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修身: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修身: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1)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这两句诗,但却不曾抽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品读。今得闲暇,细读慢品,颇有感触,受益匪浅。

读书修身: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2)

关于“胸藏文墨虚若谷”。尽管搜来查去,也没有发现这句诗究竟出自何人何处。有人猜测,这也许是佚名后人为与宋代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呼应对仗而即兴所作。我觉得,虽然缺少这句诗的具体作者和详细出处,但毫不影响这句诗的内涵和分量。“胸藏文墨虚若谷”中的“胸藏文墨”,意思是饱读诗书而学养深厚,就是人们常说的“肚子里头墨水多”。“虚若谷”,就是虚怀若谷,形容一个人为人谦虚、胸怀宽广。胸藏文墨虚若谷,意思就是苦读诗书、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的人,往往为人谦虚、视野广阔、胸襟豁达。

读书修身: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3)

关于“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的诗作《和董传留别》。据说,这首诗是苏轼被罢官后赴汴京途经长安时所作,是特意留诗来赠别董传的。董传生活非常贫困,日常穿着朴素、粗布素衣,但却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纵然粗衣布食也难掩其读书人的风度气质。当时董传正准备参加一场科举考试,苏轼写这首诗,就是要为他点赞和加油。这首诗的头两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为著名。其意为,虽然日常身穿粗布素衣,但内在的学问气度依然光彩夺目。

读书修身: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4)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句诗放在一起,因为二者内容相近、精神相通、用词对仗,便觉别有一番滋味在里头了。观其大意,是说如果一个人刻苦读书学习、丰富文化知识,那么内在的虚怀若谷之品、知书达理之气便会自然流露而光彩夺目。

读书修身: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5)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句诗之所以令人喜爱和赞叹,就是因为它非常经典地阐明了读书与修身的密切关系。《大学》中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读书是修身的第一要务,读书有利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清朝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我认为,读书修身是要事,是好事,是乐事,是常事。只有坚持读书修身,才能增其道德、晓其事理、益其才智、养其身心、成其事业。

读书修身: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6)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英国培根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曾国藩说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人们也经常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人生是一场修行,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在人生路途中,我们应当把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让人生之路有翰墨书香为伴、有充实快乐为伍。

读书修身: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7)

一卷诗书半盏茶,书能香我不须花。天涯有爱不觉远,读书声里是吾家。此时此刻,外面风雪迎春,室内茶香飘逸。在诗书中畅然漫游,于墨香中怡然寻梦。一切喧嚣便寂然无声,诸多忧烦便遁然无形。顿觉淡泊宁静、物我两忘,仿佛生活添了一些乐趣,思想多了一些净化,灵魂有了一些升华。

读书修身: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8)

读书修身: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