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著名的和亲公主(她是第一位和亲西域的公主)

和亲公主远嫁后,生活过得怎么样?史料记载较少。

但是,汉代一位和亲公主曾写过一首诗,情景再现了她远嫁后的生活,汉武帝读了之后,也感动不已。

这首诗,就是西汉乌孙公主刘细君的《悲愁歌》。

历史上最著名的和亲公主(她是第一位和亲西域的公主)(1)

《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诗直白如话地诉说了自己远嫁后的生活情况。

吾家把我嫁到遥远的地方,从此和家人天各一方,寄身于异国他乡的乌孙王。

在广阔天地下的毛毡房里,以肉为食,喝甘甜的乳汁。

住在这里常常想念家乡,心里十分痛苦,我愿化作黄皓啊,回我的故乡!

历史上最著名的和亲公主(她是第一位和亲西域的公主)(2)

汉代最有名的和亲公主是王昭君,其实,在王昭君之前,西汉武帝时和亲乌孙的刘细君是第一个和亲西域的公主。

提起刘细君,许多人并不熟悉。她是西汉武帝时和亲乌孙的公主。

刘细君是妥妥的皇室贵族,她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建是汉景帝之孙,祖父刘非是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兄弟。

刘非被封江都王,父亲刘建袭封江都王,可是,刘建荒淫无度、作恶多端,后来,因谋反畏罪自杀,王后成光也弃市了。

刘细君因为年幼而幸免于难。算起来,刘细君算是汉武帝的侄孙女。

历史上最著名的和亲公主(她是第一位和亲西域的公主)(3)

汉武帝时代,是一个与匈奴不断对抗的时代。为了对抗匈奴,张骞向汉武帝建议拉拢乌孙。

公元前105年,汉武帝派使者出使乌孙,乌孙王猎骄靡同意与汉朝联姻。

汉武帝于是封刘细君为公主,嫁给猎骄靡,是为右夫人。

汉武帝对于刘细君这个侄孙女可能还不错,她的嫁妆非常丰厚,出嫁的侍从有数百人之多。

刘细君到了乌孙,自建宫室居住,猎骄靡时常来与她相聚,置酒饮食。

刘细君也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她常将钱币、丝织品等物赏赐猎骄靡身边的人,以拉拢乌孙贵族。

历史上最著名的和亲公主(她是第一位和亲西域的公主)(4)

可是,猎骄靡毕竟年老了,两人语言又不通,生活习惯也不适应,刘细君非常想家。

远在异国他乡,自己是和亲公主,担着两国邦交的责任,一时一刻都由不得自己。

猎骄靡年老,他想让自己的孙子岑陬【zōu】娶细君。

娶后母,是匈奴、乌孙等民族的习俗。

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写道: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意思是说:长子或者是继承家业的人要娶她们的后妈当老婆,哥哥或者弟弟死了,那么哥哥或者弟弟就必须娶守了寡的弟妹或者嫂子。

这个特殊的婚姻习俗,是为了防止家族财产外流。

历史上最著名的和亲公主(她是第一位和亲西域的公主)(5)

猎骄靡将岑陬定为继承人,所以,想让细君嫁给岑陬,同样得到汉朝的支持。

这在细君看来,是万万无法接受的。

丈夫再老,也是自己的丈夫,怎么可能去嫁给自己丈夫的孙子呢?

刘细君上书汉武帝,说明缘由,可汉武帝回复: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汉武帝希望刘细君遵从乌孙的习俗,因为他要联合乌孙共同灭掉匈奴。

小小的女子身上担着大大的责任,无奈,刘细君又嫁给了岑陬。

年老的猎骄靡去世了,岑陬继位,称军须靡,细君和军须靡生了一个女儿,叫少夫。

历史上最著名的和亲公主(她是第一位和亲西域的公主)(6)

刘细君在乌孙生活了约有6年的时间,就病逝了。细君死后,汉武帝又派了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

那么,刘细君在乌孙过得怎么样呢?我们来看这首《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细君的生活状态。

远嫁异域,举目无亲,饮食起居,难以适应。

而嫁的丈夫,年老不说,语言还不通。

这让一个新婚女子,怎能不哀怨。

所以,细君没有心情去欣赏“天苍苍,野茫茫”的大漠美景,只剩哀伤。。

她羡慕那天上飞去的黄天鹅,可以飞回故乡。据史书记载,细君后死在乌孙,终生不曾归汉。

历史上最著名的和亲公主(她是第一位和亲西域的公主)(7)

细君公主雕像

《汉书》记载,汉武帝读到这首诗以后,也非常可怜细君公主,可是因为国家利益考量,他不能直接接回细君,只是不停的派使者,带上礼物去看望她,给她以安慰。

有人称这首《悲愁歌》为中国第一首边塞诗,确实,这首诗确是细君在边塞所写,其中的哀怨和思乡,和边塞诗的主题十分契合。

这是细君的生活写照,又是多少和亲公主的生活写照呢?

远嫁异域的那些女子们,忍受着塞外的苦寒,承受着孤独与寂寞,担承着国家的责任,度日如年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只给后人留下一声叹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