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沟葬礼出殡全过程(从唱戏到跳脱衣舞)

草沟葬礼出殡全过程(从唱戏到跳脱衣舞)(1)

在传统习俗中,葬礼婚丧嫁娶,是人生之大事,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出于特殊的情感寄托,“葬礼唱戏”也是人们接受的形式;而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几乎“绝迹”的脱衣舞表演却在葬礼上风行起来,着实令人费解。那么,传统礼节中,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在葬礼上“搭台唱戏”?对于当下误解传统而在葬礼上出现的“低俗化”表演,我们该怎么认识?

王又又 | 文

葬礼上出现的“低俗化”的表演,你怎么看?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很多人对此感到深深的悲哀与悲愤。葬礼本应体现“孝道”,应严肃恭敬的进行,竟弄得如此不伦不类,哗众取宠。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使得风俗变得低俗,不知大人以何颜面面对孩子。

也有人认为,这种葬礼上的“色情”元素并非今日才有。只是之前的表演形式比较单一,说书艺人以“荤段子”的形式呈现,如今,大家只是将这种“荤段子”表演了出来罢了。且这种行为大多发生在城郊之地或农村,其实也是体现了一种生活哲学。

最让人疑问的是:我国民风淳朴的农村,这些丧葬习俗是怎样日渐走样?

我想,一部分原因来自人民精神生活的匮乏。如今,人们物质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却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健康活泼的休闲方式进入到人民的视野,导致这种低俗的休闲方式在人民之间肆意流传。另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人民对物质的崇拜,造成攀比成风。以制造这种“噱头”博取大家关注,说白了,也是狂刷存在感。且有关部门低估了这股低俗文化在民间的传播力,没能在第一时间制止,结果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其实,我国传统的丧葬制度十分复杂,单是礼乐方面也很是讲究。

为什么在“丧葬”方面,大家要“鼓瑟吹笙”?

草沟葬礼出殡全过程(从唱戏到跳脱衣舞)(2)

一般情况,我们大家习惯在有喜事时大肆庆祝,昭告亲朋。可丧葬之事,为什么大家也会选择吹吹打打,搭台唱戏呢?

敬神驱邪。自古以来,“神明”都以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统治和影响着国人的行为。无论家事国事,但凡有重要的事,大家都要敬神,以祈求神明的帮助,盼神灵可以带领逝者早登极乐。同时,在“丧葬”礼上,会有很多亲朋好友前来祭拜。按照我国葬礼习俗,大家会在家中烧纸。有种说法,说烧纸招鬼,会引来不祥,所以,大家希望通过唱戏、锣鼓敲打,起到驱邪的作用。

祭奠需要。《史记·周本纪》载:“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其中,这“周官”即“周礼”。这套礼乐制度,从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规范。可见,自古,在丧葬之礼上,礼乐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增加了葬礼的隆重度,体现了一种仪式感。

草沟葬礼出殡全过程(从唱戏到跳脱衣舞)(3)

哀思尽孝。古人都爱看戏,包括我们父母或是自己。子女们想趁着葬礼再最后一次尽孝,希望他们的亲人离开家时,可以再看一次戏。就算是灵魂归来,也能再感受一次儿女的孝心。其实,我想这更多的是一种寻求心理的安慰吧。

古时的“讲究”,让我们今人“汗颜”

其实说了这么多,在丧葬礼上,那种一上来就把人弄得面红耳赤,目瞪口呆的戏台还是少数的。我小时候最常见到的,也就是找个十来个人的戏班,在片空地,唱上几出戏剧或几首歌。其实,在葬礼上唱戏并非是这么简单的事儿。

在古代,根据家里的具体情况,常见的“葬礼唱戏”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自家门前,地上铺块儿毡布或地毯,当作舞台,吹鼓乐手坐在一边,三两个人扮上相或是穿着便衣站在舞台中央,唱些折子戏。

草沟葬礼出殡全过程(从唱戏到跳脱衣舞)(4)

另一种就很正规了。在街道较宽敞的地方,搭个八十来公分或是一米二的舞台,配上扩音喇叭,扮相齐全。这得是个一二十人的戏班子,由专业的演员临时加盟搭班而成。戏台两边挂着对联,例如“搭高台不忘养育恩,唱大戏难报父子情”,表达对先辈的报答追思之情。

其实,这种在葬礼上唱戏也是古代“礼乐制度”在现今社会的一种变形。毕竟,“戏剧”这一形式,是在宋元时期才逐渐成熟,明清时期才繁荣起来的。那古人是怎么遵行“礼乐制度”呢?

《周礼》规定: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三日而殡,三月或逾月而葬。即将遗体分别摆上七、五、三日而后入殓,殡之七个月、五个月、三或一个月再葬。

草沟葬礼出殡全过程(从唱戏到跳脱衣舞)(5)

古时根据社会地位,来确定殡葬的时间。我的家乡(豫北)基本分为三日而葬、五日而葬和七日而葬。一般情况下,逝者的父母还健在,三日而葬。五日而葬的逝者年龄稍大,通常情况下子女成家,子孙绕膝。七日而葬的一般为喜丧,至少四代同堂。

搭台唱戏的时间,也和停灵的时间有关。停灵三日,第二天开唱,唱到第三日出殡;停灵五日,第三日全天和第四日的晚上唱戏,唱到第五日出殡;停灵七日,第三日全天、第五日全天和第六日晚上唱戏,唱到第七日出殡。

在旧时,戏班不像如今普及,以前一般是请“吹鼓手”或“乐苏班”。

“吹鼓手”相对较为平民,民间俗称“吹打”。三五人一组,用唢呐和四件打击乐器,到办丧事的人家吹吹打打,增添气氛,同时,也吹奏些哀乐。

草沟葬礼出殡全过程(从唱戏到跳脱衣舞)(6)

“乐苏班”又称“江南丝竹”,也是民间的祭祀队伍。乐苏班较为雅致,属于雅乐。成员起码得七八人,最多到十三人组成。他们除了使用击打乐器外,还有江南丝竹的各种弦乐,如二胡、三弦、琵琶、月琴等。

乐苏班的成员精于江南丝竹的各种乐器和地方曲牌,能够演唱多种戏曲。当然,这样即可奏又可唱的曲艺团队,也价格不菲,能请到乐苏班的人家那绝对都是高门大户。

“葬礼唱戏”大家最后到底在唱什么?

在葬礼上唱戏这一丧葬习俗,发展至今,它的宗教性在逐渐减弱,更多的是遥寄哀思,有时,也会被“面子”绑架,但归结到底,这些其实都是很“虚无”的东西,我们应该为这些虚无的东西而花费这么些心力智力与财力吗?

草沟葬礼出殡全过程(从唱戏到跳脱衣舞)(7)

要我说,其实无所谓,怎么着都行。你想唱戏唱戏,想跳舞跳舞,想尽孝尽孝,想把孝放在心里就把孝放在心里。对于有些人,他的人生需要仪式感,可也有些人,他们不在乎这个。这本就是道自由选择题啊。可这道题是你的,不是他人的,所以,无论你选择什么答案,最终都不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吧,我觉得,这就是唱的“内容”的底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