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世界的诗画(鲜活在蓝印布上的诗情画意)

鲜活在蓝印布上的诗情画意

——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新建

早就听说在神秘湘西的凤凰古城有一个刘大炮染坊,每天吸引了国内外学者、游客来此探秘、购物和留影。步入染坊内,只见右墙上挂有一幅画坛鬼才黄永玉为刘大炮画的肖像画,手法特奔放夸张;琳琅满目的精美蓝印花布作品扑面而来,让笔者无拘无束地完成一次心灵的涅槃。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新建吿诉笔者,人要真正达到心仪的境界必使出浑身解数方可登临。

惊艳世界的诗画(鲜活在蓝印布上的诗情画意)(1)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新建。

蓝印花布名世家

刘新建,男,1968年2月出生于凤凰县沱江镇一个世代祖传蓝印花布工艺制作世家,系第五代传承人。他的父亲刘贡鑫(人称刘大炮)早在2009年就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人,曾因在蓝印花布传承与创作上突出贡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工艺大师”称号。

惊艳世界的诗画(鲜活在蓝印布上的诗情画意)(2)

▲刘新建作品《喜庆升平》。

蓝印花布是苗族的一种生活用品,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等,属中国传统工艺印染品,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迄今为止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据《古今图书集成》卷中记载:“蓝斑布”——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古汉语中的“缬”即为丝织品上染制的图案花样。中国传统印染有四“缬”:夹缬、蜡缬、绞缬和灰缬。其中夹缬濒临失传,现存的蜡缬、绞缬和灰缬便是最常见的三种草木染:蜡染、扎染和印染。

刘新建祖传的蓝花印布工艺采用,从蓼蓝草木中提取蓝作染料(靛蓝),把镂空花版铺在布上,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晾干后放入染缸,布下缸20分钟取出氧化,透风30分钟,一般经过6至8次反复染色,即可达到所需颜色。再将其拿出在空气中氧化,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即显蓝白花纹。其图案工艺拙朴典雅、天然去琢,吉祥喜庆,深受顾客喜爱。

1985年7月,高中毕业的刘新建就师承父亲刘大炮,到凤凰县工艺厂从事蓝印花布印染技术工作。期间,他虚心好学,勤于钻研,很快就成为了工厂的骨干力量。为全面系统地掌握蓝印花布技术。1987年9月至1989年6月刘新建先后考入益阳工业大学和怀化电大学习,专攻工艺美术专业。1989年7月至1996年2月,先后到凤凰烟厂和广东潮汐工艺厂工作;1996年3月再次回到凤凰古城老家,协助父亲经营管理蓝印花布染坊。每天,刘新建天刚放亮就到山上寻采蓝印花布染料的原料——板蓝根,捣碎后做染料,在染坊里给布上色,然后再把染上色布挑到沱江边漂洗。每天,他不仅要印制100多米的蓝印花布,而且还要雕制各种各样的图案,有一次他父亲教了一遍蓝印花布染制作工艺要诀,刘新建没有很好地掌握,就被父亲打了一棍子。可谓严师出高徒。好在他聪慧过人,不到两年时间就掌握了蓝印花布工艺技术。

惊艳世界的诗画(鲜活在蓝印布上的诗情画意)(3)

▲刘新建作品《凤戏牡丹》。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是经济文化军事重镇。这里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植物资源丰富,沱江穿城而过,为染布和运输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里染坊多达三十多家。刘新建通过三十多年的随父学习,已熟练地掌握了蓝印花布的制作技艺精髓。从裱版、描稿、制板、上桐油、调料、刮浆、入染等制作过程,对图案的设计、工艺大胆创新,使蓝印花布色彩更加鲜艳、美观大方,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通过长期的实践,刘新建在传承蓝布印花基础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刘新建随父遍游湘西周边四省边区,广泛收集民间各种图案,共涉及到生活、民俗、剪纸等100多款,同时建立蓝花印布基因图库,里有300多款图样。这使蓝花印布的图案从单一走向多元化。更厉害的是,刘新建能轻轻松松把“死缸”变“活缸”。染坊中“死缸”指的是染料放久后不能重新使用,无法上色。以前人通常将缸里“死染浆”倒掉换新的,特别浪费。而刘新建现在只需要采用手探、口尝等,就知道应下多少料就能激活确保染色到位。

他的父亲刘大炮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小版变大版”和把“单面画变成双面画”。以前染坊只能制作小版,若要印制大块图案采取重复印制方法,但经常会出现图案连接缝隙等情况。一是影响美观;二是费时费料。刘新建采用通过一个四分之一的底版,然后依葫芦画瓢做了一个,这样因版式大颜色统一,就不会出现裂缝、不美观等情况。他的父亲刘大炮曾告诉他,单面画变成双面画除了神才能做到。可刘新建采用双层制版可同时印制双面版画,使图案更加精美,显得栩栩如生,开创了蓝印花布史上的新纪元。他的作品,做工精细,构图巧雅,用笔细腻,古朴大气。真正如同诗曰:“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惊艳世界的诗画(鲜活在蓝印布上的诗情画意)(4)

▲刘新建作品《鲤鱼跃龙门》。

淡泊名利化涛归大海

蓝印花布曾是寻常百姓居家必备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之蓝印花布工艺复杂、成本高、利润低,许多染坊采用现代工艺生产。有人劝他改行做客栈、搞餐饮。他说:“蓝印花布工艺技术是祖传的,哪怕亏本我也要把它发扬光大。”

2010年,在凤凰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湘西自治州文广新旅局和凤凰县文广新旅局及上级职能部门悉心指导下,在父母和爱人及哥哥、妹妹等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刘新建创办了凤凰县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习所,开门授徒传艺,先后有滕艳、梁华兴等6人学艺有成,并在凤凰古城新开设了几家染坊。

惊艳世界的诗画(鲜活在蓝印布上的诗情画意)(5)

2015年成立了凤凰县刘大炮手工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他多次深入凤凰县箭道坪小学、文昌阁小学为师生们传授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为蓝印花布技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刘新建名气越来越大,其作品远销美国、俄罗斯、法国、东南亚等国家。他的《凤戏牡丹》《鲤鱼跃龙门》《富贵青平》《吉庆升平》《八宝生辉》《双鱼福寿》等作品,受到了众多好评。鉴于刘新建在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事业上作出的巨大贡献,2018年5月,刘新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

问及今后的打算,刘新建告诉笔者,珍惜荣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大做强蓝印花布产业。公司将采取“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十染坊”等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蓝印花布原料——板蓝根种植业,实现产销一条龙,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让蓝印花布走向世界,成为民族沟通的桥梁。

笔者离开凤凰己华灯初上,灯火阑珊,人流如织。笔者相信刘新建和他的蓝印花布定会惊艳世界,再创辉煌。(文/谭必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