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时不候的褒义词(无毒不丈夫竟是褒义词)

"无毒不丈夫"竟是褒义词?看到前一句,你才知道对它误解有多深,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过时不候的褒义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过时不候的褒义词(无毒不丈夫竟是褒义词)

过时不候的褒义词

"无毒不丈夫"竟是褒义词?看到前一句,你才知道对它误解有多深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见到作者用"无毒不丈夫"来形容一个男人的偏执或狠毒,其实这句俗语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也相当高。在现代汉语中,无毒不丈夫是至贬之词,相信没有人会对此有疑问。然而你是否知道其实在古代,它原是一个褒义词,只是因为读起来太难听而被改动一字后,才成为人人口中唾弃的代名词!

"无毒不丈夫",是一句民间俗语,最早被元曲作者刘时中写在了《端正好》中:"说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此语一出立刻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模仿,连我们熟知的元曲作家关汉卿和马致远都先后引用进自己的作品,而明朝最著名的香艳小说《金瓶梅》中也借用过,直到清朝文人的文章中,此句都屡见不鲜。

关于无毒不丈夫的来源,历来有所争议。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它出自于"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然而其实这中间有一个错字,那就是"毒",本应该是"度",那么该句就成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意思是气量太小不能称为君子,没有宽厚的心,就不能成为男子汉。

如此一来,这句俗语的两句就成为上下呼应的关系,都是褒义,于情于理都是非常合拍的。本来这是一句深刻又好记的名言,然而由于"度"这个字犯了孤平,不符合汉语中的平仄韵调,读起来十分难听,所以古人顺便就将其转为了平声。

这是古汉语中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为了追求诵读的美感,而丧失了内容的真义。平仄韵律是唐诗宋词所追求的标准,而在先秦文学中是不注重此道的,先秦时人更看重人的品德修为,这也能佐证"毒"比"度"出现的晚。

那么"度"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毒"的呢?

相信大家都猜到了,那就是元朝。元朝时,中国传承数千年的正统儒家文化与道德价值体系受到很大的冲击,市井流氓文化开始流行起来,元曲就是最好的例证,其中充斥着很多低俗和口语化的语言。正是此时,无度不丈夫的褒义才转为"无毒不丈夫"的贬义。

当然持另一种观点的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单纯的抒发人之劣性:克己之毒,克敌之毒,方能成男子汉。一个成大事者,不能心软,必须炼就一颗钢铁之心才成为真正的大丈夫,此中和度量无关。

说实话,像"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样的古俗语是最难解读的,毕竟没有文字证据支持,又经过了千百年的流传,其中必定有一些改变,然而最原本的意思恐怕是无法实锤证明了。不知大家认为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