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个成功的秘诀(读完曾国藩挺经后)

毛泽东说:“近代那么多人物,唯独佩服他(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曾国藩一个成功的秘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曾国藩一个成功的秘诀(读完曾国藩挺经后)

曾国藩一个成功的秘诀

毛泽东说:“近代那么多人物,唯独佩服他。(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说:“他是中国人精神的典范。”(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

梁启超说:“我读过他的书,一天看多少遍都觉得不够过瘾。(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这三位,都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人物。

能够让这三人给出这么高评价的人正是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

曾国藩的一生,并非是天才般平坦开挂式,而是困苦勉励式的。

科举考试,他考秀才用了七年时间,秀才考进士又考了三次。

创办湘军,他在与太平天国的交手中,两次因失败欲求死,最终被下属拦下。

即使这样,他最终仍平定了了太平天国。最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石达开评价曾国藩说:“虽然不精通打仗,但是用了很多良将,这样的统帅,自从起事以来还从来没见到过。

(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试想一下,当你的竞争对手开始说你真的很牛逼的时候,这说明你的实力已经能够对产生一定的压迫感了。

但,曾国藩并不是一出师就如此。石达开曾火烧湘军水师战船,俘获曾国藩的主帅船。这一仗,气得曾国藩昏了头,甚至打算自己骑马去敌营与敌人决一死战。即使如此,石达开也并没有看轻曾国藩。

可见,曾国藩是一个不断成长,直到让对手都敬畏的人。

近来,有幸拜读曾老爷子的著作《挺经》,感受到他一生几经挫折,却不断崛起后磨练出来的智慧。书中所涉甚广,包括【修身】,【治国】,【齐家】等多个方面。能感悟一二便是大受裨益。

今日写下此文,分享曾老爷子对【齐家】的观点——【子孙后辈】的培育观。经历过这么多风雨后,曾老爷子会如何培育自己的家族后辈呢?

要子孙好 莫留钱宝

富不过三代-原文出自孟子: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要理解富不过三代,也需要读懂另外一句:创业容易,守业艰难。

一般来说,创一代是“用汗水换钱”,最懂钱财来之不易;创二代往往有过“同甘共苦”期,对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有概念,能够做好守成之道;可是,到了第三代,他们从小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能力不强但却能娇养出败家的”钞能力“。因此,富不过三代背后是有深刻的经得起推敲的逻辑在的。

更为极端的是一些”坑爹“的官二代。权力所滋养出的傲慢与财富所导意志沉沦相比,前者能够让人更加容易陷入德行沦丧的陷阱。例如,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

作为有家族传承习惯的中国人,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家族能够【子孙昌盛】。孟子告诉我们:要以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能够绵延昌盛。无独有偶,曾国藩在《挺经》中也告诉我们【唯孝友之家,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这句话出自《挺经》的第五篇-克己。在【克己】篇中,曾国藩告诉我们;各种类型的家庭中,家族传承的时间大有不同。

官宦之家,往往因子孙骄纵继而很难延续一两代;

经商之家,如果能够保持勤俭的传统,能够延续三四代;

耕读之家,谨慎朴实的能传五六代;

孝顺友爱的人家,则可以传上十代八代了。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勤俭,朴实,孝顺有爱】。这些道德品质是一个家族能够绵延昌盛的关键因素。这也就是说,富过三代的密码是精神品质上的富有。美好的品质才是最值得传承的。

曾国藩的后代也是非常优秀。次子曾纪泽,清代著名的外交家。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权,被认为是晚清一次较为成功的外交行动。另一次子曾纪鸿,科举不走后门而无缘仕途,数学成就颇高。他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数学家。

在多年的家族传承史中,曾国藩家族有一位叫曾宪植的后辈,她是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的第五代孙。她的成就更是令人艳羡。她是叶剑英元帅的第三任妻子,是邓颖超和宋庆龄的秘书。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她曾与领导人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开创历史。

家族要旺 书本不放

在上文提到,克己篇中,曾国藩曾写到:耕读之家,谨慎朴实的能传五六代。曾国藩本人也是靠读书科举实现阶层跃迁的,因此他对于读书是非常重视的。关于读书学习,他也有多年实践与思考的见解。

在【笃学】篇中,曾国藩有读书三箴言。

第一,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第二,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第三,以困勉之功读书,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总体可分为两类:定数和变数。一命和二运都是老天爷给的,个人无法改变,这是定数。变数是人能够掌控的,就是修行德行和读书开眼。

至于读书心法,用六字总括就是“用功”与“关注付出”。我们关注自己为【读书】付出了多少时间和努力,那么书籍赠自然会将知识所蕴含的宝藏赠与我们。可若是只顶住我读完书会有什么好处,贪念一起,心便无处安放,还能静下心来学习吗?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读书学习都是非常重视的。

《三字经》有云:“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孟母三迁,只为寻得一处【学习胜地】。窦燕山,五子皆是有名之官。他家中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行之士为五子师授业。

到了现代社会,读书学习,是成本最低的个人进阶方式,也是高性价比的阶层跨越通道。抛开各国通过考试制度来培育人才不说,即使是进入职场,通过书本学习前人的经验,自己既省下了重新探索的时间,还只需花费个百来块甚至几十块的人民币就可获得。

马云“爸爸”曾经说读书不重要,可是你看他的CFO蔡崇信,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及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如果不尊重人才,不用知识的力量,阿里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吗?再看看这几年互联网大佬们的学历:马化腾-深圳大学,雷军-武汉大学,张一鸣-南开大学。看完这些,你还觉得知识不是力量吗?

古人诚不欺我,曾国藩和我们不属于同一个时代,但是通过书本学习汲取经验的社会规律却一直没有变过。

以人为鉴 可少绕弯路

古语云: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从现代经济学的意义来说,就是分工专业化论。

尤其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我们很难停下来思考。在问题没有发生以前,我们虽然意识到了,但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防范措施。可是,一旦事情发生,我们经常追悔莫及。

当代家庭的教育压力很大,大家都盯着分数看,教育竞赛异常激烈。我们似乎忘记了教育本质让小孩子拥有好的品质,而不是单纯地考上好的学校。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知道,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困境,高分并不能让我们度过人生难关。相比之下,唯有良好的品质才能让我们顺利度过一道又一道【人生考验】。

我们不愿意花耐心去培养小孩子的品格,却愿意出一堆钱去补课。我们懒得思考哪种做法才能起到更加长久的作用。

曾公的书中的观点很明确:懂得孝顺,会读书学习。这种品质是受益终身的。这些都是他人帮助我们对教育做一个思考,我们为何不从中借鉴经验呢?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爱阅读,爱思考,更爱生活的人吧。

#曾国藩##教育微##国家立法建议9种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促进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