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争(浅析大秦与北宋的)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是智者的工具,智者读史,不仅能读懂历史的表象,更能读懂史中智慧,用以指导实践,庸者只会略知皮毛而沾沾自喜,喜欢模仿而忽视现实情况,导致失败,甚至酿成惨祸,而不自知,悲乎!

同样一种政策,或者说战略,不论之前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都不能简单效仿,否则,只会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今天,我们就拿战国时的“远交近攻”战略来分析其中道理,为什么同样一种战略思想,秦国却步步强大,最终横扫六合,一匡天下?北宋却步步沦陷,最终被金国所灭?

首先,把目光转向2000多年前的秦国

关于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争(浅析大秦与北宋的)(1)

公元前260多年,忍辱负重多年的秦昭王罢黜权相魏冉,开始了亲政。怀着强国梦,他积极引进各国人才。这时范睢来到了秦国,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战略,他说服秦王不要四处为敌,要把斗争重点放在近旁的三晋,对偏远的齐楚两国暂时交好,从而“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达到破坏东方六国“合纵”策略的目的,从而各个击破,逐渐蚕食,最终达到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

从此,几代秦王都坚定地执行“远交近攻”战略,稳住齐楚两国,一个劲地打击韩赵魏三国,逐渐消灭了韩赵魏三国,再挥师东进灭齐,扬鞭南下灭楚,最终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大帝国。

在秦的统一过程中,虽有朝堂的运筹帷幄,士卒的拼死搏杀,百姓的苦力支持,但“远交近攻”战略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正是由于秦国较好地执行了这一战略,才使统一战争有了一个明晰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少走了很多弯路。

其次,把目光转向约900年前的北宋

关于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争(浅析大秦与北宋的)(2)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是大宋北方邻国,北宋建国初期,为了从辽国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多次发动对辽战争,然而败多胜少,直到宋真宗时,通过“澶渊之盟”,两国结为兄弟之国,从此不再兵戈相见,维持了百年和平,两国百姓得到了长久的和平,辽国也成了北宋北方边境的守护者。

1114年,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起兵反辽,1115年建立大金国。新生的金国以虎啸狼奔之势横扫辽国,此时的辽国已到末世,政治腐败、军备松弛,根本无力抵抗,眼见就要被灭亡。

此时,徽宗不思两国兄弟之义,不仅不发兵救辽,反而遣使与金国结盟,妄图远交金国,近攻辽国,约好共分辽地,夺回失去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徽宗遣童贯率军15万进攻辽国,本以为辽国已奄奄一息,进攻应该易如反掌,那想到15万宋军攻城不下,被几千辽军杀得大败,后来还是靠金兵出马帮助,才攻进城去。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北宋的“远交近攻”彻底暴露出自己孱弱的军事实力,激起了金国的欲望,金国灭辽两年后,北宋也灰飞烟灭了。

关于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争(浅析大秦与北宋的)(3)

最后,反思两国运用相同战略,命运却大相径庭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两国实力的差异。秦国对于东方六国,自身实力绝对占优,无论揍谁,那都是想揍就揍;而北宋,无论对辽,还是对金,还是对以后的蒙古,实力都是处于下风的。实力决定一切,强者自强,无论运用什么谋略都是强大的;弱者,纵使用尽三十六计,得到诸葛辅佐,也徒然无功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