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王二小的故事(在山坡上放牛的13岁孩子)

文 /三 少

这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甚至牺牲他的宝贵的生命。

讲一个王二小的故事(在山坡上放牛的13岁孩子)(1)

图:英雄的纪念碑

无论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还是在歌曲《歌唱英雄王二小》里,我们都以为王二小叫王二小。

其实,王二小不叫王二小,他的真实姓名叫阎富华。因为家中排行老二,所以,又叫“二小”。1929年的时候,二小出生在涞源县的上庄村。出生没有多久,鬼子就占领了上庄。

占领了上庄的日本鬼子,烧杀掠抢,无恶不作。二小的父亲和哥哥,都死在了日本人的暴行中。母亲,则活活地被饿死了。

成了孤儿的二小,带着对日本鬼子刻骨的仇恨,逃离了上庄。最后,二小被狼牙口村好心的村民搭救,又介绍他给当地刘子昌等大户人家放牛。

狼牙口村与上庄村不同,这里是解放军的巩固区。当时,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独立师老一团的骑兵连,就驻扎在这一带。

二小非常喜欢马,他经常到骑兵连去玩。

在骑兵连,二小喜欢和马儿在一起玩,喜欢和骑兵连的八路军战士一起玩。每次听战士们讲抗日游击队的故事,二小就在心中暗暗地发誓:一定要将这害人的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后来,二小申请加入了狼牙口村的儿童团。

由于二小思想进步快,办事又果断,又有组织能力。没多久,他就被任命为儿童团的团长,负责带领全村10多个儿童团员,每天站岗、放哨、查路条。

儿童团的日常工作就是利用在山坡上放牛的机会,为八路军放哨,盯着鬼子的动向。有的时候,还为骑兵连割马草、送信、帮助乡亲们为八路军送军鞋,等等。

为了保证斗争的胜利果实,维护民族利益,晋察冀边区曾在少年儿童团当中开展了“五不运动”。其内容是:

“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告诉敌人藏粮食的地方,不念敌人的书”。

二小所在的狼牙口村的地理位置非常险要,它是长城的重要关城,也是涞源通往阜平的交通要道,是日军扫荡的必经之路。

但是,由于狼牙口村位于太行山的深处,四周山峦环抱,地势险要。所以,它又是我军在华北战场的抗日巩固区,晋察冀边区的领导机关就常驻在附近。涞源抗日政府也离此地不远,就驻在离狼牙口8里远的范庄旺村。

聪明的二小自然知道放牛的重要性,因此,每次放牛,他都格外地机灵、小心。

讲一个王二小的故事(在山坡上放牛的13岁孩子)(2)

图:抗日英雄王二小的纪念碑

儿童团的史林山,小名叫五祥,他和二小一样,也是一名孤儿。二小平常有个什么事总是很照顾他,所以,他们俩经常一起在山坡上放牛,五祥总是亲切地称呼二小为“二哥”。

1942年10月25日,这天是农历的9月16日,深秋的狼牙口北风一吹过,在山上放牛的二小和史林山,就会感到丝丝凉意。因为,他们实在穿得太单薄了。

但是,他们还是和平常一样,一边放牛,一边站在一块两米多高的大石头上放哨,观察是否有敌人进山。因为,这里视野开阔,方便隐藏。

没多久,四处观察敌情的二小就发现了情况:另一个山顶的‘消息树’被放倒了!

之前,为了方便更加快捷地传递信息,儿童团在附近每一个山顶上都设置了一颗“消息树”。如果发现有敌人来,消息树就会被放倒。

因此,二小在发现另一个山顶的‘消息树’被放倒后,他马上就喊史林山:“五祥,快去报社送信,敌人进山来扫荡了!”

史林山一愣,说:“二哥,你呢?”

二小着急地说:“不用管我,快去。我先把牛赶到山沟里,别让敌人把咱们的牛抢走了,我再看看敌人往哪个方向走。”

史林山转身就跑。

跑了几步,二小又在后面喊:“五祥!”

刚跑出三五步的史林山立刻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望着二哥。

“你报完信就和报社的同志们一块转移,不要再回来了!”这句话,二小说得非常果断!

史林山闷着嗓子,没有回答,他撒开两腿就向半山腰跑出。后山的八路军一接到史林山的消息就马上行动,快速地把电台、机器拆分隐蔽起来。

史林山送完情报后,又迅速地跑了回去。

可是,在原来放牛的地方,却没有再见到二哥。史林山的心中顿时产生不祥之感,他开始满山地寻找。

原来,在史林山离去不久,二小看见大约有一个中队的鬼子进山扫荡,他们正从狼牙口往范庄旺村方向走。

天啦,鬼子要去的方向,有一条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后方的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如果这一股鬼子摸进了那条山沟,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和乡亲们都将在劫难逃!

二小知道,八路军的骑兵连早就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设下了埋伏。于是,他决定把鬼子引进埋伏圈。

打定主意后,二小就故意暴露了自己。正在山谷里瞎转的鬼子兵很快就看到了二小,上前一把抓着了他,并让他带路。

讲一个王二小的故事(在山坡上放牛的13岁孩子)(3)

图:王二小给鬼子带路

史林山在半山上焦急地寻找二小,终于发现他的踪迹了。

就在不远处的山谷里,二小正带领着一群鬼子,慢悠悠地往前走。此时的史林山,就隐蔽在离二小不太远的一个小山洞里。

只见二小的左右各一个鬼子,身后还有一个鬼子用刺刀抵着他的后背,一起往前走。

可是,史林山发现二小看上去非常镇静,一点也不惊慌。史林山悄悄地从山洞里探出小脑袋,眼都不眨地盯着二哥。

然而,二小带着鬼子从一个山头转向一个山坳,再从一个山坳爬向另一个山头……

史林山都看不明白:二哥,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突然间,史林山恍然大悟!

二小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好让我们的八路军和乡亲们有更多的时间隐蔽机器和转移。

接下来,二小又带着鬼子朝西北沟的方向走去。这里,宽阔的山谷逐渐变得狭窄,沟中的南马河哗哗作响水流甚急。

其实,在山谷的深处,就是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

这是一个死胡同,一面敞口三面环山,距地面最低处的石壁也有3米左右高,让人几乎无处可逃,是个天然打埋伏的好地方!

敞口的地方,下面就是悬崖。悬崖附近就是解放军电台的所在之地,还有埋伏着我军的游击武装梯队。

当鬼子发现他们已经无路可走的时候,顿时气得呱呱乱叫。远处史林山的心,倾刻间就揪了起来!

就在这一刹那,二小忽然转身抱住了一个日军的大腿。正在担心的史林山瞬间就明白:二哥这是要和敌人一起跳崖!

但是,二小毕竟只有13岁, 长期的营养不良,发育得也不好,他哪能抱得动身高和体重都占很大优势的敌人呢?

恼羞成怒的鬼子,见这个小不点还要与自己同归于尽,一脚踹开二小的小手,举起了手上的赤刀。一刀削去了二小右手的5个手指,接着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用刺刀挑起了二小,使劲地把他摔下了悬崖

此时的一幕,被远处的史林山看得清清楚楚。

他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泪水奔涌而出。接着,他把自己的手捏成拳头,塞进自己的嘴里,任凭自己的牙齿死死地咬住自己的手……

讲一个王二小的故事(在山坡上放牛的13岁孩子)(4)

图:鬼子向王二小伸出了罪恶的刀

后来,八路军闻讯赶到。

一时间,枪弹齐发,杀声震天,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把敌人消灭干净了,一个都没有漏掉。

当史林山和八路军、乡亲们100余人在山下找到二小时,他的鲜血已经染红了身旁的石头和溪水。此时的二小,已经非常的虚弱了。

一位乡亲用颤抖的双手慢慢抱起二小,泣不成声。史林山则在旁边托着二小的头,心如刀绞,脑子里一片空白。

几位乡亲和八路军一起,把二小抬到了刘家台进行救治。可惜,二小的伤势过重,当时又没有什么医疗条件,终究还是没有救过来。

可怜的二小,仅仅只有13岁,就慢慢地闭上了眼睛。13岁啊,本来该是如花一般,无拘无束的童年,二小却心甘情愿地献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

史林山拉住二哥渐渐失去温度的小手,他始终不敢相信,今天早上还和自己一起放牛的二哥,就再也喊不醒了!

史林山哭了。

乡亲们和八路军都哭了。

就连从山谷里吹来的秋风,都在呜呜作响,仿佛都为他的离去而哭泣。

再后来,当地军民把二小和另外两名牺牲的八路军同志一起埋葬在了他牺牲的山坡上。

二小英勇抗敌的故事很快就在涞源县传开了,人们争相传颂这个勇敢的孩子。青救会的干部张士奎得知后,马上向边区青救会写了报道。不久,《晋察冀日报》头版就发表了二小的英雄事迹。

二小的故事快速地在中华大地上传颂。

接着,词作家方冰、曲作家李劫夫根据报道内容,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由于有众多抗日队伍驻扎在狼牙口一带,为了不泄露军事机密,在歌词中就没有唱出二小的真实姓氏。

因为,王姓作为大姓,并不暴露具体地点。

于是,二小就成了王二小。那块用二小的鲜血染红的大石头,一直静静地卧在山沟里, 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从此后,史林山经常来墓地和王二小说话,从懵懂无知的少年到沧桑的暮年,他都不肯离去。

讲一个王二小的故事(在山坡上放牛的13岁孩子)(5)

图:老年的史林山

1989年,王二小被追认为烈士。

1960年,王二小的墓址上建立了抗日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2006年,乡亲们自发在石湖旮旯不远处山坡上,建起了王二小纪念馆。

风华正茂,敢为天下先。王二小虽然离去了,但是,他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你听,又是谁在唱那首歌?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闪亮的坐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