、相比大楷,小楷字形结构不宜过于平正,欲使在结体上有些许微妙的变化。
如果能使结体上介于平正与不平正两可之间,那么整个小楷作品就会显得更加自然皎丽和饶有意趣。
由此可见,小楷并不是大楷、中楷的缩小版,它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技法原则与艺术表现,我们学习楷书时,更多甄别,更多裨益。
先学大楷好还是先学小楷好?当代书法学习,一般会把楷书分为小楷3cm以下、和中楷3cm-5cm及大楷5-7cm,再大就属于榜书范畴了。所以初学楷书会纠结:究竟学多大为好?
在初学者中,我们最常见的是写大楷,尤其中小学生,无论是教材或者连米字格练习本,都印得大大的,初学大楷原因是简单易学、效果明显。但其实,书法专业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易学不易成”。如果对自己有要求,不宜取法过低(这也是我们此前和大家论述的,小孩学书法不宜太早)。
现代数码技术和字帖印刷给了大众一个很大误区:以为唐楷都是很大个的,几乎像巴掌那么大。
其实古代压根就没大楷。我们来看看,欧阳询《九成宫》单字实际只有3cm见方,颜真卿《多宝塔碑》3.5cm左右,《颜勤礼碑》4cm左右,《自书告身帖》4cm左右,柳公权《玄秘塔碑》稍大,有5cm左右。都属于现代意义的中楷范畴。
临帖要临原大,如果是成年人初学书法,还是以原大小的中楷为好。最好不要超过5cm见方的规格。
非专业书法教育推行初学大楷,甚至有的外行人或自学书法时,直接误以为写毛笔字就是“写大字”。写大字一般要悬肘悬臂,刚开始练习时,字体结构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握笔的功夫还不到家,如果这个时候直接进入写大字状态,很容易养成一种不良习惯,以后很难改正。
再一个,遵循原大和运笔方式,都是对古法的遵循,书写动作都是在古人范围内,写太大了很多动作其实要通过悬肘运腕去改变,性质有变化。而遵循楷书的原大学习,也是对今后学习其他书体的一定铺垫。
初学小楷好不好呢?难度太高也不一定好。小楷过于精细和强调神韵,没有足够的功底是非常难掌握的,不大适合初学。所以,我们建议初学书法先从中楷3-5cm规格入手较好,掌握了较好基础后,想写多大都无妨。
- end -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总监丨冯错
编辑丨凌晨 Anna
责编 | Anna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