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看望父母五次(见妈妈最后一面)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9月7日电(记者吴光于)“你是民警吧?”6日上午,记者在雅安市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抗震救灾指挥部前见到一位身着黑色警用T恤衫的年轻人。

他神色落寞,沉默了两秒,低声说:“我是辅警。”

“今天分配到什么任务?”记者追问。久久的一阵沉默后,他开了口:“我妈妈走了,村里还有30多个乡亲被困在山上,我在等指挥部命令。”

年轻人叫邱建华,是石棉县公安局新棉派出所的一名辅警。

他的家在王岗坪乡幸福村五组,当地人习惯称之为“郑家坪”。这个距离乡政府15公里的小村庄坐落在一条深沟里,紧邻着大岗山水库,地势险要。若不是这场地震,实属一处风光绝美的宝地。

邱建华家祖祖辈辈生活在郑家坪,村里的乡亲很多都是亲戚。作为家中老小,依照彝族家庭习惯,父母的日常生活由邱建华来照料。

然而,他工作的地方离家有50公里,日常的工作是协助派出所民警开展石棉县主城区新棉镇两个社区的警务工作,值班是家常便饭。“我实在是一个不太称职的儿子。短的话半个月回一次家,长的话一两个月才能回一趟。”讲到这些的时候他眼中噙着泪。

在派出所同事们的眼中,这位年轻人踏实而敦厚。辅警收入不高,要干的活却不少,但他从不叫苦叫累。由于工作繁忙,他一直没有成家,让父母有些担心。

5日的地震,新棉镇地动山摇。震中离邱建华家很近,这个平时很能沉住气的年轻人有些慌了神,只能不停地给家里打电话,却怎么也打不通。

新棉派出所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响应。虽然牵挂着父母的安危,但邱建华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强掩着内心的焦灼,他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奔赴受灾群众安置点,搭建救灾帐篷和帐篷警务室,忙着搬运物资,开展治安巡逻……

回乡看望父母五次(见妈妈最后一面)(1)

9月5日,邱建华(右一)在石棉县受灾群众安置点搭建帐篷警务室。(图片由石棉县公安局提供)

震后第一夜,新棉派出所民辅警通宵在岗,待到轮换回到派出所备勤,已快凌晨3点。此时,他再一次拨打家中电话,终于通了!

在此之前,他内心无比矛盾——既希望电话能通,又害怕通了之后面对坏消息。

“我堂哥告诉我,妈妈不在了。”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当噩耗真正来临,他依然觉得天塌了。

随后他又拨通了爸爸的电话。爸爸告诉建华,地震发生时他跟他妈妈正在地里劳动。家里前不久刚收完了苞谷,他们想趁着这两天把地里的草割完。地震震落了山上的石头,其中一块击中了妈妈……

68岁的妈妈,劳碌一生的妈妈,忽然间就与她深爱的世界和家人天人永隔。

5日的地震造成了受灾地群多处通讯中断,邱建华这几通电话能拨通,多亏了通讯保障无人机当时悬停在郑家坪上空。这几分钟宝贵的通话时间里,爸爸告诉他,家里的房子震出了裂缝但没有垮塌。家里的三头过年猪和十来只小猪都无恙。但是出村的路完全断了,30多个乡亲被困在里面出不去。虽然遭遇如此灾祸,老人仍不停地告诉建华,让他不要担心……

电话的这一头,邱建华的泪水已经决堤。房子可以修补,生活可以重来,但今年的新年再也不会有妈妈……

6日清晨,得知邱建华家中情况后,派出所安排他赶紧回家料理后事,他先从县城坐车赶到新民乡,沿途前来救援的各方力量的车辆呼啸疾驰。在新民乡渡口,他登上了一艘运送救援力量的冲锋舟,几经周折终于进到已成“孤岛”的王岗坪。

在指挥部等待了约一小时,指挥部反复研判后决定派出武警凉山支队一只90人的救援队伍挺进“孤岛”郑家坪开展救援——那正是邱建华的老家。

背着为给妈妈准备的寿衣,向导邱建华带着战士们出发了。这一路他们要自己边走边开路,翻过一座山梁,再避开塌方的陡坡爬上郑家坪。这一带的山林,曾经是年少时邱建华的乐园。如今,他要带着救援队伍,从“孤岛”里带出父老乡亲。

“我要去见妈妈最后一面,要带爸爸和乡亲们下山。”说完,他们扎进了密密的山林。

6日下午,指挥部传来的消息让人鼓舞,泸定县城到震中磨西镇的道路全线抢通。就在邱建华和武警凉山支队的战士们挺进郑家坪的时候,新民乡到王岗坪的道路也基本抢通。

抬头,蓝天中是穿梭不停的直升飞机。低头,大渡河依然奔腾不息。

明天,太阳依然会升起!(完)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