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古城沉浸式电影(故城时光最难忘的露天电影)

青海古城沉浸式电影(故城时光最难忘的露天电影)(1)

重庆文化主题书店

第710个故事

最难忘的露天电影

作者:游德枢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露天电影就是在露天坝放映的电影,它是免费的,谁都可以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看着露天电影长大的。过去那些年,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大家是买票进电影院看电影或者看免费的露天电影。

青海古城沉浸式电影(故城时光最难忘的露天电影)(2)

露天电影是一种灿烂的不可磨灭的影像,是一场情怀和文化的碰撞,宛如一道靓丽风景在绽放。五六十年代,物质极端匮乏,文化生活也非常奇缺。一个月能看两场露天电影,也是一次美美的享受。我们这一代人对看露天电影有很深刻的体会。

重庆市的文化宫放露天电影,许多老重庆都不会陌生。据渝中区文旅委的资料记载,从上个世纪的1952年开始至本世纪的2004年,除了刮风下雨,是每天晚上都在中心广场放露天电影,足足坚持了52年之久。愿意看的人买一张门票就可以进文化宫去看露天电影。门票4分钱一张,工会会员两分钱一张。一般都是放上演过的老片子。如白毛女、天仙配、五朵金花、刘三姐、铁道游击队、地道战、上甘岒、鸡毛信等,有了新片,就提前放映。老片子的故事情节动人,片子又拍的好,这种免费电影多看两片也过瘾。

青海古城沉浸式电影(故城时光最难忘的露天电影)(3)

文化宫看露天电影很热闹,来看露天电影的人多是附近的城市居民和普通劳动者,也有提着凳子乘轮渡过江再转乘公交车来文化宫看露天电影的。一场卖花姑娘门票钱就收入一千四百多元。那时硬币用的时间多,因此卖门票收的钱大部分都是一分、二分和五分的硬币。几个人清点硬币要花很多时间。于是,还专门制作了带槽的木板子来清点硬币(木板子上有放10个硬币分子为一角的槽、20个硬币分子为两角的槽、还有放5分硬币分子的槽),这样清点起来就快多了。

只要天黑走进文化宫,中心广场就挤得水泄不通,理三层外三层都是人,广场周边坎上的人行道上也站满了人。银幕前面的人坐在地上或者坐在凳子上看,后面的人站着看,再后面的人站在凳子上看。每看到故事情节精彩处,掌声笑声压倒电影放出的声音。有的人找不到位子,站在人背后听听电影里声音也乐此不疲。

青海古城沉浸式电影(故城时光最难忘的露天电影)(4)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在两路口一个建筑工地上班,晚上有时也会陪朋友去文化宫看露天电影,要是去晚了,就找不到能看到银幕的立脚之地,只好在花园里听电影。

文化宫的露天电影,为社会底层的人免费提供了受教育、文化娱乐和休闲的机会,倍受大众的欢迎。

七十年代我带单位的知青下乡,在梁平县四新公社工作了一年。农村放露天电影的场面更为壮观。只要得到哪里要放露天电影的消息,周边各大队的大人孩子都会忙个不停,早早地准备晚饭、电筒、火把、凳子,要是大热天还要准备凉水和扇子。近的不说,远的要翻山越岒走几十里才能到达放映地。放电影的坝子里坐着、站着都是人,墙头上也站着人,孩子和年轻男子忘记了安全,索性爬在周边的树子上来个一览无余,树子差一点就要被压断。电影散场,电筒、火把发出的亮光立时照亮山间田野。朵朵亮光在弯弯曲曲的田埂上空移动,落在水田里的倒影也弯弯曲曲,像是上下两条火龙在并肩前行。农村里一场露天电影要惊动附近的几个村寨,热闹的场面胜过娶新媳妇和过新年。

青海古城沉浸式电影(故城时光最难忘的露天电影)(5)

上个世纪70年代后,电视机逐渐进入了百姓的家庭,电脑、影碟机、平板电脑、随身听很快上市了,手机普及得也快。现在大家不出家门就可以看电视剧、电影和新闻。大的电影院已被小型的影视厅代替,公共场所的露天电影也就慢慢退休了。现在只有农村的乡镇和某些小区,还是会偶尔放一两场露天电影,但远没有那些年看露天电影的火爆。

露天电影是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风光,特别给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留下的美妙回忆,至今回味无穷。这种深刻的时代烙印,终生都不会忘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