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

“我来到这个世上,并不是为了探索什么生命的意义,更不会对这个深奥的问题发表长篇大论,我的生命的意义就是我做到了我想做的事情,而且我一直是尽力而为,所以我很满足,没有遗憾。”

—— 李光耀

提到梅州,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可能是它跟客家人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也有可能是那里别具一格的客家围屋,如花萼楼;也有可能是那里涌现出了许多历史名人和商界传奇,如政治奇才李光耀,世界华商第一人张弼士,抑或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元帅叶剑英,等等。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1)

01 客从何处来

那客家人究竟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人生的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那么客家人是谁?客家人不是少数民族,相反,他们起源于中原汉族,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作为一个群体,客家人可以被称为一个民系。顾名思义,客家即“客而为家”,他们是历史上多次大迁徙的见证者,远离了自己曾经的故土而定居,才被称为客家人。客家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说到这一点,当然要提到客家人的迁移历史。从大的历史事件来看,总共有三次大迁移。(也有不少研究学者说有五次大迁移,这里我们以主要的三次迁移展开。)

第一次迁移:汉人南迁可追溯至西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之后,中国南北分裂、政权更迭不断,华北地区长期处于割据战乱之中。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促使许多中原居民南迁。南迁的汉人逐渐演化出了不同的语言和习俗,主要分为湘语系和闽语系,分别分布在今湖南和福建境内。第二次迁移:“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由盛转衰,局势再度动荡不安,因战乱流亡的中原士庶堪比“永嘉之乱”。南下的中原汉人挤压了客家先民的生存空间,再加上黄巢起义席卷长江中下游,客家先民不得已再次踏上了南迁的旅途。这个时候是新移民挤占了老移民的生存空间,老移民第二次迁移。这一次,他们转移到了丘陵连绵不断的闽粤赣边界。定居在贫瘠又偏僻土地上的客家人,迎来了一段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客家人从中原带来的先进生产工具为该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同化畲族土著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后来北方汉人的自我意识。已经习惯了四处闯荡的客家人此后扩展至粤东粤北,并以嘉应州(今梅州)为大本营,继续向其他地区扩散。第三次迁移:在珠三角商贸水平提高之后,很多客家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开始走出深山,在珠三角地区从事商业活动。这些人形成了当时广东三大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人集团之一——客家帮。明末清初广西四川等地招人垦殖,则促进了客家人的西向迁移;清朝从反清的郑成功后人手中收复台湾之后,嘉应州的客家人便有一部分迁去台湾生存;战乱年代还有部分客家人选择漂流至南洋等海外地区谋生。至此,客家人的足迹便不仅仅在中国地区了。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2)

从上图可看出,客家人分散在许多省份和地区。

02 崇文重教

客家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客家文化到现在,我们能从客家文化中学习和获得什么?

客家文化的文化特征具体可以从其宗族观念、房屋建筑及饮食文化上寻得痕迹。他们以传统宗族家训作为处世原则,以祖训家规律约言行,把“崇文重教”作为宗族社会群体发展的基本路径。客家人重本溯源、崇古的价值取向与浓厚的宗族观念相结合,形成了崇拜祖先、寻根报本的浓厚感情。联宗,修建祠堂和编修家谱联合共同血统的宗族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客家话、祠堂,也体现在其民居上——客家围屋等。客家话的特殊作用,就在于它是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志。一个民系得以维持和延续的重要因素便是语言,客家话也是作为客家人身份的认证。客家围屋,有聚集群居的特点,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来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3)

从外观上可见,客家围屋严密性非常好,且容易抵御外来入侵。原因是——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缺乏,而且为防豺狼虎豹、盗贼侵扰以及当地人排挤,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营垒式建筑住宅。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4)

而客家祠堂,是客家人精神的寄托,是写满客家人乡愁的地方,是赣南客家人灵魂的栖息地,是客家人精神上最正宗的“胎记”,是存放客家人乡愁的历史博物馆。

客家祠堂往往是客家风水文化的再现.客家祠堂一般都建在村里的风水宝地上,背后必需要有“靠山”,讲究的是风水中的龙脉,前面一定有池塘,讲究的是水的财气,客家祠堂以山岗作为屏障,四周往往有几棵、十几棵参天古树簇拥,形成一个空气清新,山环水绕,风景怡人的优美环境,祠堂周围都是同姓人家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

它的功用第一就是祭祖。宗祠是一族祖先灵魂的栖息之所,是一个家族共同祭祀祖先的神圣地方。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5)

办学是客家祠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客家祠堂尤其是总祠大都高大、宽敞、采光好、肃静,并且门厅和柱子上镌刻着许多文采飞扬的对联,这些对联大都是颂扬祖先功德、追溯家世渊源、叙述本家杰出人物的事迹或者是劝诫后代子孙的箴言,形成了激励上进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祠堂就成了本族子弟重要的教育场所。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6)

客家饮食,顾名思义即客家人的饮食,客家人从中原黄河边迁移到南方,融洽主流社会,既吸收了南北方的饮食特色,又积累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饮食精髓,创造了自己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特点:传统客家菜多用肉类,主料突出,讲究“咸、烧、肥、香、熟、陈”。咸:客家菜偏咸,甚至有“吃在客家,咸是一绝”之说;烧:强调趁热吃,且“烧唔烧”成了品评菜肴是否好吃的标准之一;肥:普遍用油很重,肉食多选五花肉甚至纯肥肉,馅料用半肥瘦;香:做菜多煎、炸、炒、烧、焗、焖,以香口为佳;熟:做菜强调熟透、熟烂;陈:常用菜干等陈料,如梅菜扣肉。

盐焗鸡是客家地区传统名菜。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捆,放入盐包中,以便储存、携带。到搬迁地后,这些储存、携带的原料可以缓解当地原料的匮乏,又可滋补身体。梅菜扣肉是广东客家地区惠州的传统名菜,与盐焗鸡、酿豆腐同称为惠州三件宝。北宋年间,苏东坡居广东惠州,派出两名大厨远道赴杭州西湖学习杭帮菜,并把杭州的扣肉作为学习重点。惠阳地区的梅菜最负盛名,赴杭学艺归来的师傅在苏东坡的指导下,制作出梅菜扣肉。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7)

盐焗鸡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8)

酿豆腐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9)

梅菜扣肉

自驾游线路推荐:

梅州【客家博物馆、桥溪古韵景区】— 大埔县— 李光耀祖屋中翰第(高陂镇)【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三河镇)【红色景点】—【泰安楼(湖寮镇) 方形土楼 — 肇庆堂(百侯镇) —海源楼(百侯镇) — 通议大夫第(百侯镇) — 太史第(百侯镇) — 36巷(百侯镇) — 北塘乡村旅游区(西河镇) — 张弼士故居光禄第(西河镇) — 车龙村花园(西河镇)

01 泰安楼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10)

位于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是梅州围楼建筑的经典代表。

提到围屋、土楼,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福建的永定和南靖,其实做为客家源的梅州也隐藏着很多保存完好的围屋建筑,精致程度丝毫不亚于前两者。泰安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 1764年),距今已经有253年历史。属于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少见的方石围屋建筑,被称为“历史人文博物馆”。泰安楼为砖石木结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长49米,宽52.6米,楼高11米,分三层。住房沿着围屋的走向有序分布。

客家人团结、勤奋,喜欢聚众而居,这是客家围屋形成的基础。围屋一般情况下防风、防水、防震、防火性能极好,大部分历经数百年仍然坚固如初。以我们所参观的泰安楼为例,虽经历了253个春秋,却看不到损伤的痕迹,堪称建筑界奇迹。

02 李光耀祖居 中翰第——一门两总理(李光耀和其子李显龙)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11)

李光耀被誉为新加坡“国父”,他将弹丸岛国打造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政治生涯可谓波澜壮阔。

李光耀的家族祖籍在广东梅州市,自其曾祖父开始定居新加坡,祖父李云龙是当时新加坡知名商人,经营船务公司还进行树胶贸易,父亲李进坤则是壳牌石油公司的员工。1920年代末期,李光耀从最初的华文学校转入古楼英文学校就读。12岁时,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赢得奖学金,被保送进当地顶尖英校莱佛士学院深造。

1939年,16岁的李光耀以优异成绩从莱佛士学院毕业,并通过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入学考试。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阻断了李光耀的求学路,他只得在家等待战火平息。当1945年9月2日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李光耀立即返回家中。1954年11月21日,李光耀与左派学生及工会领袖成立了人民行动党,并任秘书长,自此步入政坛。新加坡独立之后,李光耀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改革计划,采取了开发工业园区创造就业机会,大规模建造廉价住房,成立廉政公署,进行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李光耀的目的是把新加坡从一个当时被人形容为的“肮脏的污水池”转变成一个现代的工业化社会。

03 通议大夫第杨缵绪故居——3个翰林院大学士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12)

约建于清乾隆1750年,坐南向北,砖土木结构,为标准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客家府第式建筑,屋内有9个厅,18个天井,建筑工艺精致,雕梁画栋,正门顶灰塑“通议大夫第”白底黑字。

通议大夫第为砖木结构建筑,建筑主体分上、中、下三堂,左右共四横(两侧各有两排横屋),为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府第式建筑。虽是平房,但它气势恢宏,结构科学合理,既是一座客家民居,又是一座大官府第。整个建筑天顶屋脊用沙灰雕塑有鲤草高翘而成。屋内抬梁拱斗木瓜敦均雕有各式花草图案,工艺巧究精美。2010年,通议大夫第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大埔县内遍布名人故居、祖居,其中包括清代按察使杨瓒绪故居、中国首任驻日本公使何如璋故居、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故居、新加坡父子总理李光耀祖居、大慈善家田家炳故居、富有神秘色彩的邹鲁祖祖居......名人故居游在大埔可以说是超值

住宿推荐

大埔瑞锦酒店

关键词:县城中心,位置很好;当地较好商务型酒店,当地四星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内环西路龙山二街

大埔美客美庐民宿

关键词:环境好,人文好,离北塘乡村旅游区很近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北塘美术馆内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13)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14)

大埔禾肚里稻田民宿

关键词:有特色,连锁民宿,整体有设计感,能出片;

地址: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选址地漳北公学为当时的华侨及乡贤捐资设立,漳溪河顺流而过,依旧赋予稻田特色及农耕主题,拥有别具风情的30间主题客房、情景式餐厅、内部稻田观景栈道、顶楼无边际游泳池、游客服务中心等功能配套区,区位上北与福建省永定县接壤,东、南、西分别与大东镇、百侯镇、湖寮镇、茶阳镇相连。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15)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16)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17)

梅州客家文化在哪里(遗世而独立的大埔县)(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