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旱地下没水 衡南大旱不见大灾

连续40余天无有效降雨,抗旱救灾效果好于历史同期——,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农村大旱地下没水 衡南大旱不见大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农村大旱地下没水 衡南大旱不见大灾

农村大旱地下没水 衡南大旱不见大灾

连续40余天无有效降雨,抗旱救灾效果好于历史同期——

衡南,大旱不见大灾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茁 徐德荣 唐曦 通讯员 谭明星 张志军

“你们看看,这禾苗抽穗多漂亮,又一个丰收年!”8月28日,在衡南县云集街道东屋社区幕冲组农田里,种粮大户李华军正在田间劳作,他家水稻下周开始收割。

衡南地处衡邵干旱走廊,7月下旬以来,该县连续40余天无有效降雨,旱情十分严峻。该县强化预判,早作谋划,采取统管水源、精准放水、引导群众生产自救等有效举措,把极端性天气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全县生产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未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抗旱救灾效果好于历史同期。

强化预判,谋划在前——

全县蓄水2.9亿立方米,多于历史同期

成片稻田禾苗粗壮、抽穗扬花。正值农田灌溉关键时期,连日来,记者走在衡南县云集、茅市、宝盖等乡镇(街道),处处都能看到汩汩清水流向田里,为庄稼“解渴”。

衡南县委书记胡果雄介绍,防旱抗旱必须提前谋划、科学统筹。衡南县强化预判、谋划在前,在6月降雨集中期结束前,就组织对雨水农情及气象形势等进行研判,在得出后期可能出现干旱的判断后,及时抓好塘库蓄水保水工作。

今年雨季结束后,衡南县累计蓄水量达2.9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蓄水达6798.9万立方米,占蓄水总量的89.18%,超去年同期1355.8万立方米。可谓“水库有水,心中不慌”,全县最久可持续灌溉60天以上,农业丰收有充分保障。

7月初,高温晴热天气开始发展,衡南县委、县政府立即靠前安排防旱抗旱工作。县主要领导到防旱抗旱一线督导,全面压实各方责任,科学、合理用水,确保精准落实各项防旱抗旱措施。

部署有条不紊,保障紧紧跟上。衡南县从财政拨款1200万元用于防旱抗旱工作,并对资金实行“滴灌”投放,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提前组织各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灌区渠道进行清淤,发动各乡镇(街道)对境内的支渠、毛渠、斗渠进行有效清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疏通农田灌溉“毛细血管”。

截至目前,衡南县清淤渠道1200余公里,为防旱抗旱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部署,统管水源——

确保每片农田都能“解渴”

有了充足的水,还要精心谋划,科学调度,才能确保每片农田都能“解渴”。

8月26日下午,记者在衡南县新塘电灌站看到,这家湘江边的电灌站机器轰鸣,湘江水从3根巨大的水管喷涌而出,汇入当地主渠道内,再通过灌区大小支渠组成的水系,一路“奔赴”云集等乡镇(街道)农田。

“新塘电灌站负责灌溉云集、车江、松江3个乡镇(街道)共3.5万余亩农田。水,足够用。但如果上游村民任意开口子放水,或私下堵水拦水,就会造成上游浪费、下游没水的问题。”新塘电灌站站长王斌介绍,今年,为了及时调处因用水而产生的矛盾纠纷,县里特别注重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

开好屋场恳谈会,把干群的心拢到一起。旱情发展以来,衡南县直各单位尤其是涉农单位,联手各乡镇(街道),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乡村,组织开展多场屋场恳谈会,号召村民科学、节约用水。县里还派出100余名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渠道和村组进行摸底调查、包渠段放水,全面精准摸清受旱情况及群众生活情况,哪里旱情最严重,就优先往哪里调水引水。

“我们根据摸底情况制作了一个各村用水排班表,这个表是大家用‘脚板底’走出来的,更是和群众一起商量出来的,大家都认可。”新塘电灌站负责人说,今年通过统一管理水源,灌区辖区内没有出现一起因堵水、截水造成的纠纷,许多村民还志愿加入管水、护水队伍。

在松江镇水渠沿线,记者看到,隔一段距离,电灌站就设置了一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是“智慧水利”建设的成果,可24小时监测水位,还能实现“掌上”管水、护水,极大提高防旱抗旱工作效率。

因地制宜,合力攻坚——

“干旱死角”见清流

科学防旱抗旱,管理部门要精准施策,还要充分发挥群众生产自救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衡南县相市乡合溪村是当地有名的“干旱死角”,这里有一条浅浅的相市河,是村里主要灌溉水源。但近20年来,一到高温季节,相市河就断流见底。

“一遇旱情就缺水,但以往没有旱这么久。过去,村民可以利用山塘水、井水应对,旱情基本能解决。今年干旱时间特别长,必须多方引水才能解决问题。”今年7月底,欧阳海灌区东支干渠管理所所长王晓宏实地走访后,立即向上级汇报旱情。

得知情况,衡南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着手解决。“相市乡不止合溪村有旱情,临近的上壁、黄金坪、荷塘、虎塘、托塘等村都有类似情况,这些村缺乏水源,如果从外地引水,首先要考虑水压和流量问题。”衡南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决定采取双边引水的方式增大流量。一方面从最近的欧阳海灌区东支干渠泄洪口放水,一方面就近到龙溪桥中型水库放水,争取两股水合流后,通过水压流量双双增加来解决问题。

各方努力下,很快,白花花的水流入“渴”了许久的相市河。眼看收成在望,村民们笑容满面。

生产自救的情形比比皆是。茅市镇上棕村村民在斗山桥水库工作人员帮助下,清淤疏浚渠道10余公里;车江街道白水村村民自发新修水渠约1.2公里,增加灌溉面积约0.15万亩;茅市镇荣贵村村民自筹自资、投工投劳打出4口机井,有效缓解了当地旱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