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成谶是什么意思(一语成谶何谓谶语)

所谓“谶语”是一类带有预言性质的话,最早源自商周时期的祭祀活动。近世以来,考古出土的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就是各种谶语。

在历史上,谶语是“方术”的主要部分,获取谶语并根据需要解释谶语也是一位“方士”应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

▶︎按表述形式分

谶语可以分为:诗谶、谜谶、戏谶等等。它们一般都比较隐晦,充满“象征”意味,用词模棱两可,比如“相士”的惯用伎俩:父在母先亡,你可以理解为“父在,母先亡”,也可以理解为“父在母先(之前)亡”,相当于说“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属于逻辑上的“废话”。

▶︎按作用效果分

谶语可以分为两大类:

其一、“事后诸葛亮型”,主要是为了将某些时间上的既定结果神秘化,为行为赋予“天授”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比如刘邦那个“斩白蛇起义”的典故,把刘邦塑造为“赤帝之子”,完全是董仲舒建立“三统说”之后的产物--夏为黑统,商为白统,周为赤统,秦为黑统,楚为白统,汉为赤统...三统循环,后来又发展出“五行转运”之说,故皇帝圣旨开头便是:奉天承运。

其二、“目的指引型”,比如《史记》记载的陈胜、吴广“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典故,陈胜、吴广的“伐无道,诛暴秦”指引着“大楚兴、陈胜王”的谶语。还有元末红巾军起义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一语成谶是什么意思(一语成谶何谓谶语)(1)

汉文帝一语成谶 李广一辈子封不了侯

▶︎历史上关于“谶语”的段子

以武功实现大一统的秦始皇是个特别迷信的帝王,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以及他一手建立的秦帝国就“死”在迷信上。与秦始皇相关的谶语,有三个最为出名:“亡秦者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祖龙死而地分”。

谶语真正的兴盛要从汉朝说起,它的“理论体系”建立了。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了系统的“天人感应”理论,成为两汉经学(公羊经学)乃至后世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基本原理。两汉儒生极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为固有经典或所谓“固有经典”作预言性解释。

隋唐以来也有许多谶语流传,比如童谣谜语性质的“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这种谶语过于明显,要么是李渊得势后的自我标榜,要么就是李渊在蛰伏时政敌陷害,与此同类还有北宋初的“点检为天子”(赵匡胤任后周禁军殿前都点检,相当于禁军总司令)、李自成的“十八子,主神器”(十八子,李也)等。唐太宗时,数学家、天文学家太史令(掌史籍与天文)李淳风上谶语“唐三代后,有女主武王”,结果大将李君羡成了替死鬼,武则天最终坐收渔利。

很明显,谶语在历史上往往起到政治宣传攻势的作用,这种作用根植且发轫于人心,影响力极大,稍不留神就改朝换代了。当然,有的时候谶语也会成为政治斗争中的小伎俩甚至关键伎俩。

民间长期流传的《推背图》(传为袁天罡、李淳风撰)和《烧饼歌》(传为刘伯温撰)一类的谶书,可谓此中集大成者。它们在历代皆为“禁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谶语”的威力,其实就在信与不信之间,谶语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